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艺”起开化⑥丨周昭斌:“艺术+ ”带来无限可能

2025年9月23日 11:43

  周昭斌,1973年出生,浙江开化人,现任柯城区教学研究室主任(柯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衢州市美术教育学会会长,衢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曾任衢州市油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柯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衢州市首届油画大展,衢州市第一、三届艺术双年展策展人。其作品多次参加省级美术大展。主持课题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开化籍艺术家周昭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混搭”者,他是用“艺术+”思维实现跨界创造的案例。他不仅会画画,对教学、语言等颇有研究,而且在艺术家、策展人、教师、校长等多种不同身份中自如切换,追求融会贯通之境。他说,“许多事理都是相通的,艺术作品不囿于架上的绘画,用追求‘作品感’的精神去认真做事,就是艺术活动。”

“我有一件喜欢做的事——绘画”

  周昭斌正式开始学习绘画是在17岁,起步不算早。

  为了考学,当时在开化中学读高二的周昭斌开始跟着启蒙老师傅小鸣学习绘画。经过数年的刻苦训练,1992年,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踏入了艺术的殿堂。

  大学期间,得益于专业设置,周昭斌全面地接触了国画、油画、版画、书法、工艺美术设计等课程,聆听了名家大师的授课。美院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浓厚的艺术氛围,进一步开阔了周昭斌的艺术视野,使他的绘画水平快速提高。

  油画独特的气质和创作过程令周昭斌深深着迷,他最终选择以油画作为深耕点,在传承与创新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

  “能有一件喜欢的事,常常想着去做,就很有味道。很幸运,我有一件喜欢做的事——绘画。”对于周昭斌来说,绘画早已融入本体,成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受美院老师们的点拨、引领以及艺术家朋友们的启迪,三十年来,周昭斌的艺术观念一直在不断更新。他概括而言,经历了四个阶段:20岁在书中学,将别人的知识当作自己的经验;30岁在事上炼,跳出专业,跨界去看,慢慢悟得了“事理相通”;40岁在人心上炼,观“他”“我”之间,究“事实”“观点”之别,画有了自己的角度;50岁在日子里炼,认识仍在拓展,感受逐渐鲜活,绘事通心。

  纵观周昭斌的画作,不难发现,他早期的作品是具象的,有许多写实的人物和风景,而近些年的作品越来越趋向抽象,这源于他对于绘画语言的探索和研究,“这将是我一辈子的课题。”周昭斌说。

      “艺术创作的本源价值在于有感而发”

  当记者问起周昭斌,“哪幅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他说,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幅。

  “模仿别人永远成就不了自己。”周昭斌认为,艺术创作的本源价值在于有感而发,是鲜活而又热烈的,不必过分追求风格。26年前,恩师徐君萱先生给周昭斌的信稿中写道,“题材也并无大小、新旧之分,只是一种‘借景’、造境和借题发挥。不管是山水、人物、花卉……都是人的意念和情感的对象化,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画面的构成、笔墨、色彩、情趣都或隐或显地表露出一个作者的志向、胸襟与气度,折射着艺术本身的光辉。”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4季晨昏——钱江源》这幅作品就是周昭斌有感而作的。那是17年前,去过“钱江源头第一村”里秧田多次的他,却迟迟没有下笔,直到有一次傍晚,在回头的瞬间,只见太阳快要下山,黄色的灯光亮了起来,红色的泥土房跟青蓝色、紫色的远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一刻,灵感闪现,他立马用画笔将其记录了下来。

  “开化是精神上的原乡,是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周昭斌说,开化艺术人才济济,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一些大家,希望有心人能够将艺术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一件很值得去做且很有意义的事情。

  周昭斌建议,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邀请艺术家们参与其中,让艺术与乡村碰撞融合,可能会迸发出让人意料不到的火花。

  

  “小小烛光也能够照亮黑暗”

  “一烛之光通照全室。”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说过的这句话像种子一样在周昭斌心里扎根,他坚信,小小烛光也能够照亮黑暗。

  在衢州的这些年,周昭斌积极探索,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筹办衢州市首届青年艺术集合展、第一届油画大展,策划衢州市第一届艺术双年展,第一次让教学质量诊断走进3.0时代……

  1994年,周昭斌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府山中学、柯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书院中学、柯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他认为,美术教育的当代意义非常重要,从STEM到STEAM的变化就可见一斑。STEAM课程融合了STEM课程的所有元素,但增添了艺术元素,A就是Arts(艺术),里面包含了很多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的部分,而这部分和整个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2015年,周昭斌任书院中学校长期间,带领团队借助大数据平台,让每位学生在期末考试后都能够拿到一份15页“私人定制”的“学业诊断分析报告单”。据此,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这项务实有效的实践使分数呈现了更大的意义,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希望通过我们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未来在评价标准上实现导向性的改变,让‘小豆豆’和‘杰出人才’拥有一样幸福指数的人生。”周昭斌说。

  当问及衢州市油画研究会成立初的故事,周昭斌说那是当年衢州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群体,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他说,衢州市油画研究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平台,“就好比吃火锅,你来的时候带了一块肉,他来的时候带了一条鱼,把这些料往火锅里一扔,不就营养丰富了。”

  “看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除了看群体性的状态、水准外,还要看代表性群体的状态、水准。”周昭斌认为,通过展览机制,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衢州群体性艺术创作水平,于是,他策划了衢州市首届油画大展,衢州市第一、三届艺术双年展,给衢州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交流技艺的平台,同时也给参观者带来了多方位且奇特的冲击力。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方晓璐 童亚文   编辑: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