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开化籍科学家杜小勇获2018国家科技大奖!

2019年1月10日 17:43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小勇、王珊带队参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展示(图片来源:人大新闻网)

  你知道吗?

  杜小勇教授是咱开化老乡哦!

  

  ▲左三为杜小勇教授(图片来源:人大新闻网)

  得知这个好消息,记者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杜小勇教授本人。提到获奖时的心情,杜小勇表示这是对整个科研团队的肯定,心里非常高兴。“从2002年起,这个项目历经十多年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获奖证书(图片来源:人大新闻网)

  在过去,我国数据库市场长期被国外数据库企业垄断。而本次获奖的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项目经过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在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内核研制、XML数据和关系数据的统一管理、海量数据的联机分析加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突破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大数据量“三高一大”的核心技术难题 ,获得授权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19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1篇。 形成的品牌产品金仓数据库获得国内数据库最高安全级别认证 ,在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国防军工、金融、保险、电力、财务、交通、审计、卫生、农业等十多个行业领域在十多个行业和六十多个重大信息化工程中得到规模化应用,累计推广50余万套,遍布全国3600多个县市。推动了我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国产数据库产业化水平。

  获奖后,杜小勇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与在开化的家人分享了,大家都感到特别高兴。说到对家乡学子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寄语,他认为,脚踏实地做事非常关键。“现阶段,中国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我们都应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杜小勇还表达了这样的期许。

  更进一步认识杜小勇

  这是一位从浙西山区走出的学子,成绩一路领先,在读大学时对计算机编程产生兴趣后,还考取了研究生。

  为了掌握计算机专业发展动向,他选择前往日本留学,在小有成就后却毅然选择了回国,在我国软件、数据库研究方面承担起了重要角色。

  这就是开化乡贤杜小勇,他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一直致力于助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2018年7月17日,记者一行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见到了开化乡贤——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小勇。面对家乡媒体的采访,他陷入了静静的沉思,脑海里也渐渐浮现出了儿时生活的场景。

  家乡开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生态环境非常好,水非常甜,真的太想抽时间回去看看了!

  努力求学,掌握专业特长

  1963年杜小勇出生于开化县城一个普通家庭,由于母亲被下放回池淮老家,所以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池淮学校就读的。“我小学就转了三个学校,刚开始在童家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都坐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老师上课,条件十分艰苦。后来在新办的池淮农业中学就读高中时,恰逢1977年恢复高考,我作为优秀在校生,被池淮农中推荐参加县里组织的高考初试,并顺利通过。由于省里组织的高考不仅要考语文、数学,还要考物理、化学、英语,当年最终还是没有通过高考。”在回忆起在开化期间的求学经历时杜小勇告诉记者,1978年他转到了虹桥中学,在老师们的精心教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79年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当时的杭州大学。

  作为浙西山区考进杭大的学生,杜小勇当时除了对数、理、化等科目了解外,对其它专业了解甚少,加上深受当时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杜小勇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选择志愿时自然而然地就填报了杭州大学数学系。进入杭大后,杜小勇发现自已的学习基础和训练要比很多城市中学毕业的学生要相差很多,不仅不懂外语,对高等数学不是很了解。杜小勇告诉记者,在求学中他做到了肯吃苦、认真学、认真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杜小勇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兴趣,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于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杜小勇成为了杭州大学计算机系第一批教师。

  当时,杭州大学安排杜小勇教《数据库》这门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他为了上好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广、专业能力更强,他又于1985年顺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又被留在人民大学任教,并担任该校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为更加及时地掌握世界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杜小勇凭着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渴望,克服困难,在短时间内突击学习日语,并于1993年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留学。1997年杜小勇获得了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并被该校聘为日本文部教官。无论是事业和生活都得到大大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发展

  1999年,在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了计算机系的消息后,杜小勇放弃了在日本优越的条件,携家人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运用自己在日本学习和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动向,负责起了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系的相关工作。伴随着国家“十五”计划的实施,杜小勇在我国软件、数据库研究方面承担起了重要角色,他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职;曾经是国家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他和团队成员共同打造了我国数据库研究的重要基地——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

  在谈起计算机专业特点时,杜小勇告诉记者,计算机专业与数学、物理等专业不一样,属于工程学科的范畴,本质就是要结合实际,造出一个人工物来给大家使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计算机专业对知识更新要求极高,研究的过程与节奏也相对要快一些,作为该专业的研究人员不仅要努力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还肩负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找到国家需求与个人兴趣的结合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杜小勇教授还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北京人大金仓公司,致力于研制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产品在诸如预警机等一些重点军工项目和国家一些重要部门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的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作出积极的贡献。

  “现在研究过程仍在延续,我仍然担任着‘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大数据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的专家组成员,仍然还在忙着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并从事着一些社会兼职服务。”杜小勇告诉记者,现在由于工作原因虽然回开化的时间少了,但仍然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希望家乡在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规划体系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让开化真正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徐泽欢 刘祺然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