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开化⑦丨宋冬冬:以赤子之心传承文化
宋冬冬,1976年出生,浙江开化中村乡张村村人,现任职于浙江传媒学院,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育部(全国)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教育书协理事、衢州市文化能人、嘉兴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开化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大使、开化宋谷坤电影珍藏馆、道洽翰墨馆创始人。其作品曾多次参展省级展览。
梅花诗乡,珠山脚下;粉墙黛瓦,飞檐斗角。宋冬冬的珠山书苑就“藏”在山水之间。房间正中央的书桌上,是他这几日正在创作的荷花写生画作,虽未完成,画境中已充盈流转着生命律动与沛然生机。“这是我父亲养的荷花,趁着这几天在家,就创作了这幅作品。”在宋冬冬看来,艺术创作都是在深入观察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的构思融合成的。

“年少的启蒙氤氲我的一生”
因为正式拜师学习艺术时已过而立,宋冬冬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但将时光追溯至童年,其实艺术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种下。
宋冬冬的父亲宋谷坤是一名乡镇电影放映员。小学开始,他就成了父亲的好帮手,充当起“跑片人”的角色。初中时,他已经能自己独立放映影片。从小在放映现场长大的宋冬冬感受着电影艺术,这也让他对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产生无限憧憬,他的美学观也在这个时期逐渐萌芽。“当时看父亲自制电影海报、参加幻灯片比赛,我也很感兴趣,会尝试模仿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发挥自己一定的审美和创作能力。”宋冬冬说,这种早期的艺术实践,不仅激发了他的浓厚兴趣,更让他对艺术创作有了初步的理解。

除了父亲的影响,宋冬冬在回忆起童年就读的学校时,也充满感激。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当时张村小学的老师们较为重视书法学习,每天有至少10分钟教习大家基础的技法,这为当时正对艺术求知若渴的宋冬冬叩响了书法艺术的大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艺术唤醒与熏陶对人的一生都有滋养,这也是宋冬冬之后能在国画、书法、篆刻上都有造诣的原因之一。
“前行路上需要同行者的照亮”
2011年,宋冬冬从浙江传媒学院杭州钱塘校区调任到桐乡乌镇校区工作。桐乡有着“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篆刻之乡”称号,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一大批书画艺术家,其中包括西泠印社名家袁道厚老师、省四届美协理事沈伯鸿老师和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主任蔡罕教授等。
遇到引路人和同行者后,宋冬冬与艺术家们亦师亦友、在学习中博采众长,他每天笔耕不辍、师古不泥,心中的艺术火苗逐渐燃烧成火焰。“除了学校教务工作,空余时间他几乎全部投入到酷爱的书画艺术中去。”“搞书画艺术是要有‘天分’的,冬冬很有‘天分’,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造就了一个书画艺术家。”宋冬冬的老师沈伯鸿对其积极求学的态度有着很高的评价。

因为觉得自己起步不够早,宋冬冬每天一定要留出练习的时间;学习的前期艰涩枯燥,他经常深夜还在书桌前临摹书法,静心感受毛笔和纸面摩擦出的“沙沙”声,等待“进一寸”的欣喜;多一些朋友就多一些老师,他喜欢与几位好友斗室拈笔、濡墨作画、把盏畅谈、忧乐顿忘。此后多年,即使离开桐乡,他都一直与老师好友保持联络,虚心求教。

现在,宋冬冬的书画作品经常亮相于各类展览和报刊,得到行家的好评。其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功底,又有现代的构成意识,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得一气呵成之妙。他喜欢画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体裁,色彩丰富、构图饱满,观之如一股清泉扑面而来。
“受益于太多良师益友的帮助,我也想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能在前行路上遇到同行者、相互鼓励学习。”感受过温暖,也想把火焰传递给更多人,宋冬冬开始搭建“艺术交友”的桥梁。

他创办了梧桐翰墨社,并邀请了十余名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加入;先后组织了著名漫画家落子老师和大学生面对面活动、桐乡书法家协会“桐香伴墨”进传媒、梧桐翰墨社首届师生扇面展、浙江省第五届教职工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常常带着学生外出写生,和学生们尽情探索着书画、篆刻的乐趣;开设珠山书苑的线上抖音、微信公众号平台,分享书画艺术和学习日常,吸引更多同好一起交流探讨……
“艺术最终还是要服务社会”
近日,宋冬冬走进开化下淤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公益“小小艺术家”大师体验课。为新一代进行美育教育时,他也总是感念起家乡为他创造的艺术环境。

在宋冬冬的很多山水画中,都有“钱江源”三个字的印记,时刻流淌在心底的思乡之情化为笔墨上永存的记忆,这是他抹不开的家乡情结在作品中的具现。在宋冬冬心里,家乡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宁静的清溪、婆娑的古树、清甜的空气……家乡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他的灵感来源和美好记忆。“每一次回老家,家乡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化其实就是一幅处处诗境、水墨淋漓的山水画卷。”宋冬冬饱含深情地说。

不仅用自己的笔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宋冬冬更是用搭建平台、建设场馆的方式,将高雅的艺术融入地方建设,以文化艺术浸润山水开化。
2021年,宋冬冬和父亲宋谷坤倾力打造的乡村电影珍藏馆开馆,展示有各个年代的老式电影机十余台,老式留声机、幻灯机、电话机和16毫米老电影胶片百余部,各类书画书籍1000多册。

2023年7月,宋冬冬创建的道洽翰墨馆揭牌开放。得益于多年来书画交友的积累沉淀,他邀请了全国各地的40位书画艺术家,围绕宋代诗人张道洽的诗书进行了创作,现在国画、书法等作品都在馆内展陈。此外,他还结合开化中村的地域文化,篆刻了部分中村文旅地域名,比如道洽故里、畲乡情歌、珠山迎风和双溪梅苑等,也陈列在馆内。
“在我看来,书画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欣赏,更多的还是要落地,要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这是我做事的初心和使命。”宋冬冬说,要以艺术反哺家乡,他不仅身体力行地建设乡村艺术馆作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还在多种场合呼吁挖掘更多的本土优秀文化资源。他说,目前,开化纸、开化瓷、开化砚已经在推广,在人文底蕴上,比如开化的吾丘衍是元代印学大家,在篆刻一域成就卓然,无论理论还是实践皆有大成,建议可以承办首届全国“吴丘衍杯”篆刻大赛,通过文化艺术融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了解开化、走进开化,感受莫言笔下的“神仙境”。

胸中有千秋,山水自精神。未来,宋冬冬计划在家乡开办艺术研学班,还会不断邀请更多艺术家到开化来,感受“水墨开化”、体验“养心中村”,把他们精彩的艺术和对艺术追求的精神融入开化的旅游中,让更多人从文化的维度来认识开化,让当地的乡村游从浅层游发展到深层游,为开化乡村文化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