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健:坚持为“开化纸”复兴而努力
一位普通的农民,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再一次将开化纸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他,就是开化纸复兴之路的领跑者黄宏健。
今年45岁的黄宏健是华埠镇新青阳村人,此前为了生计,他做过水电工、跑过运输、下过工地、做过地质勘探员……2010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饭店。提起与开化纸的相遇,黄宏健相告,他从小就酷爱传统文化。因此在自己的小饭馆里,他还特地留出一间包厢习字作画。正是因为如此,他结识了一些文学界的好友。他们经常叹息开化纸由盛转衰的历史,这使得黄宏健想起了儿时出生于造纸世家的外婆经常带着他去认识一些特殊的草木,告诉他这些草木的用处。渐渐地,黄宏健便萌发了恢复开化纸造纸技艺的想法。
“听大家说的多了,所以自己也开始关注开化纸方面的内容,。”自此,他的造纸之路也就开始了。
他将饭店全权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每天奔波于开化及周边地区,走访知情的老艺人,收集他们造纸手工艺,听取他们诉说以前祖上造纸的故事。“只要是涉及开化纸的,无论多远,我都会去了解。”黄宏健说。
对收集来的知识和技艺做了一定的串联后,黄宏健便开始了开化纸试制试验。2012年底,他关掉了小饭店,并与妻子一同前往华埠镇小郡源头,专心研究开化纸。在这里,俩人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采集各种造纸原料,然后用高压锅、筛网一遍遍地进行开化纸的实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这个不断实验的过程中,他也收获着点滴的进步。
“越深入研究,就越沉醉于开化纸的魅力。”黄宏健说,他发现开化纸可以做一辈子,也将此作为他的责任。他大量阅读与造纸相关的书籍,反复对开化纸的制作工艺进行推敲。说到这里时,他微微一笑,“其实我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莫过于妻子的支持!”
由于开化纸失传已上百年,加上古时开化纸的技法从未出现在文献中,只靠历代纸匠口耳相传,所以至今已成谜团,恢复开化纸的难度居高不下。黄宏健一边不断做实验,一边花费时间自学《植物纤维化学》等课程,为他更深入地研究打下了基础。
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并没有白费,2013年11月,由黄宏健和孙红旗等人发起成立的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开化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并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2015年7月,心系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还出任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着手组建院士工作站。
如今,黄宏健每次制纸时,都会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标准进行全程记录,并且所有纸样都要进行化验比对,不断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造纸技艺发展。
“今年5月份左右,我们将把一批制作出来的纸放入市场进行试用,主要是在古籍修复、古籍翻印(善本再造)、碑帖传拓、书法、画画等领域。”黄宏健相告,如果效果不错,今年年底将会出一批在部分领域稳定的开化纸产品。同时,也将争取在明年建国70周年向外界展示开化纸的研究成果。
开化纸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黄宏健也继续怀着恢复开化纸的决心,不停地为之努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