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钱江源头的治水故事

2019年9月30日 10:13

  水,生命之源。在钱塘江的上游开化,青山黛黛,碧水潺潺。据监测数据显示,开化的出境水常年保持在Ⅰ类、Ⅱ类水质。溯源金溪水道,可有谁曾想,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优越的资源禀赋外,也曾经历凤凰涅槃。

  “吃饭”“喝水”孰轻孰重

  2007年4月,都市快报摄影记者韩丹到开化采访,一根电线杆上写有“ABC华埠107线造纸厂支线011”字样的牌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他拍了下来。再之后,这张图片出现在了2007年6月14日都市快报的第11版系列报道中。图片背后的故事,也随之揭开:生意挺红火的造纸厂,说关就关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化曾出现过一波短暂的工业立县热潮。当时各乡镇兴办的造纸厂、水泥厂、各类矿山企业有数百家之多,年产值超过5亿元,相当于当时开化年工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这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这一时期,出境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水平,下游县常山的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威胁。

  ▲浙江省开化县皇峰水泥厂

  ▲开化活性炭厂

  ▲开化县清华化工有限公司

  保上游“吃饭”还是保下游喝水?开化陷入了痛苦的决择。

  照片里电线杆上那块锈迹斑斑的牌子,是当年开化规模最大的造纸厂留存下来的印记。大概在1991年底、1992年初的时候,造纸厂生产的水泥袋供不应求。相隔一天,纸价就可能涨几百元一吨。那些外地赶来的水泥厂老板,手上拎着大袋的现金,都在厂长室门口赔着笑脸,排着队。 “在那个万元户还非常稀罕的年代,我年底拿的奖金就有一万元。 ”今年63岁的钱土金22岁时就当上了开化县造纸厂的工会副主席,但是因为高污染,开化县造纸厂,成为第一个被关停企业。 2000年,他在担任造纸厂厂长不到2年之后,变成了下岗失业人员。

  随后,一度承担了开化县主要供电任务的华埠镇火力发电厂,因为无法解决污水排放问题,于2000年12月,被彻底关停……最终,开化用实际行动写出了“吃饭”给“喝水”让步的答案。

  铁腕治理一江清水出开化

  2000年,为了谋生,钱土金尝试开包子铺,不得不经历从厂长到包子铺老板的人生角色转换时,更多人则一边品尝着断腕之痛,一边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大举村黑臭河整治前污染源状况

  大举村垃圾河、黑臭河整治恢复后河道

  “要将一江青水送出开化! ”也是这一年,开化在全国率先正式确立并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并构划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五大构架。 2001年起,县政府明确了每年每一构架各实施10个项目,作为当年的重点工程,称为“510工程”。至2007年,“510工程”已实际完成360个项目,投入68.21亿元。

  ▲建设中的芹江大坝占祥龙/摄

  伴随着“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同时实施的,是大规模的“治水治污”行动,强行关停淘汰污染落后产能,对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破、调”,累计关停整改污染企业680家。建立招商引资负面清单,提高准入门槛,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要求的项目,实施禁批制度,严防严控环境污染。

  ▲河沿整治杨慧明/摄

  ▲杨梅河整治工程邹水根/摄

  ▲河畔整治李益华/摄2014年,全省治“五水”打响了首仗,而开化县早在2013年,便开始全民动员治水,针对255个行政村,专门设计不同的治理规划,并对排查出的3条垃圾河、5条黑臭河严格落实“一河一策”进行治理,在浙江省内率先消灭了黑臭河,成为全省第一批“清三河”达标县。

  ▲山城水韵周建云/摄

  2015年开始,根据“五水共治”各阶段工作推进需要,开化县“每月确定一主题、召开一次现场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河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域禁渔管理,构建保护有力、利用有度、管理有序的生态资源管控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县城和乡镇污水处理厂不断提标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整治行动……

  此后,开化县重点出击,拿出“拔钉子”、“啃硬骨头”的决心,持续进行采砂制砂整治、“五水共治”,以及在全县天然水域实施禁渔制度、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封山育林、 “四大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农趣庭院)等。同时将整治与造景、自治、转型等相结合,开化的生态水环境以肉眼可见,数据可查的速度,呈现出了持续向好的态势。

  据开化出境水考核断面水质记录显示:2013年

  开化出境水有效监测天数239天;

  Ⅰ类水6天,Ⅱ类水224天,Ⅲ类水6天,

  Ⅳ类水1天,Ⅴ类水1天,劣Ⅴ类1天;

  Ⅰ、Ⅱ类水占96.23%。

  2014年

  开化出境水有效监测天数302天;

  Ⅰ类水58天、Ⅱ类水238天、Ⅲ类水6天;

  Ⅰ、Ⅱ类水占98.02%。

  2015年

  开化出境水有效监测天数357天;

  其中Ⅰ类水质35天、Ⅱ类水质316天、Ⅲ类水质6天;

  Ⅰ类、Ⅱ类水质以上占98.3%

  ......

  2018年,开化县以“冲刺全省最优水质,争夺大禹鼎”为目标,坚守“一江清水出开化”责任担当,克难攻坚,自我加压,全域推进,全民治水,不仅圆满完成了“五水共治”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省首创“一河两办”,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Ⅰ、Ⅱ类出境水占比更是高达99.7%,同比前一年增0.5%,其中Ⅰ类水149天,同比增加47天,Ⅰ、Ⅱ类水占比和Ⅰ类水天数均创历史新高,乡镇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

  ▲生态示范河道邹水根/摄

  源头开化因水而兴

  垃圾河变身天然泳池,淤泥塘成了荷花池……伴随着水质的大幅提升,下淤爱情主题公园、马金姚家源湿地公园、金溪砸碗花湿地公园、华埠下溪水上乐园等以水为主题的一大批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的休闲乐园应运而生,桃花溪、杨梅河、水岸林、风景潭……“桃红柳绿”养眼舒心的河道,由此也催生了一批民宿产业、乡村旅游等“亲水”经济。

  美丽环境带来的美丽经济,仅2015年前6个月,开化县就接待国内旅游人次304.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12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53.84%、56.98%。旅游业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95.7%;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9%,占GDP比重50.2%,首次达到全县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开化还借“全域旅游”契机,以45公里的滨河绿道将流域两岸的1个5A景区、15个3A景区村、40多个滨水公园和景观山林、美丽田园串珠成线,形成集源头探秘、生态休闲、民俗游赏、产业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举办国际铁人三项精英赛、半程马拉松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招引项目,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的倍数效应,让马金溪成为累计吸引撬动超过56亿元民间投资的“黄金河流”。

  同时,开化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采用无人机巡河、全流域安装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在马金溪沿线安装监控控头和有线广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让河道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长治久清,也让马金溪成为“智慧河流”。

  ▲金溪美化程育全/摄2018年12月,马金溪被国家水利部列为第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此次国家水利风景区共46家,全省仅三家,开化县是衢州唯一一家,这也是开化县第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马金溪下淤段

  ▲马金溪密赛段

  ▲马金溪城区段

  ▲马金溪独山段

  ▲马金溪金星段

  “浙江开化县在马金溪等中小河流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安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统筹水灾害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打造‘四条’河流,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为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2019年6月,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不仅在开化《系统治理多元融合打造山区特色河流治理最美样板》作出上述批示,同时点赞开化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具有示范作用。

  “我来过开化很多次,最大的感受是开化从浙江省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县城变成了钱江源大花园,变得越来美丽,也越来越有名气。 ” 韩丹表示。 “因为治水,我们这代人是遭受过惨痛考验的。 ”开了11年包子铺而今已享受天伦之乐的钱土金说,看着开化清清的河水,每天看着开化变得越来越好,他觉得过去的所有倾情付出都是值得的。

  ▲毛雪平/摄

  近20年探索,源头人民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也演绎出无数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故事。在全国2348个县(市)生态环境排序中,开化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名列第16位,大气质量、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前10位。而随着开化火车站站前公园等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线沿线新景点的打造,开化的亲水景观也将更多、更加吸引人。开化因水而美,也必将因水而兴。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胡萍 张一萍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