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住房变迁见证幸福生活

2019年7月31日 18:04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上世纪70年代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房子,是家,是避风港,对于百姓来说,有了房子就是最大的安宁。

  从上世纪40年代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舒适的小洋房,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开化县住房制度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

  从平房到楼房,功能越来越齐全

  在澜庭国际小区,一栋栋高层住宅楼交相辉映。小区里,平整的路面、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漂亮的绿化带、舒适干净的休闲座椅等错落有致,宛若一个生态公园,市民乐在其中悠闲地散步遛弯。“小区环境真好,有专门的健身场,卫生也有专人清理维护,绿化面积大,进出还有门岗,自己家就像在公园里一样。”住在小区的市民徐建军结束晨练后,缓步回家。

  ▲丁建国摄

  “就像做梦一样。”在胡同里的小平房住了30多年的徐建军,2017年底搬进了整洁明亮的三居室。“小时候没有一顿吃饱过,住着四面透风的木板房,原来房子面积小不说,下雨天还漏水,就连上个厕所还要跑到公厕去。”徐建军回忆起儿时的住房,何处安身的苦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和过去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七几年那会,盖房还得自己烧砖。”徐建军回忆说,那时住的是土坯房,由于经济原因,想建个新房,还要找亲朋好友到处借钱。“如今住的房子,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家来说,已经很好了。”徐建军笑着说。

  进入21世纪,百姓的腰包鼓了,住房的选择也多了起来。各种高层住宅、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住得宽敞,更追求居住环境舒适,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既要住得舒服,又要住得安乐。

  ▲桃溪保障性住房小区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居住环境可以说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徐建军感慨地说,“现在每天看着小区优美的环境,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农民收入增加了,房子越盖越漂亮

  城市的住房变化翻天覆地,农村的住房也是如此。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70年来,农民的住房从低矮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舒适的农家小院和小洋楼,居住环境日新月异。

  在华埠镇金星村,隐匿在那棵百年香樟树下,白墙黑瓦、平台楼阁,这间坐落在马金溪畔的民宿和396户规划整齐的浙派民居相映成趣,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以前的金星村,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耀眼夺目。70年前,泥泞不堪的黄泥路、条件简陋的土房子,还有比房子数量还多的旧旱厕,至今深深刻印在村民林春水的脑海中。

  ▲华埠镇金星村

  “一间屋子半间炕,三代人挤一间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且冬天冷夏天热,蚊虫、老鼠也都无法避免。“想不到现在田园变公园,民房变程民宿,农民变居民。”提起现在,林春水话语中无不透露出自豪。

  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华丽转变这一切得益于70年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这些年,金星村大力建设美丽村庄,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目前已成为开化“网红村”之一,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庭院,村里更是发展起了旅游业,村民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现如今,村人均收入达到28500元。

  跟金星村一样,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桃溪村、下淤村、龙门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村民们有的在家创业,有的在外务工,手里有钱了,房子修得越来越漂亮,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将更加舒适便利,生活会越来越好。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郑宏亮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