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诗画江南“藏”金星

2018年12月18日 18:25

  12月14日凌晨,热闹了一天的客栈重归静谧。华埠镇金星村“心渡原舍”内,管家孙云燕揉了揉太阳穴,准备收工回家。“虽是淡季,但这几天也几乎客满,等到我们忙完,不知不觉就这个点了。”

  隐匿在那棵百年香樟树下,白墙黑瓦、平台楼阁,这间坐落在马金溪畔的民宿和396户规划整齐的浙派民居相映成趣,点缀在金星村的青山绿水间,浸透着浓浓的诗画江南韵。

  以前的金星村,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耀眼夺目。40年前,泥泞不堪的黄泥路、条件简陋的土房子,还有比房子数量还多的旧旱厕,至今深深刻印在村民林春水的脑海中。那一年,他18岁。“没有水泥路,碰到下大雨,唯一的一条小路会被冲毁,运稻子的手拉车都通不过,外出还得坐船。”因为摆渡而过的渡口比较深,被人们称为“深渡”。

  “想不到田园变公园,想不到民房变民宿,想不到农民变居民。”提起现在,林春水话语中无不透露出自豪。三个“想不到”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0周年,金星村的乡村旅游从无到有、回村创业从少到多、人均收入从千到万。

  “究其原因,绕不开2张村庄规划。”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说,1977年、1997年,金星村2次村庄规划,见证了村庄40年变迁。“村子的样貌和百姓的生活变了,不变的是村落的整体布局。”

  在党建长廊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金星村的版图,五纵四横。这一村落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靠手工绘制的规划图,一直沿用至今。1997年,受奉化市滕头村发展启发,村两委思索数月,在1977年第一张规划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手绘而成《金星中心村村庄道路规划图》,确定了村庄路网和建设格局,金星村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要在规划引领下,建成五纵四横的道路,让家家户户的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回忆40年,一些片段开始在郑初一脑中闪过。那是村干部对金星村的承诺,更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

  1977年,金星村仅有村民800余人。种植粮食和养猪,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那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见不到一栋两层楼的房屋,住的是用茅草覆盖房顶的屋子;

  1985年前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喜雨,全村大力发展蚕桑,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条件的便开始翻盖砖瓦房,但窗户没有玻璃,得用塑料皮遮盖;

  1998年,五纵四横的道路开始修建改造,村民参照外面的洋房,建起了第三代农房,绝大多数保留至今,其中还发展了17家民宿和6家农家乐;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嘱托金星村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这些年,金星村大力建设美丽村庄,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目前已成为开化“网红村”之一,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庭院,村里更是发展起了旅游业,村民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现如今,村人均收入达到28500元。

  深渡客栈.优宿一号是金星村中高端民宿第一家。老板徐卫团,原本在外经营一个摩托车修理部。看着热闹而繁华的村庄,2016年9月,他花了40多万元把自家房子里里外外装修了一番,并开始试营业。“原来的金星村房屋破旧不堪、杂乱无序,现在村里不仅有‘面子’,还有‘里子’,乡村民宿开始成为村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郑初一担任村干部的40周年。“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金星村40年的发展与变迁。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汪宇露 吴雅璐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