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清水鱼借什么“引流”?
“当当当,当当当!”4月13日上午10点半,位于何田乡政府旁边的燕溪鱼馆里,汪永荣夫妇已经忙活开来,“客人来之前要把菜切好、米饭蒸好,不然中午忙起来就来不及了。”汪永荣说,正月开门之后,店里的生意就没停过,一天翻桌好几次。
清水鱼是店里的招牌菜,几乎每桌都要点上一份,而汪永荣的客人80%都是外地的,“杭州、宁波、金华、安徽……回头客特别多,一位衢州的客人今年就来了三次,就冲着这口正宗的清水鱼。”客人带着客人,不用打广告,去年一年,鱼馆净利润就有30多万元,自己鱼塘4000多斤的清水鱼供不应求,每年还要从周边农户那里买1000多斤。
一条鱼,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成为开化富民增收的重要农业产业。据了解,2022年,开化清水鱼产量2520吨,产值2.8亿,带动6200户农户增收1860万元。
这条清水鱼,何以带来这么大的效益?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鱼
“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这是何田人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
“红军当时在我家的楼上住,他们身体不好,我婆婆就熬鱼汤给红军吃。”40年来,只要福岭山来了游客,义务讲解员林翠娥奶奶就会讲起一个关于鱼的红色故事。
1934年7月,中共开化特区委派特区委干部陈绍兴到柴家、福岭山一带开展革命运动。 1936年8月13日,中共浙皖特委在何田福岭山成立,福岭山成了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英勇的红军战士,在这里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战斗……但是由于缺医少药,负伤的战士随即增多,善良的何田人民见此情况便将自己平日不舍得吃的清水鱼拿出来给红军战士补身体,因此也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至此,“红军鱼”的故事在何田这片红色土地上口口相传。
这是一条有文化的鱼
在柴家村淇源头自然村,有一条养了32年的清水鱼,它是村里公认的“鱼王”,不仅见证了几代人养鱼的历史,也成了这里的一个文化标识和旅游景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清水鱼是何田人的‘宝贝’,养殖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柴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成洪说,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溪边地头都有坑塘,旁边还挂着木牌,写着户主的名字、鱼塘的年龄和简介。
淇源头至今保留着清水鱼古法养殖的传统,村民将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引入到鱼塘,以流动的水养殖,全程投喂青饲料,养出的清水鱼不仅肥美,且营养丰富。经专家检测,开化清水鱼的维生素E是普通草鱼的3-9倍,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是普通草鱼的18倍。开化清水鱼连续多年荣获省农博会金奖,2018年获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19年省优秀农产品最具历史价值10强等荣誉。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还被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是一条富乡亲的鱼
随着“清水鱼”招牌日益打响,鱼旅融合成为了开化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上周来了一批中国美院的客人,这个周末还有杭州、上海的客人,房间都已经被订光了。”登记信息、安排菜品……临近周末,晴山别院民宿内,老板余本孝比往常更忙了。
余本孝是何田乡晴村村人,2020年,他租用田畈村5栋集体空置房,创办了这家以鱼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船形坐凳、鱼灯、鱼尾隔断板……民宿里充满了鱼的元素,“何田乡凭清水鱼声名远播,将民宿主题定为鱼文化,十分接地气,还能让来住宿的游客记住开化清水鱼。”余本孝说,他还经常带着游客去活水塘里捞鱼,感受野趣之乐,去年他的民宿引入游客上万人,收益超过100万元。
除了鱼主题民宿,何田还建起了全省首家以清水鱼为主题的博物馆,为“鱼香小镇”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如今,开化这一条“清水鱼”已经激活一泓“共富水”,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长虹与桐乡推出了山海协作养殖模式;华埠建立了清水鱼粗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杨林建立了清水鱼标准化示范基地,鱼苗直供上海……一大批与清水鱼相关的农文旅项目应运而生,实现了鱼养殖、加工、休闲旅游三产融合发展,让开化百姓“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实践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