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开化⑤丨徐军辉:画意寄山情 水墨铭初心
徐军辉,1966年出生,浙江开化人,现任职于丽水市文联,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延安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丽水画院(筹)院长,丽水市高级人才专家委员,丽水市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丽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论文作品发表于《美术报》《美术界》《浙江日报》等报刊,部分作品被专业美术机构收藏。
在丽水市莲都区处州艺苑,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虽处闹市,却独辟幽静。徐军辉常在这里作画,墙面上布满了他的作品。高山巍峨、江水潺湲……在他的笔下都透露着大自然的奇妙韵味。得知记者同为开化老乡,他特别高兴,一边泡茶招待,一边讲起了他的故事。
始于爱好成于艺术的初心和坚守
徐军辉出生在芹阳办事处金村村,于县城实验小学就读,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绘画。“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教的绘画技巧比较有限,通常拿一本连环画让我们临摹。”徐军辉说,即使这样,他依然乐在其中,一张白纸就是他的作画工具,从简单的花草到《水浒传》《西游记》人物,渐渐地,他画的角色越来越多,不仅形象,还颇具神韵。


回到家乡后,徐军辉在图书馆从事宣传工作,接触美术的机会比较少,但他并没有丢下这门手艺。“美术是我从小的爱好,后来已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习惯。”工作之余,徐军辉经常翻阅各类美术书籍,结合自己的创意,对里面的图片进行二次创作,而开化的绿水青山、和美乡村更是他主要的绘画素材。
年近50岁开启人生和艺术的新篇章
1999年,徐军辉的国画作品《山里人的等待》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展览”中获佳作奖,记录的就是开化村民们打井吃水的生活状态;2002年,他的工笔画作品《晨曦》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获优秀奖。两场全国性的比赛取得成绩,让他在开化甚至全省艺术界打响名气。2013年,徐军辉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丽水市文联。

面对陌生的地方、全新的工作,该从何处入手?为解决这个难题,徐军辉立即组织了丽水全市的国画骨干,前往景宁县大漈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采风写生活动。然而,事情比他预想中更难。“参加此次采风共60余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会写生的不多,画法也较为传统,想要发展丽水国画,压力很大。”徐军辉说道。

徐军辉认为,要快速培养一支专业的国画队伍,必须改变他们的观念和画风。“靠一个人自学,闭门造车,画不出什么东西,一定要走出去,该舍的舍掉,该学的学。”于是,他选出20多位可塑性强、有一定国画基础的画家,前往广州、南京等地看展,与绍兴、杭州等地的优秀画家交流、切磋。同时,每个月还组织开展艺术沙龙,以此展示作品、相互点评。

10年间,丽水国画队伍的创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省展作品入选数量从个位数增加到两位数,较之前翻了几倍,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也从200多人增长到500多人。
期间,徐军辉的艺术风格也有了较大转变。他更追求作品的意境和神韵,通过绘画表现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在作品《空山鸟鸣图》中,他就将自己设定为雄鹰,因理想情怀翱翔于天际,而云雾缭绕中的高山半实半虚,就像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随心而为用艺术为乡村“上色”
在萧山机场3号贵宾厅里,挂着一幅高5.6米、宽2.8米的国画作品,名为《秀山丽水》,是徐军辉于2020年主笔创作的。画作以南明湖为主体,运用许多留白构造意境,将周边山峦起伏、奇峰叠翠、密林烟树、苍松蓊郁一一绘入画框。滋润厚重的墨色、生动的笔墨技巧、巧妙自然的构图形式尽显庄重巍峨、气势磅礴。

“我希望自己笔下的作品能达到让人看了心神往之的境界。”这些年,徐军辉游走于祖国各地的山水之间,用一支毛笔记录下山、水、湖、村的美丽,也时常在想绘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他的作品陆续被挂在丽水、松阳、龙泉等高铁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这门技艺也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今年,徐军辉又开始了第三段“艺术人生”,成为丽水市派驻缙云县的一名文化特派员。

对于这个新身份,徐军辉充满期待。这几天,他马不停蹄地到处走访调研,挖掘群众更喜欢的艺术类别,并计划开展一批艺术活动。“因为我也是从乡村出来的,我对乡村感情很深,希望利用我的资源优势,将艺术植入乡村,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徐军辉说,这几年,他也非常关注家乡开化,几乎每个月都会回来一次,和开化的艺术家深入交流。他还计划组织一批开化的艺术家到丽水采风写生,让两地艺术家在互动切磋中相互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