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尖:钱塘江的根
若把钱塘江比作大树,开化莲花尖就是它的根;若把钱塘江比作个人,莲花尖是孕育胎儿最初的细胞。
八月钱江潮,是万人争看名闻天下的世上奇观。记不清多少回,我在观潮节时站在江畔观赏,被这“天下无”的壮观景象深深震撼。那绵延数里像万马奔腾呼啸从天际涌来的一线潮,多么像我们母亲河汇入海洋消失自己前,回过身来在恋恋不舍地向生她养她的母亲大地作最后告别;那掀天巨涛气势万丈的回头浪,就是澎湃在她心中的激情,像火山一样在喷发迸射!
我出生在钱塘江畔,对母亲河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和眷恋,连祖父起的名字里都留着她的印迹。每次观赏完钱江潮,引动着我遐想联翩,世界上只有她和巴西亚马逊河才有的这故乡水,究竟来自哪里?我到过她的上游富春江和新安江,却不曾到过源头,更不知那是个怎样的地方?作为一个对钱塘江有着情结的人,只有到过源头,才可以说自己完整地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
观钱江潮,探钱江源,成了我心萦多年的宿愿。
一个秋色缤纷的日子,我来开化探寻到了钱塘江发源地——白际山上莲花尖。
在历史上,钱塘江发源地一直存在着南源和北源的说法。最早是《汉书·地理志》上说,浙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来郦道元《水经注》也认同了这一说法,把新安江上游安徽休宁作为钱塘江源头。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逐渐向南推进,江浙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发现钱塘江另一条干流衢江及其上游的流域面积更大,年均径流量也远远超过新安江。国际地理学界确定的河流源头三要素——流长、流域面积和流量,三分天下南源有其二,超过北源。据此,1997年新华社报道称,“钱塘江源头出自浙江西部开化境内。”其实,此前1979年《辞海》早有明文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
莲花尖坐落在开化西北白际山,海拔1054米。上那里是要一点脚力的。上次来时,我只到山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乔石委员长题字的“钱江源”碑前就止步了。那时上山的路还不曾修好。现在新铺设了石级踏步,分东、西两线直通山顶,比以前好走多了。
那天,我们选择东线,先过廊桥,桥下涧水在乱石间奔突汹涌,激溅起一川水花,仿佛一朵朵流动的白色莲花,当地人称莲花溪,其实就是陪伴我们从开化县城一路北上的钱塘江上游马金溪。此时秋阳已经西斜,照在对面山坡茶园上。一垄垄茶树望去宛如一级级台阶,铺向高高蓝天。早已闻名的开化佳茗——与龙井一字之差的龙顶茶,就出在钱塘江源头四周高山上,当地因此便有“一江挑二龙”的说法:江头出龙顶,江尾采龙井;送人送龙井,自己吃龙顶。倒也有点耐人寻味。
过了廊桥,山势便显得陡峭,两边峰峦插天,层林尽染。最耀眼要数水杉树,红得像是熊熊燃烧的火把,显得热情奔放;银杏也极其抢眼,一身金黄靓丽的艳装;最可爱还是漫山遍野当地无性繁殖的杉木林,在万木萧疏的寒冬来临之前,绿得郁郁葱葱、春意盎然。还有红豆杉、青冈木、山毛榉、大叶杜鹃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姹紫嫣红的杂树野果。我不知道世上有哪位丹青巨擘,像秋天一样,把山林的色彩渲染得如此丰富而绚丽!
峡谷里空气清新,像经过净化似的沁人心脾,神清气爽。让我这个近来饱受灰霾困扰的杭州人,一路上作深呼吸状在吐故纳新。
同行的当地友人小姜和红旗看着都笑了。
“你们以后要多来来我们开化。”小姜一本正经地说:“这里吸上一口气,能顶别处十口!”
两位友人均是开化通。从他们介绍中知道,这里空气中每立方米负离子含量,最好时能高达14.5万个。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清新空气标准的10多倍。这样的空气已具有养生、治疗和杀菌的作用。每年春暖花开,峡谷深处,涧水两旁,山花烂漫。登顶游客络绎不绝,歇息松下,听空山鸟语,观石上清流,细数水中嬉戏石斑鱼。让明媚的阳光晒晒背,让新鲜空气洗洗肺,用大山里的绿色食品养养胃,这里成了华东地区难得的养生福地!
红旗颇有感慨地说:“人呀,工作最忙也不能忽视养生。年轻不养生,到老了就得把你一生的积蓄拿去养医生了!”
说笑间,忽发现迎面悬崖笔立。抬头望,高约百米,发黑的巉岩上飞流直泻。因为枯水期,当地又遇今夏50年来不曾有过的高温,水头不是很大,刷刷地冲击在一根斜靠在崖壁上的风倒木上。那木头虽已朽烂,却粗壮高大,比架电线的水泥杆子还高。能将这样大的树从山上冲落下来,可以想见,换在平时,这百丈飞瀑的气势定是十分壮观。
令人讶异的是,一路上来,这样的飞瀑竟层层叠叠,连在一起有五六处之多。那细长白练从天际飘飘洒洒垂挂下来,构成一组罕见的瀑布群。若在正常季节,那银河落九天的飞流直遄景象,那腾空而起漫天大雪般的水雾,那水石相激震天动地的咆哮声,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原来构成汹涌澎湃钱江潮的各种元素,都深藏在这探寻源头的大峡谷中!
夕阳西下时分,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峰顶莲花尖。原来这里是一片人迹罕至、莽莽苍苍的原始次生林。到处是爬满青藤的古松,高耸入云的山毛榉,高大挺立的柳杉林,还有像蟒蛇一样在林莽中绕来缠去的古藤,显得荒芜而神秘。林中深处有片高山湿地,厚厚草叶覆盖的地上,汩汩地冒着一股股清澈泉水,在枯枝落叶间到处流淌,萦纡回环,急匆匆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然后顺着纵横交错的小沟,分东西两路向下流去,在我们刚才上山的源头碑下汇在一起,流入莲花溪。
就是这片小小的高山湿地,孕育了我们浩浩荡荡泽惠浙江的钱塘江。它是上苍对我们浙江人的恩赐,是我心仪已久的母亲河源头!
说实在,我对母亲河源头一直心存敬畏。可惜今年大旱,湿地上竟干乎乎的,杂草丛生,满是衰草败叶,没有一滴水,全然不是我所想象的,感到有点遗憾。正在这时,静谧的山林里,传来细微的水流声,忙趋前寻去,见不远处有一方潭水,水中立着一座白衣观音像,神态慈祥地站在洁白的莲花座上,手中净水瓶里有水在滴答着。那水从瓶口出来,流得极其艰难,却很执着。一滴下来后过很久,才慢慢酝酿成第二滴,就这样在坚持着长流不息。因为水质纯净,那悬在瓶口的水滴在斜阳下像珍珠似的烨烨放光,然后滴答一声落入潭中,汇成一股涓涓细流从观音像前的出口,向我们上来的山下淙淙流淌下去。
我们在潭边找了许久,始终没弄明白净水瓶里的水是怎么回事?兴许是湿地上的地面水钻入岩石下成了潜流。不管怎么,想来当年造型的人,这样设计自然是有其良苦用心。今日里我虽未能看到遍地涌泉,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人有些感动,让我形象地体验到源和流相依为命的血缘情深。作为一条河流,源在完成母亲的责任后,总是又倾其所有都给了孩子,哪怕自己瘦弱得已奄奄一息,也要将最后一滴精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就是这样,她也不要孩子留在身边照料,鼓励他们去勇闯天下,世上多少河流因此泽被大地闪发出生命的辉煌,就是忘了常回家来看看。当然也有极少数河流,流着流着消失在茫茫戈壁沙漠中。只有钱塘江,像大多数浙江子弟浪迹天涯却不曾忘却母亲的养育恩德,在消失前回过头来最后看上一眼自己的亲娘!
从莲花尖下来时,红旗讲了一个流传当地的美丽传说。原来古时,这里是观音修道福地。一天,观音要前往庆贺王母娘娘寿诞,嘱咐童子照管潭中正在修炼的小白龙,要按时喂食。哪知童子被莲花尖上的美景陶醉,玩得忘了喂食。小白龙在潭中饥渴难耐,躁动不安,来回翻滚折腾,一不小心跳将出来,顺着水流朝山下游去,一直到了东海。因为小白龙跟观音学法已有一定功力,它一路滚过的地方,就成了今天的钱塘江。小白龙后来长大了,不忘观音恩德,每年都要从海里回来看看。这就是每年八月天下奇观——钱江大潮的来历。 不知因为故事,还是满天晚霞,此时的莲花尖,回头望去真的宛如一片霞光四射的美丽仙境。
作者简介
汪浙成,笔名齐放。浙江奉化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