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木头到卖风景 村头镇大黄山村实现美丽蜕变
2月6日,记者顺着蜿蜒的公路来到村头镇大黄山村。走到村口,突觉眼前一亮,只见偌大的休闲广场上,长廊、凉亭、假山、喷泉、生态公厕一应俱全,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
大黄山村距离村头镇政府约7公里,海拔500余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全村有4个自然村、140余户、530多个人口。十年前,该村只有一条坑洼的土路,村民购买日常用品基本靠走路,从村里到镇上来回要3个多小时,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采伐林木和外出打工,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村头镇最穷的一个山村。
近年来,该村两委齐心协力带领村民开展村庄建设,积极开拓靠山吃山的新路子,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14年以来,依托“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群众对村里工作积极支持。村党支部书记汪舍桃告诉记者,以前村口的环形道路仅3.5米宽,村民办红白喜事,路边停满车子,行人过往十分不便,2009年初有个小孩在村口玩耍,不小心掉到了9米多深的水坑里,人虽没有生命危险,却把大家吓坏了。村里下决心拓宽村口的道路,筹资48万元挖山填土造平台,仅5个月时间就把狭窄的村口拓宽成1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后来又通过“一事一议”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修建休闲广场,同时开展治水造景、治水美村,在广场上建起了假山、喷泉和凉亭,并进行绿化。2015年,村里对休闲广场进行拓宽改造,使广场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并修建了长廊。冬日的暖阳下,在广场上溜达,听喷泉的“哗哗”声,或坐在长廊里眺望远山近景,顿觉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感到非常的舒心和惬意。
在休闲广场的一角,一座美丽的徽派建筑刚刚建成,村干部村介绍,这是设施完备的生态公厕,总投资20余万元。“这样漂亮的公厕以前只在城里或者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现在也出现在我们的家门口了!”村民汪法龙开心地说。
走在大黄山村的村道上,很难看到垃圾和污水。该村重抓清洁工程,除了聘请一位保洁员长期每天清扫外,每个自然村还配备了临时保洁员,发现卫生死角及时清除。“我们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打扫村道里弄,清理垃圾。”汪舍桃介绍,2017年3月村里开设了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将烟头、塑料盒、空易拉罐等兑换肥皂、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巧妙地化解了垃圾分类难的问题。垃圾兑换超市采取“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的垃圾处理模式,激发了村民参与洁化美化环境的热情。除此之外,村里还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铺设管道,修建终端,农户的生活污水、散养生猪污水等全部接入终端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村庄治美了,环境变好了,大黄山村又立足茶叶和油茶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领村民开创家门口增收致富新渠道。村两委采取村民自愿报名、村里负责民宿牌统一制作、帮助申领营业执照和达标政策补贴的形式,引导群众发展民宿,目前全村共有民宿13家,床位130余张,杭州、宁波、衢州以及本县的游客经常到该村观光旅游,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是10年前的8倍。从卖木头到卖风景,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