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最美是开化
风情小镇展露万种风貌,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
开化是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县、多规合一试点县和全国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之一,科学编制规划、强化空间管控尤为重要。现如今,开化大地上一个个美丽村镇星罗棋布、熠熠生辉,生态建设的背后是开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正确尝试,是开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小城镇建设再加速打造美丽新农村
开化,浙江母亲河的源头,也是镶嵌在钱塘江起点的一颗绿色明珠。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开化调研时,勉励开化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鼓励开化乡亲们“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十多年来,开化全县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开化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小城镇建设的深刻变革。
源头茶香小镇、关隘古镇、文旅强镇……一批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却又颇具特色和个性的村镇串联起了开化的旅游地图。这正是开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缩影,一批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成为了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美丽乡村的“最美客厅”。
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做做表面文章,也可以走过场,但真正要让农村有一个深刻的变化,就必须动真格,要对农村重新规划布局。
“文旅强镇”马金镇的灵魂就在于街上连片的徽派建筑,以及尘埃密布的木雕、砖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增加店面拓展集镇的商业空间,大批有文保价值的徽派建筑被拆除,建起了砖混结构楼房,高低错落,参差不齐,而门前潺潺的小溪也成了直排污水的臭水沟。
为了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马金镇以“文旅强镇”为目标,投资1100余万元开始了崇化街综合改造,建设景观渠,实现镇区主干道双向行车,完成杆线入地。在这基础上,200余户店面的广告牌做了统一,取缔整顿占道经营户、污水统一纳入市政管网。
齐溪镇是位于浙皖边界的山区小镇。立足龙顶名茶原产地,以打造“源头茶香小镇”为主题,齐溪镇投资560余万元,完成风情小镇专项规划编制、仿徽派立面改造、镇区道路“白改黑”、镇区停车场、生态公厕、茶香街综合体等一系列集镇整治建设项目。而杨林镇则以“关隘古镇·水墨杨林”为主题,投资480余万元,完成集镇入口仿古关口牌楼设置、沿街立面改造,建成仿古长廊、风情溪流、崇德亭、沐恩桥、来龙山公园等特色项目。
环境是改善了,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呢?马金镇想出了“党员带头,村民自治”的办法。马金集镇所在的下街村建立起卫生保洁“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由村干部分别包干,每位村干部又将责任分解给党员,党员再给农户,层层包干,落实到人。此外,马金镇又设置了10万元奖励资金,激励村级保洁员加强集镇范围内日常卫生保洁。通过包干制,村民的自觉性提高了,环境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全县范围内,各乡镇也在探索集镇管理长效机制。齐溪、杨林等乡镇实行集镇环境整治乡镇干部责任包干制度和集镇管理定期巡查制度;华埠镇通过工商、行政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大大改变了农贸市场周边的“脏乱差”现象,很好地提升了老城区的品位;大溪边乡经过乡村两级干部的多次行动,乡容乡貌整洁有序,“脏乱差”现象有所好转。
特色集镇扮靓了美丽新农村,也撬动了美丽经济。如今,漫步在齐溪集镇的老街上,黛瓦粉壁、修整一新的徽派建筑风格店面中,一家家旅行社、民宿、茶吧办起来了。门面的招牌上都标注着古色古香的“齐”字logo,扫一扫二维码,辖区内10多个行政区的农家乐一览无余。住在齐溪,就近可徒步前往钱江源保护区、九溪龙门景区,黄山、婺源、三清山、千岛湖也在一小时车程内,既方便又实惠干净。
“开化要奋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让一个个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镶嵌在浙江大地上,与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迷人的美丽浙江诗意大画卷。”2016年10月11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开化调研时对开化的小城镇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开化将加力加速,加压攻坚,努力实现小城镇环境大转变、功能大提升、面貌大改观,打造好乡镇的“最美客厅”。
美丽宜居示范村念活“生态经”
开化芹阳,十里桃溪。桃溪村位于开化县城西郊,一条清澈秀美的桃坑溪贯穿全村。行走在整洁的村道上,一幢幢洋房小别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家家户户的庭院被花草装点得姹紫嫣红,俨然一幅生态艺术融合的美丽画卷。
村中央的龙居山上,24栋森林小木屋在竹林山深处若隐若现。拾阶而上,幽篁满目中,小木屋正萦绕在大山氤氲的烟雨里,等待着那些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都市人。在山下,龙居山公园幽静秀美,游步道两侧树木郁郁葱葱,成为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村中的耕读小院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这儿包含了中端民宿和景区接待点,将与山上的高端民宿小木屋共同组成桃溪村的接待体系。
2012年以前,桃溪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而在2012年至2014年,桃溪村投资4800万元成功创建了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2014年,桃溪村更是首批入选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村)。
美丽新农村的背后是桃溪村经年累月的努力建设。
为使村庄建设有规可依,2013年,桃溪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邀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2013年11月邀请开化县钱江源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桃溪村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村庄规划;2014年5月邀请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开化县3A级景点村桃溪组团规划;2015年3月特邀浙江美院策划园林整体规划景观提升方案设计。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桃溪村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建设进度,抢抓国家公园、3A级村庄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外,桃溪村还积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等形式募集资金,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桃溪村的‘破茧成蝶’凝聚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血。”开化县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载入村史。”
据悉,桃溪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美丽宜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村监会主任为组长,村监会委员为成员的监督机构,各司其责,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村民代表们通过广泛宣传,将工作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资金奖补办法等及时传达到农户,积极动员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参与村庄建设,并自觉保持好门前屋后卫生、生态环境,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的积极氛围。
为确保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落到实处,桃溪村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绿化养护制度、“三务”公开等。同时,按照村庄规划要求,精心做好项目建设计划,倒排项目建设工期,加大对工程的监督力度,严格资金管理,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环境改善了,美丽经济也随之兴起。开化县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高端精品特色民宿小木屋和“候鸟式疗养”民宿外,如今桃溪村有二十几户人家都做起了民宿产业,现有床位300张,每天可接待游客1000人。此外,原先一个老旧的铅笔厂厂房被改造成集怀旧体验、艺术观赏、文化展示于一体的798艺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桃溪村一般,开化县潭头村、姚家源村被列入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试点后,先后进行了村庄规划设计、农房设计、风貌设计、“拆违、拆旧、拆危”“美化、绿化、洁化”等项目,具体开展了包括农房外立面改造、庭院改造、村庄绿化、环境卫生整治以及道路硬化、污水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借助宜居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村民们纷纷规划起了旅游发展,一大批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在各个村中遍地开花。此外,村民大力发展起绿化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等,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通过美丽宜居的“示范”,开化县正在将农村的环境、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幸福感也更高了。
建管并举长效运维用心打造乡村“静脉”
门前溪水潺潺,屋后翠竹环绕,作为钱江源最源头的县,开化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走进哪个村庄,总能看见田间山涧碧水流淌的动人画面。
2014年以来,开化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县25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建立污水处理终端685个,农户受益率达到88.2%以上,连续五年出境Ⅰ、Ⅱ类水占比都超过了95%,原本“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的乡村大多告别了污水横流的历史。
“治污之要,在于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治污水的基础性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被视为从源头改善农村水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重点工程。为守护一江清水,筑牢生态屏障,开化县主动适应治水新常态,认真落实治水新要求,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全面推进污水治理。
根据实际情况,《开化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开化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应运而生,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做了规划。县领导联系制有效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生态指导员驻村制及时指导解决具体问题;月度专题现场会推进制推进互看互比互学,切实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微信+”办公模式形成“比学赶超”的治水氛围;义工积分制鼓励村党员干部、妇代会、退休人员或志愿者组成义工队,义务参加污水治理的建设。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推动第三方专业化机构介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维管理,构建长效运维机制已成为共识。2015年12月,开化县选定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为社会资本合作方,城市污水处理厂、华埠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预处理设施全部由该公司建设管理,实现芹阳片区、朝阳片区、华埠片区污水处理一体化。
据统计,为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检测预警能力,3年来开化县共投资1000余万元开展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网建设,在原有龙潭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基础上,在马金溪、池淮溪、村头溪、何田溪、中村溪、龙山溪、马尫溪等7大河流的重要节点新建7座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行程流域全覆盖的河流水质监控网。
2016年6月,开化将智慧环保触角向乡镇延伸,投资400万元开展集镇生活污水排放和畜禽养殖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围绕污水管网收集、终端处理和运行监控的立体化运维目标,开化还专门成立了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办,建立污水监管“数字化”智能监控平台和相关考核制度,推动运维监管一体化。
在芹阳办事处密赛村的河边,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流出的水清澈、干净。村干部介绍说,在建设生活污水终端处理工程时,采用自充氧生物滤床技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对污水处理进行了实时监测,与智慧环保平台实现联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开化集镇污水处理终端数字监控模式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用“天眼”紧盯污水治理动态,进出水水质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能通过数字监控系统在线上监控平台清晰呈现。在数字化信息基础上,开化又分区组建起运维服务队伍,确保设施运行平稳、出水水质达标。
不仅仅是密赛村,现如今,开化的村民们已经渐渐享受到了“五水共治”的改革红利。美丽的乡村环境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齐溪镇龙门村与安徽休宁县及本省淳安县接壤,以往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出门务工和采伐木头。2014年以来,该村依托“五水共治”,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治水,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修筑生态防洪堤、堰坝,开展河道疏浚。“五水共治”促进了龙门村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村庄品位,充实了村庄的文化内涵,乡村美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不再外出打工,或者靠砍伐木头过日子,纷纷转向了发展乡村旅游业。“‘五水共治’真正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该村农家乐经营户柴苏女高兴地说。
传扬浙派韵味留住乡愁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凝结着思念与牵绊的故乡。当林立的高楼、冰冷的钢筋水泥逐渐替代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最能唤起我们乡愁的,或许就数那黄泥青瓦、白墙灰瓦的民居了。
开化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在这一方青山绿水之间,星星点点掩藏着很多肌理清晰、生态界面完好、乡野味道浓郁的村落。而近几年来农村村民建房多以三至四层的现代别墅式小洋房为主,多数住宅大而不当,房间多而无用,装修华而不实,相互攀比的风气盛行,形成“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普遍现象。
“特色是村庄设计的灵魂,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才有效益。”开化县规划局负责人说,村庄设计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打造村庄特色,才能实现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核心目标。
于是,在统一规划管理下,开化县桃溪村、左溪村、金星村等村庄全力推进“浙派民居”建设。村庄充分尊重自然原貌,不去搞大的拆建,依山就势搞改造,全村房屋统一立面装饰,彰显传统建筑元素,营造出了自然、和谐、宁静而返璞归真的乡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