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开商逐梦⑨ | 郑丽萍:在梦工场执着追梦的青创客

2025年11月4日 10:23

  清晨的深圳前海,阳光洒在深港青年梦工场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上。在融创孵化器的办公室内,郑丽萍早已开始一天的工作。她与团队成员快速交流着项目进展,又与来自香港的初创团队洽谈,言语间逻辑清晰,对跨境商事规则了然于胸。这位从开化县城走出的女性创业者,已将自己历练成连接深港两地创业资源的专业“摆渡人”。她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韧、洞察与反哺的成长史,既有开化山水赋予的沉静力量,也有大湾区和风激荡下的时代回响。

 

   山水砺志,少年心气孕育商业理想

  开化山水孕育出的“灵”与“秀”,是郑丽萍的性格底色。1986年出生于开化的她,在青山环抱中长大。故乡的山水于她而言,不仅是风景,更是一种无声的滋养,培养了她外表沉静、内心坚韧的特质。谈及年少时光,她坦言家庭条件并不优越,而这恰恰激发了她“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信念。她至今仍清晰记得开化中学的校训——“今天以开中为荣,明天开中以我们为荣”,这句话在她心中种下了不甘平庸、渴望为家乡争光的使命感。

  “那种改变自身命运、改善家庭境况的渴望,在当时非常强烈。”郑丽萍回忆道。正是这种内在驱动力,让她在高中阶段就做出了清晰的人生规划——投身商海,而非寻求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这个看似超前的决定,源于郑丽萍骨子里那股敢想敢闯的劲头,也预示了她未来不平凡的征途。

  高中毕业后,郑丽萍考入暨南大学,主修英文翻译专业,这也是她走出山城的第一张车票。大学不仅为她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也提供了商业实践的初舞台。在课堂之外,她展现出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利用课余时间与电脑城合作,批发U盘,成功赚取人生第一桶金。这次成功的“小试牛刀”,不仅让郑丽萍察觉到自身的商业潜力,更坚定了她的职业方向。与此同时,她还凭借过人毅力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这为她日后处理复杂的商业与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郑丽萍选择进入一家内地房地产公司,从商业地产领域的管培生做起。她深入参与城市综合体的招商与运营,短短数年便凭借出色业绩和洞察力,晋升至招商总监。“那段经历让我对实体商业的运作逻辑有了深刻理解,”她总结道,“更重要的是,它磨练了一种捕捉商业机会的敏锐度。开化人做事专注,一旦认准目标,就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在房地产行业的七八年,是她商业认知、资源与人脉快速积累的关键时期,也为之后的创业生涯提供了重要的知识财富。

  洞察时代,跨界转型破局创业难题

  2017年,郑丽萍和几位老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决定:从房地产转向企业服务,创办三赢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这个转身看似果断,实则在她心里酝酿已久。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郑丽萍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她察觉到,传统房地产的红利期正在退坡,而企业服务,尤其是涉外知识产权与跨境合规,正处于需求上升时期。因此,转型跨界不仅是一次机遇,也是开启未来的新方向。幸运的是,本科的翻译背景使她在涉外业务上游刃有余,而多年房地产行业积累的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深刻洞察,也让这次跨界转型显得“水到渠成”。

  然而,创业并非浪漫的剧本,而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险之路。回顾初期的艰难时刻,郑丽萍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险些压垮公司的危机——一个项目约定的300万元投资,最终从股权转为债权。对于很多初创团队来说,这意味着资金链瞬间吃紧,甚至可能走向失败。但郑丽萍选择冷静面对。“我们很快调整了策略,用司法方式去解决,同时通过其他项目来弥补缺口。关键是要转变思维,把困境变成机会。”市场环境的波动、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挤压……挑战层出不穷,而郑丽萍则将克服困难的核心归结为“持续学习和思维迭代”。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张,郑丽萍不满足于内地市场,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香港。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扎根,她再次选择“从零开始”。刻苦学习粤语、深入研究香港的税制与商业规则,学习海洋法系和地方文化,凭借开化人特有的那股韧劲,她带领团队成功在香港市场扎根,为事业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创业者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在变局中找到新方向。”郑丽萍说。

  成人达己,创业孵化赋能未来梦想

  如今的郑丽萍,已经不再满足于自身企业的发展。在服务大量初创企业的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创业初期的种种迷茫与痛点,尤其是跨境创业者面临的制度、文化隔阂,这些都是她曾经一步一个脚印经历的坎坷。因此,她希望把自身从零到一、横跨两地的实战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创业者,帮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1年,融创(深圳)孵化器有限公司在前海梦工场成立,旨在为创业者提供从知识产权、工商税务到跨境法律、财务策划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里不仅是一个服务窗口,更像一座“创业者的门诊”:有人来问商标,有人来问注册流程,有人带着港澳团队来求解涉外税务。“深港两地的企业服务市场存在信息差和专业壁垒,”郑丽萍精准地分析道,“许多机构只精通单一市场,而香港本地专业服务成本高昂。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支深度融合两地规则的团队,能高效、精准地解决跨境创业者的实际难题,某种意义上,是在连接政策与市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团队建设,她有着独特的理念:不追求规模最大化,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精英化、学习型”的组织。她希望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能坚持长期主义、在垂直领域不断深挖的专业人士,用深厚的专业能力为企业赋能。为此,她多次带队前往海外考察,学习先进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理念。

  创新是她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她善于进行“微创新”,将内地的互联网思维灵活嫁接至香港市场。“我们受内地‘蜂巢’智能快递柜的启发,在香港推出了‘虚拟地址信箱’服务,以极低的成本为初创企业解决了商业地址和邮件管理难题。”近年来,她始终保持对市场前沿的敏锐触觉,积极引领团队拥抱“小红书”等新流量平台,探索AI技术在企业服务中的应用。

  尽管业务在深圳与香港之间运转,郑丽萍的心始终牵挂着故乡开化。每次回乡,她都在思考如何将开化的生态与城市的服务能力联结起来,把开化的“慢节奏+优美环境”作为“数字游民”与创意人才的吸引点,再以融创的资源为其提供法律、税务与品牌支持,形成“城市资源—乡村场景”的互补。“开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活节奏也非常舒缓,非常契合当下‘数字游民’和创意阶层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追求。”

  对于家乡的创业者,郑丽萍的话语中也充满着期待:“我特别想对家乡的创业者说,一旦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她表示,作为一家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未来非常乐意利用在深港两地的资源和经验,为开化的创业者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助力者。

  从开化的青山绿水到深圳的摩天大楼,郑丽萍的创业旅程,是一次不断突破自我、拓展边界的实践。“我的名字里有一个‘萍’字,就像浮萍一样,随波漂泊,但无论漂到哪里,我都能扎下根来。”如今,她不仅自己扎根成长,更成为滋养众多创业梦想的土壤。郑丽萍的故事,印证了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同频共振,也用行动诠释了开化人骨子里的坚韧与智慧,这份源于开山开源之地的精神,正在更大的舞台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徐路 刘佑平   编辑: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