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秋季健身运动注意事项

2011年10月14日 09:43

  秋季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季节。温度骤降会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温差在3-5℃以下时,人体通过轻微的反应就适应了,大部分人不会患病。如果温差在10℃以上,穿足够厚的衣服可以减少人体热量散发。保持37℃体温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如果衣服不能御寒,人体为了保持体温,反应会很强烈。首先是末梢循环血量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会出现脸色发白,嘴唇发紫的现象。机体在应激反应时体内肾上腺素升高。全身水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人体在秋末冬初时吸入干燥空气,呼出温润废气,无形中带走大量水分,造成血黏度增高,加上血管缺少弹性,很容易形成脑血栓。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10月份以后,人本血压偏高,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因此,秋季锻炼应注意几下事项:

  注意保暖。秋季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及时补水。入秋后气候变化很快,一下子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必须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每天250克水果和500-1000克蔬菜,而且进餐时最好有汤和粥,以满足人体需要的一半水分。另一半可在睡觉前、起床后、晨练中、洗热水澡后或在运动出汗的情况下,各喝300毫升水,总量大约1500-2000毫升。在运动中补充水分应以少量、多次、缓饮这宜。每次锻炼后或进餐前半小时可吃点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水果,如柚子、香蕉、梨等。

  注意运动热身。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技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因此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否则会引起关节韧带的拉伤、肌肉拉伤等,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外,运动的幅度、运动强度都要重视,不要勉强自己做一些较高难度的运动。

  循序渐进。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在,身体才能练好,抵抗力才能增强,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一样,都是适度才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季是人体的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不空腹晨练。有的人习惯早上起床就先去锻炼,练完再吃早饭,这样对身体不太好。因为运动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前一天晚上吃的东西已经消化殆尽,身体中基本没有可供消耗的能量了,如果在腹中空空、饥肠辘辘时锻炼,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老年人来说更为严重。所以,起床后、运动前应该适当喝些糖水或吃点水果“垫一垫”,这样让身体得到一些启动的能量,会更有利于健康。

  酒足饭饱,不宜运动。现代人尤其上班族的生活习惯已经被大量的工作和应酬所打乱了,晚上睡得晚,早上上班又早,不少人没有时间早上锻炼,所以有人就把锻炼的时间定在了晚饭后。能够坚持锻炼是件好事,不过,饭后立即进行运动,哪怕是散步也是不利于健康的。这是因为饭后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加,而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就会相对减少,如果马上开绐运动,消化的过程受阻,胃肠容易生病。所以饭后30分钟后再进行运动为宜。

  不在路边晨跑。秋季在林荫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现在在城市中,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方便,就近在马路边慢跑来锻炼,其实这是很水科学的。秋季气候干燥,灰土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所以,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睡眠充足、营养合理。秋季气候宜人,日照时间变短,在秋季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恢复体力,保证健康,也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秋季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身体才能越来越好;另外,天气转凉,人们会食欲大振,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冬既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增强体力,也要注意体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注意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免得加重肠胃负担,还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颜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