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开商逐梦⑥|黄高兵:一针一线缝出童装梦

2025年9月24日 09:37

  推开温州衣之范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高兵的办公室门,“拼搏”二字的牌匾在日光灯下泛着光,旁边“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定行”的标语,像他手上磨出的茧子一样扎实。眼前的他,穿着朴素,笑起来眼角盛着故事,聊起童装的针脚细节,眼里立刻亮起专注的光。

 从工地泥土里,捡起缝纫针

  故事的开始,要从1995年夏天说起。这个出生在开化县长虹乡普通家庭的少年,15岁便跟着哥哥踏上了去义乌工地当泥工的路。一路上,他揣着皱巴巴的五十块钱,和绿皮火车一起晃晃荡荡。“当时火车上小偷特别多,我困得眼皮打转了也不敢闭眼,一不留神全部家当都没了。”回忆起这个片段,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对当时的黄高兵而言,这笔钱是他叩开“新世界”的底气。

  黄高兵虽然身材瘦小,干起活来却格外麻溜,挑水泥时脚步稳当、搬砖块时手脚不停,从不偷奸耍滑。老板看他年纪小却这般勤劳肯干,心里很是喜欢,没过多久就主动把工钱从15元涨到了18元。小小涨幅,是对他埋头苦干的最好认可,少年擦了擦额头的汗,干劲更足了。

  1995年底,黄高兵返乡过年时,哥哥见他手上布满厚茧,认为掌握一门技术比单纯从事体力劳动更稳定,建议他改学裁缝手艺。黄高兵接受了这一建议,春节后便进入开化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中,他早早到店,不仅协助完成扫地等杂务,更认真学习工艺,很快就掌握了裁剪、走线、缝纫等基础技能。他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以练习,到了春季,已能熟练完成基础缝纫工序。

 

  1996年,黄高兵前往义乌做缝纫工。偶然间,他看到师傅修理缝纫机时,那些复杂的零件在师傅手中很快恢复运转,这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借着给师傅打下手的机会,他“偷偷观察”、加以琢磨,加上翻阅说明书,很快就掌握了机器故障的排查方法,有时甚至能指出师傅没留意到的小问题。彼时的他,工资低微,生活条件艰苦,但对修理机器的钻研热情从未消减。

  在义乌的缝纫机旁度过三个春秋,1999年,黄高兵凭借着一腔热情和一股韧劲,投奔了温州的姐姐。工厂里机器轰鸣,他跟着姐夫做衣服,布料在他手里渐渐变得服帖;学修机器时,零件装错了就卸了重装……就这样,日子在裁剪声和电路图里慢慢铺展。

  2005年,他转入一家维修厂工作,维修技术在大量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他对各类机器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愈发熟练。因技术扎实、处事可靠,他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了良好关系,也积累了一定人脉。

  2006年,黄高兵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家庭责任的增加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具体的规划,工作干劲愈发充足。随着技术、人脉与资金的逐步储备,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把全部家当,押给三尺童装

  2009年,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黄高兵,毅然辞去安稳工作,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创业路。缺资金,就破釜沉舟想办法;少人手,就发动全家齐上阵。即便妻子曾劝说“上班更稳当”,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2010年4月,黄高兵揣着一腔热忱,在郊区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旧厂房里,带着七八个人的小团队,叩响了创业大门。

  

  创业初期,挑战如浪涛般涌来。“刚起步时,我们主要接童装和女装代加工的活儿。”在黄高兵看来,代加工虽利润有限,但风险小、资金流转快。“那时候真是不容易,天天忙到深夜,可大伙儿的劲儿都特别足。”第一年,公司靠代加工尝到了创业的第一口甜,这对他和团队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作为掌舵人,黄高兵和妻子凡事亲力亲为,每天雷打不动早上10点到厂、晚上11点回家。夫妻俩的分工像精准咬合的齿轮:黄高兵抓前端样品开发,从面料的质感挑选到款式的新颖设计,每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妻子则管后端成本核算,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确保资金用在关键处。在两人的用心经营下,公司业务越做越顺,订单接连不断,稳稳在童装代加工领域扎下了根。

  初获成果的黄高兵没有停歇。2014年,他开始专注于童装生产与销售,开启自产自销模式,一方面通过线下渠道供货,另一方面为湖州织里等知名童装大市场提供产品。

 跟着时代踩针脚,把困难缝成经验

  2020年,当电商的浪潮席卷而来,黄高兵再次展现出精准的商业嗅觉。他果断带领公司转身,从传统销售模式纵身跃入电商蓝海,不仅开通直播带货渠道,更主动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与此同时,他始终揣着“专注与创新”的信念——在竞争白热化的童装市场里,唯有做出差异化产品,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为了这份坚持,他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设计团队,把大量心思扑在产品研发上:面料要更亲肤、款式要踩准潮流、细节要贴合孩子的活动需求……“童装市场看着热闹,细分领域藏着不少机会。现在家长给孩子买衣服越来越舍得投入,咱们就得靠创新,把不同人的心思都琢磨透。”黄高兵对市场的判断,始终清晰又透彻。

  每天清晨,满载着各式童装的货车从温州出发,穿梭在周边城市的大街小巷,把衣服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衣之范”这个名字,也慢慢在童装市场攒起了名气,成了不少家长眼熟的选择。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说干就干的魄力,黄高兵稳稳抓住了消费升级的风口,用“产品+品牌+体验+服务”的新路子,带着公司一步步攀上了新台阶。

  把家乡缝进心里,让日子有温度

  在童装行业的浪潮中,黄高兵仍在破浪前行。回望二十年创业路,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从旧厂房里与妻子共挑生计的艰辛,到如今事业稳步向前,那句“难得夫妻是少年”道尽了个中滋味。青丝渐染霜华,正是这份相扶相持,把苦日子一针一线缝成了甜。

  

  这份感恩,也延伸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2018年起,黄高兵在长虹乡创办“根远服饰”,此后又陆续在华埠、苏庄、池淮等地增设加工点,让200余名乡亲特别是50岁以上老人在家门口增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还伸出援手,捐出了教育基金。“致富思源,能为家乡做些实事,看着亲人们日子越来越好,就是最大的满足。”一番话语里,饱含黄高兵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从16岁学做衣服到如今46岁,整整30年,黄高兵常说,人这一辈子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好不容易——既然认定了做衣服这桩事,就要较真地打磨每一处细节。他说,不光要把东西做好,更想带着大家一起致富赚钱。

  

       这份坚持里,藏着他总念着的温暖:妻子的账本上,算的是成本,记牢的更是一家人一往无前、敢闯敢干的底气。而办公室里“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定行”那句标语,则成为了公司上下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郑宏亮 宋佳男   编辑: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