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法治建设助力开化平安稳定

2019年7月29日 17:30

  在开化县人民法院的审判席上,摆放着一个刻有麦穗和齿轮图案的法槌,上面标注:基层人民法院。1950年5月25日,一起离婚案件的宣判,敲响了开化县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史上的第一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司法系统不断充实,机构不断完善,法治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便民高效法治精神渐入人心

  2018年8月20日,一面写有“法律援助伸援手公平正义解民忧”的锦旗送到了开化县司法局。

  故事起因是2016年9月的一次交通事故,受援人赖某因交通事故重伤,经一年多的治疗,已花费60余万元。面对巨额的医疗费,赖某一家心急如焚。2017年11月,赖某经村级法律服务点工作人员的指引,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在了解案情后,开通了绿色渠道,在生活困难证明欠缺的情况下,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并根据其要求指派律师承办该案。最终,赖某拿到了各项赔偿费用170余万元。

  “近年来,开化县法律援助中心把法律援助作为民生工程,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并建立容缺机制,将以往的多日审批、受理流程升级为当场解决处理,让群众少跑腿。”县司法局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余燕说。

  据统计,开化目前共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17个,设立服务点266个,在方便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咨询的同时,县司法局还一改以往日的广场式普法方式,将普法活动向基层深入开展,利用各服务站点,扩大受众,使法治深入人心,收效长久。

  平安稳定助力开化法治进步

  “咱们村现在每周五都能去文化礼堂‘听’新闻,不光能‘听’,还能‘问’呢。”姚家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姚家村每位村民都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村子里的矛盾纠纷少了,互相帮助多了,这日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幸福。

  2018年6月,音坑乡姚家村试点推出全县首个村级发布会“姚家发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语言来论时事、讲案例,传播思想,并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主动问需于民,由群众“上访”变为党员“下访”。

  “自从‘新闻发布会’在姚家村发布音坑红窑里收购农产品蔬菜以来,现在村子里的农产品吃不完也不会浪费了,还给村里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呢。”音坑乡政府工作人员相告,老百姓在发布会上提的问题,能回答的当场解答,需要解决的我们带回去办。

  据了解,“姚家发布”也只是开化基层治理成效的冰山一角,还有诸如“金星村七十年矛盾不上交”、“丰盈坦村以礼治村”、“荷花社区和话坛”等等,都在为平安开化建设添砖加瓦。

  平安稳定是开化迈向法治的重要保障。目前,开化县已连续14年获得“平安县”称号,全力冲刺平安建设“十五连冠”,为开化“好地方”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治建设奠定改革发展之基

  “农村本是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邻里产生矛盾不及时化解,容易形成积怨影响社会稳定。”马金法庭庭长叶诗靖相告,自2018年7月设立“网格法官工作室”以来,法庭与乡镇综合治理平台以及村社网格化治理机制相结合,使矛盾纠纷得以提前化解。在马金镇花园村,网格法官工作室还多层次、全方位地参与村规民约修改、矛盾纠纷化解、调解指导等基层治理工作,并多次开展法治宣讲。

  目前,网格法官工作室的工作开展已经遍布辖区五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近三个月来,工作室开展法治宣讲5次,成功调解纠纷14次,并完成诉前调解指导11次。

  2019年5月,“政法一体化办案中心”在开化县人民检察院正式运行,数据共享、远程提审、手机审批……一场颠覆传统、全新的执法办案模式在开化悄然开始。该中心由政法委统筹协调,将公检法司四部门案件、人员、文书、卷宗等基本信息的数据进行交互共享,加快案件流转速度,实现了网上多跑网下少跑。在提升办案效率、降低司法能耗的同时,还方便律师快速获取案件流转信息,便捷代理,极大地提升了执法办案透明度和公信力。

  “浙江移动微法院”的使用、司法局人民调解走“钱江源老娘舅”品牌路线、法院巡回审判及家事纠纷调处中心的建立、检察院“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的成立……这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开化法治建设在一步步探索中取得进步。司法机关法治建设的强力推进,成为了开化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坚实守护者。

  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乡镇(办事处)到机关部门,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正逐步形成,学法、用法、守法已蔚然成风。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余立成 程慕楠 叶诗靖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