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艺”起开化④丨汪德龙:从小镇青年到独立艺术家

2025年9月18日 16:03

  汪德龙,1961年生,浙江开化人,自由职业者,曾到中央美术学院参加油画研修、当代艺术批评与创作研修。1997年因作品《有牛的风景》入选中国油画风景展,开始崭露头角;2002年凭借作品《走过冬天》荣获厦门新人展金奖;2016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6》提名艺术家。

  在开化县芹阳办事处桃溪村,记者见到了已是花甲之年的汪德龙,一身布衣、胡子花白。在汪德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工作室,这个四五十平方的空间里,墙上、角落里,他的画作随处可见,桌上是还没干透的墨汁,垫在纸下的布料黑白斑斓,散发着阵阵墨香。在这里,汪德龙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艺术人生。

  只身远赴异乡追梦

  汪德龙出生于原黄谷乡东坑村,家中条件艰苦。青年时,他以油漆工为生计,爱好画画,常常把自己的零用钱省下来买颜料。“我上油漆的时候,喜欢在上面画朵花、画只鸟,大家都夸我画得好。”汪德龙说。过了几年按部就班的日子,26岁的汪德龙偶然间读了一本《梵高传》,受其影响,他决定正式开始自己的绘画生涯。“看了书之后,我脑子里只剩下画画,觉得这辈子一定要正儿八经地画画。”他说。

  

  汪德龙正在作画

  万事开头难。没钱、没基础、没学历,面对这样的“天崩开局”,汪德龙并没有放弃,他了解到中央美术学院每年都要举办油画研修班,便动了去北京进修的念头。“研修班学费要1500元,那时候家里很苦,根本拿不出这个钱。”汪德龙说,父亲非常支持他的梦想,东拼西凑为他筹齐了钱。就这样,他带着学费,独自踏上了异乡追梦的路途。

  从小山村到大都市,在研修班,汪德龙第一次感受到了差距。“当时很多同班同学是大学老师,生活相对宽裕,但我有时候没钱买颜料,甚至连饭也吃不起。”汪德龙说,在读一年,他只能靠自己画小画赚钱维持生计,吃上也没什么讲究,大白菜、面条,能吃饱就行。

  而这艰难的一年,却是汪德龙进步最快的一年。“我刚开始学的时候,画的物体比例都不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我可能再学三年都没用。”汪德龙说,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下,他花一个星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说着,汪德龙拿出笔开始演示。与传统画法先定点不同,汪德龙先用碳笔画出内部的形,再勾勒外部的轮廓,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素描老者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画都觉得非常惊讶。”汪德龙说。

  汪德龙作

  1987年汪德龙从研修班毕业,几经辗转,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厦门海沧从事油画艺术创作。

  勤耕不辍 梦想开花

  起初在海沧,汪德龙从事行画工作,主要靠临摹西方名家作品供出口销售。“这样既能有较高的收入,又能在临摹的过程中去感受、学习名家的创作手法和特点。”汪德龙说。然而,拥有艺术梦想的他并不满足于临摹。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绘画基础后,2002年,汪德龙再次进京,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北京宋庄。

  宋庄汇集了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此生活、创作,是有名的画家村。在这里,汪德龙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创作之路,并结交了大量志同道合的好友。“那时候我们很自由、很独立,创作强调个性的表达。”汪德龙说。他从西方油画的沃土中汲取灵感,在色彩运用和绘画空间感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色彩风格和创作特点。“色彩上,我的用色艳而不俗。”汪德龙说。他的油画作品唯美典雅,用笔精致,色彩层次丰富,变化微妙。

  多年勤耕不辍,汪德龙迎来了职业发展高峰期。他的画作相继被邀请参加一系列展览,并被编入高校教材。2004年,他的《山水系列》油画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2004年汪德龙参加《中国油画》和天津美院合办的人体、风景研修班,两幅作品发表于《中国油画》《人体》,被编入高校教材《写意人物》一书。2008年,汪德龙的作品《模仿秀》被新加坡杨画廊收藏。这期间,汪德龙的女儿汪瑶也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中的汪瑶

   心境平和 创作极简

  然而正当汪德龙意气风发之时,上天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2009年4月,汪瑶患上了极为罕见的疾病——“烟雾病”,这对汪德龙一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女儿没有生病之前,我认为艺术至上,觉得整个人要为艺术活着才有意义。她生病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感觉艺术没那么重要,一家人好好活着就好。”汪德龙说,在汪瑶生病期间,他失去了创作的欲望,甚至连以前最喜欢的专业书籍全都送给了朋友。

  “南方的环境可能更适合瑶瑶养病。”汪德龙说。重创之后,他放弃了对当代艺术的追求,带着家人回到了厦门。

  “那时候我内心对画画的热情大不如前,但成为一种慰藉心灵的方式。”汪德龙说。心境变化带来了创作上的改变。他的创作开始逐渐向禅画转变。禅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禅画的重点不在于绘画技巧,而在于平静心境的自然流露及其背后蕴含的禅理。

  画了近十年禅画,汪德龙的创作工具从多彩的颜料变成了的单一的墨汁,他的心境越来越平和。“现在我的创作非常随心所欲,画得越简单越好。”汪德龙说。在汪德龙的工作室,有许多他的禅画作品,画面简单、笔墨流畅、意境旷远,颇有自然、脱俗和静寂之美。而这些作品中,不难看见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当代艺术的融合。他以墨的运用强调光影的变化,以墨之浓淡干湿分出层次,以留白烘托出画的灵气,黑白之间尽显中国画之神韵。

  如今,绘画已经成为了汪德龙表达自我心境的媒介,他通过绘画回归自己平静的内心,书写自己的心境和感悟。两年前,汪德龙一家从厦门搬回了家乡开化,在外旅居几十年,家乡的巨变让他耳目一新。开化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也成为了他的创作源泉之一。“我现在作品更多是从开化的山水间取一些我喜欢的细节进行创作。”汪德龙说。

  汪德龙展示自己的作品

  “人生多彩,我也打算在之后的创作中慢慢添加上人间烟火气。”汪德龙说。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姚 雪 余政涛   编辑: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