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十一五”]“小县大城”建设引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2010年12月14日 11:12
五年,对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不过短短的瞬间。但是,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县城市化发展的足迹,必定会在开化历史的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里,城市规模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华一体、一城三区的 “小县大城”发展格局渐具雏形,城市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县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推进。按照建设城关、工业园区、华埠 “一城三区”的组团式城市发展要求,认真规划建设城华一体的城市商贸、文教、住宅、休闲等功能区块,人口集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岙滩新区、商贸城、西入口、南湖中心区、东城下山脱贫小区、工业园区新村等重点区块加快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品质较高的新住宅小区,城市人居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开化中学、实验小学、华埠中学、职教中心等一批优质学校新校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等先后完成扩建或迁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居民就学、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文化艺术中心和根艺美术博览园的建成,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城市社区加快规范化建设,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市建设的步伐在加快,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也快步跟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我县省、市重点工程和国债项目。工程由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2亿元,按每天4万吨的规模规划,分两期建设。目前,投资69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规模每天1万吨,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排放,工程覆盖旧城区和工业园区,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县污水处理厂厂长汪金文相告: “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以来,今年1至11月份共处理污水234万吨,平均每天处理量7000吨左右。”据介绍,污水处理厂一期续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城区污水处理率预计达到90%以上。
高耸的群楼,干净的道路。五年间,随着我县垃圾填埋场、文化艺术中心、南湖公园一期二期工程、玉屏公园改造、西渠截污一期、望江小区物业化整治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先后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使我县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相比2006年,新增公共绿地从1万平方米增加到4.1万平方米,同比增幅达310%;污水处理从无到有,处理率达到80.0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从无到有,实现100%处理;COD减排从无到有,达到152.9吨,全县建制镇和乡政府所在地全部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运行。
我县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大经适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全面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工程以及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将农房救助和危旧房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实抓细,五年来共发放专项救助资金1226万元,全县受益人口3065户。
我县城市功能得到不断完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高。许多市民和游客不由自主地感叹: “开化真的变大了、变美了。”在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市化水平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高于 “十五”期间的增长幅度,2009年达到36%。目前,城市人口达到6.1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4平方米,城区规模扩展到9.32平方公里。
回眸之际,我们不难发现,这五年里,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分明贯穿着 “小县大城”这条主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县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稳健。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舒萍 毛泽剑
编辑:
颜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