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童开化: 种田“还债”还出了一条致富路

2020年7月9日 16:19

  种田很辛苦,要致富也不容易,可在开化县偏偏有这样一个人,靠种田代还几十万元的债务。近日,笔者走进华埠镇新青阳童氏家庭农场,采访了种田高手童开化,聊起他的创业故事。

  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

  61岁的童开化,是华埠镇新青阳村人,因新安江库区建设刚出生就从淳安县移到开化,所以取名为童开化。1990年,童开化被推荐到开化县农资公司木材分公司上班。两年后,因工作勤奋肯干,业绩优秀,被提拔担任公司经理。那时,一年下来的收入是做农民的三四倍,生活过得还算满意。

  然而,2009年1月,开化县供销社改制,童开化成了下岗工人,不得不离开原单位回家务农,种起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他不甘心认输,从林业大户手中承包培育管理,又做起了小老板,每天雇人早出晚归,从林木抚育到采伐,从中赚取工钱,虽然钱不多,人辛苦,但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赚钱办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渐渐好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承包山林的老板由于资金困难,不能及时兑现工资。“当时我想,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等老板资金周转开来,这点工钱肯定是会给的,我叫大家放心,我雇来的人听我话,没有拿到工资还在继续干,就这样欠下的工资也越积越多,共计有50多万元。”童开化说,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板真的付不起工资了。

  “我自己一人拿不到工资还好说,但我雇来的人怎么办?虽然不是我欠他们的钱,但人是我雇来的,向我要工资也是情理之中,宁可人家负我,我不负人家。”童开化说,做人要讲诚信,否则今后在村里怎么立足。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还上这些工人的工资。

  信心战胜困难

“种一亩粮食,能赚个500元,种100亩,就可赚5万元,种个10年,就能代老板还清债务。”童开化满怀信心开始规划心中的宏伟蓝图。2014年,他贷款5万元,在本村流转土地123亩,采取“水稻—油菜”种植模式,开始因缺乏资金,采用了“老黄牛犁田+低头弯腰种田”的传统手工种植方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想种好粮食,光有信心还不够。童开化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务农,但毕竟是个农民出生,开始很自信,认为种田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第一年,大面积种植,由于缺乏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其中有十几亩稻田基本无收,其他田块也严重减产,平均亩产只有250公斤,除去农药、化肥、用工成本,不但没有赚到钱,而且还亏损了3万余元。病虫无情,对于满怀信心的童开化来个“下马威”,还把女儿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赔了进去。

  跌倒了,如果不爬起就彻底输了。吃一堑、长一智。童开化不服输,原来林业做得很成功,不信种不好田,于是他请教农业部门专家,积极参加农业培训,特别是学习如何抓好田间病虫害等培育管理。2015年,就是第二年,平均亩产提高到450公斤,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一年算下来,收支基本平衡,没有亏本,但还是没有赚到钱。

  第二年童开化虽然没有赚到钱,但心里有了底,在失败中找到了经验和教训。2016年,童开化大胆投资6万元,先后购买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从手工作业转型机械化作业,改插播为撒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平均亩产达到600多公斤,实现扭亏为盈。

  种田还债还出致富路

  有了技术支撑,童开化的胆子更大了,通过几年技术和资金的积累,童氏家庭农场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2018年他在桐村镇流转土地120亩,今年又在池淮镇流转土地143亩,目前,农场种植面积已达到504亩。年收入30万元,获利15万元。

  童开化高兴地说,尽管创业路上很艰难,但还是要比原来计划提前3年还清债务,无债一身轻,想想都开心,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接下去的日子就越来越好过了。人有时是需要逼的,想不到种田还债还出一条致富路。

  今年5月,童开化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学习考察,大胆引进高产优质“巨型稻”,株高2米,亩产1000公斤,目前稻苗长势良好。如试种成功,童氏家庭农场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在农业生产形势好,国家对粮食生产很重视,种粮、购买农机具有补助,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到田头。”童开化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方争游   编辑:郑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