开化新闻网

从开化小山村走出的岩土工程专家——访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刘新荣

2019年2月4日 08:14

  他戴着一副眼镜,睿智博学,幽默风趣;他潜心学术,教书育人,成果丰硕;他心系家乡,关注开化发展,常以开化人为荣……他就是从开化小山村走出的岩土工程领域知名学者,重庆大学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荣教授。

  点亮火把逐梦前行

  刘新荣1969年出生于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尽管他之后讲自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但在他上小学的70年代,文革刚过,即使是沿海的江浙大部分地区依旧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在他出生的山村,这一点无疑体现得更为深刻。对此,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学习场景:每天天不亮,点着松油火把,在破旧的教室里上晨读课。1到3年级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老师是一位只上过初中的退伍军人,要教语文、数学等所有课程。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师德很好!学校刚刚组建,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什么都需要自力更生。艰苦的条件和特殊的环境磨练出了刘新荣乐观坚毅和自立自强的品格,由松油火把点亮读书梦想的懵懂少年拼命汲取知识的力量,同时也燃起他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渴望。

  中学时代不仅仅是刘新荣学习经历的一个过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影响自己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所80年代开化县最好的浙江省重点中学里,素质教育的培育环境、优良校风学风的熏陶,让刘新荣感受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帮助刘新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这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和学术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6年刘新荣从开化中学毕业,因机缘巧合被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这个朴实的农村孩子十分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是当时重庆大学为数不多的“优异生”之一。他学习兴趣广泛,钻研了许多物理、数学问题,并选修了计算机作为第二专业的课程。大学毕业后,刘新荣接着在本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刘新荣获得了到日本东京大学深造的机会,他深知出国求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决不能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和探索,学习工作到深夜是经常的事情。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水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回国后又到总后优秀人才工作站和交通部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做博士后研究,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不论身边发生什么,他简单而执着——安心学习、刻苦钻研。他不是不闻家国天下事,而是在为做家国天下事做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天道酬勤,1993年刘新荣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2000年和2004年因教学科研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2011年又成为年轻的二级教授。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青年科技奖”以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优秀科技奖”等荣誉和奖励,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刘新荣现任重庆大学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重庆市科协常委、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公路隧道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委会副主任、《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主编以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期刊编委。一步一个脚印,从开化山村的普通农家小孩逐步成长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正逐渐形成了“城市综合症”,具体表现在:人口饱和,空间拥挤,绿地减少;交通阻塞,车流缓慢,行路困难;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面对这些情况,出路何在?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正是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刘新荣作为第二主研完成的“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科研成果,因攻克了在地面高楼林立、地下管网纵横的城市高密集地区大规模、集群化建造地下空间面临的周边环境控制、改扩建及安全穿越等关键难题,建立了以点状新建与改扩建、线状穿越、面上集成示范为主线的技术成果体系,而获得了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际上,“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只是刘新荣的一个代表性成果。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刘新荣就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治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行业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30余篇,出版专著3部。尽管他说许多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同事朋友的帮助以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但大家都知道,在这个团队里最勤奋最投入的人就属他自己。进过刘新荣办公室的人都知道,专业书籍和资料堆满了其办公室三分之一还多的空间,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寒暑假期,常常都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学习和钻研。但他的研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推导和实验室的探索,“岩土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他经常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工程科研、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重庆、浙江、山西等地的交通隧道工程,北京、重庆、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地铁工程以及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努力践行着“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刘新荣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个教授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书育人是良心活,备课花多少时间,指导研究生花多少精力,全凭自觉自愿。”刘新荣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等多门课程,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岩土工程专题》《隧道工程学》等课程,他备课充分,讲课充满激情,知识面宽,熟悉学术前沿,深受学生喜欢。尽管行政事务较多、学术交流频繁、科研任务繁重、出差机会较多,但在他的从教生涯中从来没有因此而耽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他还积极承担教学研究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并先后主编教材4部,参编全国规划教材5部。他负责的《工程地质》和主讲的《岩石力学》双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每周一次的讨论课已坚持了10多年,他还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也鼓励学生多做试验和深入工程现场,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目前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博士后和博士40余人、硕士80余人。他们中已有近20人成长为教授(博导)、研究员或教授级高工,有10多人已成长为相关单位的总经理、院长、所长或总工程师,其中不乏有中国“天眼”工程设计师这样的人才。

  刘新荣作为专业负责人,他还和同事们一道成功申报了“城市地下空间”本科专业,担任了教育部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副组长,为培养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和土木工程发展的创新人才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心系家乡智推发展

  作为一名在重庆求学工作且生活多年的开化人,刘新荣家乡情结浓重,心系开化发展。他表示,近些年开化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多规合一”的全国性示范,不仅让“好地方”越来越漂亮,在全国也越来越有影响。作为在渝开化人代表,我们为开化取得的巨大发展而倍感高兴,也充满了自豪感!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发展和黄山、衢州到重庆航线的开通,重庆与开化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愿意为开化“小山城”更好连接重庆“大山城”搭建平台,也特别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新荣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专业给家乡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视开化发展的“智库”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比如地下停车场建设等)、注重城市立体化发展、提升钱江源国家公园品位;三是进一步重视和预防山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刘新荣最后表示,“春节来临之际,非常高兴能借助开化新闻网等平台向开化的父老乡亲问好,祝愿大家猪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美满!也祝我们开化发展得越来越好!”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胡萍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