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灵秀大南山

2013年9月29日 15:53

  大南山位于开化县南部边界,海拔933米,是开化县与常山县的界山之一,山南归常山,山北属开化。山北生发两源,一为大郡源,一为许家源。大郡源流经华埠镇大郡村所属的10余个村落,至旭日村注入龙山溪。龙山溪东流十余里,过华埠,成常山港。

  走进大南山之麓,奇灵异秀之气围合而来。

  初秋之日,在大郡村支书汪长金的邀集下,大郡村里龙潭自然村83岁的汪京福,77岁的陈炳辉、王祖根以及树林底自然村86岁的詹维彬等老者,为我们讲述大南山下的传说故事。先是《苏州婆寻仇里龙潭》、《龙王爷赶走水牛精》,继而《天惜萧母》、《实在麻婆》、《两只鸬鹚》、《堂亲相残》、《天鹅抱蛋》……区区一村之地,竟有如此道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传奇,让我们诧异莫名。

  听过传说故事,老者们又讲起当地古时的特产。据史料记载,在古代,麻纻、藤纸、靛青等是开化的主要地产。开化藤纸曾名重一时。清代同治、光绪之时,全县年产靛青不下万担,俏销于苏杭。《苏州婆寻仇里龙潭》传说中的靛商王粟棚,即是里龙潭人。与里龙潭相邻的麻棚自然村,至今除了流传着旧县志记载的《实在麻婆》故事外,仍有古代造纸坊、靛青池的遗迹可寻。闻此,我们再生诧异,古时的大南山麓,竟将邑内的重要特产归集于一地,其地何以如此之奇之灵?

  老者们还说,昔时,大郡村方圆数公里之内的大小村落,村村有庙,尤以里龙潭村的龙王庙、泗洲庙,树林底村的尼姑庵最为四邻八乡所推重,乡民争先礼奉。老者们在忆旧说古中,不时会提及龙王神、王灵官等神祇。但他们尚不知道,385年前,大南山麓曾真实地存在过一位奇异人物。

  查阅现存的明代崇祯和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及民国等7部旧《开化县志》,无一漏载大南山麓汪一元其人其异,虽然归置不一,或列于“仙释”,或归于“方外”,但传文如一:“汪一元者,横山头(明末大郡属之)农也。父母早逝,兄四人,元独孝,奉其祖母必有酒肉,而自持斋念佛。既壮,犹童身。尝谓人曰:‘须祖母终天年,吾当去矣。’人莫测其意。崇祯元年(1628),祖母卒,寿近百岁。元自后多夜出。一夕,偕村人赛灯归,径奔入深山。兄与众追之,诧曰:‘误我事!胸中佛要出,头不可留也。’取刀抹颈仆地。兄曰:‘闻佛教火化,未闻抹颈也。’元起合掌曰:‘甚善!’质明,村人竞拾薪叠之溪浒。元赴溪涤喉易衣。升其巅,立而洒水。远近持香楮聚观,莫肯举火。忽楮着香而燃。须臾,焰及身。洒水不绝,及面乃坐。火熄,净碗盖其顶。时已巳上元午时事也。曾见《苏长公集》记率子廉事。近日,严陵亦有相类者。第此农木强无他异,则尤异也。是属往因,不可思议。”

  大南山下,“灵”与“秀”无疑是相伴相生的。

  “高滩府,赖家县,龙潭观音殿;只可从龙潭过,不要在龙潭住,一住就会住出祸。”这是至今仍流传于大郡的一句俚语。大致意思是,古时的高滩、赖家两村,村广人众,而介于两村之间的里龙潭村,因是泗洲庙及观音殿的所在,信女云集,兼之麻纻、靛青等土产在此集散,茶阁酒肆、烟馆青楼应景而生,使里龙潭成为商旅乐而忘返的“温柔之乡”。

  也许俚语所传不虚。但事实上,古时商旅所沉醉的,远不止里龙潭的美色和舒适,更应该有里龙潭得天独厚的天然秀气。

  高滩水、麻棚水、塘岭水,宛如大南山撤手而脱的三个精灵,娇巧相当,清秀相当,纯雅相当,她们在里龙潭村聚首相拥,合而为一,改芳名为“大郡源”,出山向南而去。一个不大的村落,却能兼得三水之秀气,其形胜何等了得。行走在里龙潭的水边埠头,我们禁不住作此联想:山花烂漫时节,涧水盈溢,里龙潭定然是三水合奏的乐场,而那跳动的音符中,定然裹有高滩的栗花、塘岭的楮花、麻棚的南方红豆杉花。

位于麻棚的南方红豆杉  (2013.8  刘庆华摄)

 

  里龙潭人说,里龙潭极秀之处不在水色而是天光。以大南山为主峰的24座山峰,并肩环护着里龙潭,从高处看,里龙潭恰似孕中的胎儿。无论是日起东山,还是日行中天,又还是日悬西岭,里龙潭四周的任何一座山峰,无不光辉熠熠,绿泽融融,而青峰环护中的里龙潭村则终年秀色盈盈,尽得冬暖夏凉之福气。

  高滩,行将成为一个旧地名。这里原为大郡村所属的自然村之一,曾聚居三四十户人家,村民早些年已全部下山异地安置,除了尚存的2栋半泥墙旧宅之外,原村址已被日渐繁盛的植被所郁蔽。其外围有罕见的、摄人心魄的古树群。村支书汪长金说,大郡的古树数量之多很难数清,有黑壳楠、柞木、苦槠、枫香、糙叶树、黄连树、红豆杉以及早年当“口粮树”分给农户的板栗树等等,仅高滩的树龄逾百年的板栗树就有658棵。他们已邀请林管部门对村里的古树名木作更细致的核查,增加挂牌保护数量,然后参加他称之为“老树选秀”的“衢州树王及百佳名木评选活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郡村的红豆杉群就已名扬千里之外,引得河北、安徽等外省高校教授、博士入山考察。这些教授、博士们,曾因能带走一小截大郡红豆杉的枯枝而满心欢喜。而今,大郡已成为知名的红豆杉苗木繁育基地。

  同为大郡属村的麻棚自然村也早已少有住户。这个古时以种麻织麻,兼以伐楮造纸、采蓼取靛而出名的小山村如今已幻化成秀木繁荫、鸟语泉吟的生态胜境,置身其间,深幽之美、明丽之美、和谐之美尽收于心。

塘岭秋水乐山娃        (2013.8  徐永忠摄)

 

  在塘岭山涧,一群眉清目秀的山娃,痛快地释放着暑假的最后玩兴。他们赤祼着,先在“锅头凼”下的浅水滩撩水上身,然后带一身水珠直奔高处的瀑布潭,攀至瀑布的顶端,随瀑布纵身而下,将光洁的身子潜入掬之可饮的潭水,翻转不息,逐闹不息,潭水因之起伏,湓溢而落,一幅由山之秀、水之秀、人之秀融合成的山情水性图也因之愈发活动起来,变幻不定,让我们叹为观止,不忍离去。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汪路明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