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 迈向智能生产“快车道”
机械臂伸缩旋转、全自动流水生产线等设备隆隆作响……这是近日记者在浙江泰明新能源有限公司看到的智能化生产场景。这一变化,源于浙江泰明新能源有限公司数智化改造项目。

浙江泰明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组件和光伏电站研发、生产、安装、服务,以“高科技、新能源”为特色。在推进数智化改造过程中,该公司利用现有厂房和生产车间,购置自动焊接机、自动划片机、快速层压机、全自动叠焊机和全自动流水生产线等设备,并导入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新增年产600兆瓦太阳能组件的生产能力。
“5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原来每个班次需要近百人在岗操作,现在只需36名工人在电子屏前进行辅助操作即可。以前车间内的焊接机等设备需要1人控制一台机器,现在引进自动焊接机等设备后,2个人就可以控制3台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破解了企业生产对熟练工依赖性强的瓶颈和招工难的局面。”公司总经理薛振告诉记者,智能化生产线出产的光伏组件产品具备质量稳定、技术水平高、节能三大特点。

近年来,开化紧扣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走在干净整齐的车间里,自动导向车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对产品和配件进行无人转运;机器人自如地挥舞着机械手臂,完成物料的传送和举放。

“以往生产车间内的制品物料管理,库存多少、堆在哪里、相似件的区分、产品质量好坏,考验的都是一线工人的脑力和眼力。”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马会千说,现在每批产品的原料供应商、库存、操作机台、操作人员、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日期、能废等所有生产过程信息都可在公司新投入的MES系统电子屏上显示。此外,该数智系统还能自动统计出每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
“MES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线实时追踪,实现全过程监管,并建立开放式数据库。”马会千告诉记者,数智化改造以后,企业的整体数控率达到了90%以上,车间员工人数减少50%,产品合格率从98.5%提高到了99.3%,两条生产线2022年全年降本增效达8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