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梅情 养心中村 小城镇上演“变形记”
一处地质灾害点被绘上了红色的爱心与梅花,成了中村乡南侧入城口一面巨大的文化墙;道路两旁梅花造型的路灯掩映在绿树中;统一制作的店招上烙上了梅花元素……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东风,“梅花诗人”张道洽的故乡中村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形记”。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绝非大拆大建、伤筋动骨,而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风貌,中村乡深谙此理。上月底,在全市66个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计划达标乡镇模拟考评中,中村乡荣获第一名,让考评组专家印象深刻的便是中村乡挖掘梅花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
“中村乡是梅花之乡,近年来针对梅花文化,我们已经打造了一批梅花景观,但缺乏系统和组织。此次我们结合‘养心中村’全域旅游发展定位,进一步深入谋划,明确‘四带四点’建设布局,科学编制好小城镇风貌综合整治提升、养心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精品民宿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中村乡乡长徐浩介绍。
从空中俯瞰,中村乡集镇背倚青山,前眺碧波,风景秀丽,徐浩所说的“四带四点”规划结构就藏于其中。“沿徐家河形成一条滨水景观带,沿农民街形成生活、商业综合服务带,沿前村老街、河道形成老街风情带,沿老皇忻线形成生活服务带;‘四点’则是以农趣园、香山公园、砖瓦厂、梅花诗谷为核心的四点。”
布局中的香山公园内保留着当年方志敏作战时的战壕,中村乡还将在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添加丛林探险等项目,融入张琼、张自勉将军文化,将香山公园打造成一个可看可游的红色主题公园。此外,农趣园将被打造为农耕文化体验园、植物认知园等,游客可以在这开展农田抓鲫鱼、抓泥鳅等体验活动。
两个建设中的主题公园与梅花诗谷、尚无确认用途的砖瓦厂区块,连结四条不同功能的规划带,形成了一张纵横交织的布局关系网,为中村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了方向。
“这将更好地完善集镇功能,改善集镇环境,将美丽集镇转化为美丽景区,从而带来美丽经济。”徐浩告诉记者。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提升,根本目的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这一场“旧貌换新颜”的美丽蜕变,老百姓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现象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在集镇上经营了20多年店铺的方吉红竖起了大拇指:“昔日杂乱无章的农民街,现在也变身为风情街了,来旅游的游客也明显增多。”另外,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村乡还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学校、幼儿园、卫生院、休闲建设广场、梅花停车场、“村淘”服务点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办事、出行、上学、就医、生活、娱乐等多方面需求,努力提高小城镇服务民生的功能,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指数。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持久战,抓好常态化管理尤为必要。”徐浩介绍,为了做好日常管理,中村乡建立了“全天候”保洁机制和保洁网格,将集镇划分为7个保洁责任区域,每个保洁责任区安排1名保洁员和3名党员干部,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网格。另外,中村乡落实了交通“两站两员”建设,自聘两人在重点时间进行交通劝导,维持秩序。
为了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落实长效机制,中村乡还建立了完备的规章体系。徐浩说:“乡人代会审议通过中村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乡政府出台了日常保洁、河道管理、禁渔通知、整洁田园管理规定等文件;集镇所在村通过村规民约形式,对农户门前三包、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作出明确要求和处罚规定。”
城乡颜值不断提升,城镇功能不断完备,一个“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理想家园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