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何田清水鱼

2013年5月21日 19:45

  悄然间,赣东北的一堆雾气越过际岭,弥漫于树梢草间,凝结成水点。不时,皖南的一袭轻风自北而来,掀动树叶,拽弯草尖,于是水点跌落……何田溪就此发端吧。

  当我慕名来到何田乡时,平日里那颗浮躁纷烦的心,立刻就安静了下来。位于皖赣边界的何田乡群峰耸翠,万木拥绿,飞瀑流淌,风景优美。沿溪而建的村舍民居,错落有致、静谧安宁。不时见老屋灰瓦上炊烟袅袅飘忽,耳闻竹径小巷里鸡犬之声相间,那份恬静、那份古朴、那份野逸,对我来说既显得遥远又觉得亲近。

  走进禾丰村,只见小溪旁,菜园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挖有一口口方型水池。大的十余平方,小的四五平米,水深几许,周边用块石砌就,设有进出水口和拦鱼竹栅。有的村民还别出心裁,将鱼塘挖在自家厨房的小天井里,四周设置花色栏杆。有大刀片型的,有葫芦档型的,有的干脆用石架架设栏杆,凭栏观鱼,嘿!别有一番情趣呢。

  在一家农舍里,只见山泉水自屋后的一片竹林中潺潺流淌而来,不紧不慢地注入池中。池边数杆修竹拥着一株花事正盛的桃树,红绿相间,落英缤纷。逗得池中几十尾草鱼怦然心动,争相夺食。鱼儿或结群而至,或腾跃而起,或悠忽而来,或悠游而去……此时一位农民老翁走至池边,将一簸箕青草倒入池中,立即引起池中一番躁动,那些鱼更是游窜喧闹到一起来,闹腾得更欢快了。

  据地方文献记载:何田乡人食鱼历史悠久,尤其中秋节,有食鱼的习俗。每逢中秋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水塘里捕捞一条最大的鱼,精心烹调,当月上中天时,山村处处弥漫着诱人的鱼香,家家户户洋溢着融融的亲情,合家品尝鲜美的清水鱼,共享团圆之乐,这已是上百年来的习惯了。未了,村民还会将鱼尾悬挂在堂前,以祈盼年年有余(鱼)。

  何田乡清水鱼的养殖,始于明代。当时,为了躲避战乱和水灾,安徽安庆、歙州、篁墩等地百姓举家逃到开化各地,其中大部分人迁徒到了何田。远离大江、大河,虽不再有惊涛骇浪、堤决屋淹之惊恐,但也山高林密,水流湍急,吃不到较大的新鲜鱼了。先辈们就因地制宜,利用村前屋后或居宅中充足的溪涧水源,挖塘养鱼,用石块砌成圆形或四方形水池,面积一般在5-10平方米,水深0.8至1米,每年立冬后至次年雨水前投放鱼苗。品种以草鱼为主,并搭配青鱼、鳊鱼、鲤鱼、鲫鱼。喂以青饲料,即满山坞的青草,也辅以谷芽麦麸,绝不用厂家生产的复合饲料。想必是水太清的缘故,何田清水鱼生长奇缓,一年才长半公斤,但那鱼体色深黑,眼球饱满,个个活头活脑,池旁一有动静,必闹腾出轰然水响。

  几百年岁月更迭,清水鱼养殖已被何田乡人代代相传成习俗。以往,何田人养清水鱼除了用以改善自家伙食,便是为了待客。如果来了客人,好客的主人便会捋起裤管,抓只竹篓下塘,如同去屋后菜园掐菜一般。上桌的鱼每每是用脸盆盛的,主人会劝你吃个饱足。所以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

  清水鱼我曾吃过好几回,鳃色红艳,无半点泥腥味,肌肉细腻而有弹性,腹部肉质上好,确为珍品。再一次品尝清水鱼,鱼肉细腻如蒜,食之不腻,鱼汤则粘稠如饴,鲜味绵长。何田清水鱼宜清炖为佳,水要用本地山涧清泉,煮时不放食油,只用慢火炖,适时加入诸调料,红辣椒、绿蒜苗、黄生姜,炖至汤呈乳白色,粘稠状才起锅。细品之,鱼肉鱼汤无半点尘埃之气,教人感受到的是山涧的深幽,泉石的清冷。如今,精明务实的何田人已经赋予了清水鱼新的开发价值。何田清水鱼不仅“游”进了城市的酒楼饭店,而且连博大奖,做客央视。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张蓓   编辑:郑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