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抗战保家园——开化儿女抗战点滴
2015年9月2日 15:2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开化虽地处浙西,但当时近15.2万开化人民誓死抵抗日寇、保卫国家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沙场上,他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吕公良:拼将一死卫许昌
吕公良,1903年出生于开化县华埠镇。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国民党中将师长。先后历经晋中太谷战役、鲁南大会战、台儿庄战役和鄂北会战。在1944年许昌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后被追晋为陆军上将。(图片为资料图)
“莲君:你这次到许昌短短两天,走后真使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打仗是军人的本分,希望他来一拼。恐怕此信到时,我已在与敌人拼命了……”这是国民党二十九师中将师长吕公良在大战前写给妻子方莲君的一封家书。
1944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扭转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出动兵力16万,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令新编二十九师镇守许昌。
吕公良率领3000余名官兵进驻许昌后,全体官兵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状态。吕公良更是昼夜繁忙,很少休息,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孙浩是开化县华埠镇人,是新编29师的师部参谋,许昌战役的参加者和幸存者。在《开化文史资料》第一辑《回忆革命烈士吕公良》一文中,孙浩写道:(1944年)三月下旬新二十九师进驻许昌后开始紧急修筑防御工事……四月初,吕的随军家属又来到许昌,住了一夜,就被吕公良安排他们到南召后方留守处去。临行时,我听到吕公良对他的妻子说:“我这次要誓死保卫许昌,要与许昌城共存亡。如果我为国牺牲了,你也光荣,你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要好好扶养孩子,国家会照顾你们的。”
4月26日,日军内山司令官向其部属下达了进攻许昌的命令。29日,许昌周围的日军有7万余人,战车、装甲车、汽车150余辆,并完成了对许昌城的全面包围。30日清晨6时,日军三十七师团中将长野佑一郎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断定中国军队要固守许昌城,便立即命令部队向许昌发起进攻。许昌抗日保卫战打响。
李树森是二十九师二营营长,是许昌战役的幸存者。在《开化文史资料》(第一辑)《抗日救国尽公心不辞一战作良将——忆吕公良在许昌战役》中,他回忆:日寇的骑兵、步兵蜂拥入城。吕师长亲率一个团穿过枪林弹雨赶往西门,与敌人肉搏!南门被敌人重型坦克摧毁。坦克进城横冲直撞,吕师长与黄永淮少将副师长又亲自率兵去炸坦克……
许昌县志办副主任赵金鉴在《许昌抗日保卫战纪实》一书中讲述:5月1日凌晨,师部开始向东突围……双方又战约1小时,吕公良腹部中弹,流血不止,躺在小王庄西头两片坟导之间的麦田里,行动不得……
5月1日中午,吕公良被附近一位村民发现,他悄悄找人将吕公良抬回村隐藏起来。这时吕公良已奄奄一息,由于伤势过重,缺医少药,第二天,被日军视为中国军队“抗战派的中坚干部”的吕公良停止了呼吸,年仅41岁。
叶长庚:主动请缨抗倭奴
叶长庚,原名叶樟根,1903年出生于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幼年随父辈迁居桐庐。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9年投奔工农红军。经历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图片为资料图)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向着我们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的先锋。”1937年在延安听到这雄壮嘹亮的歌声,就像听到催征的战鼓,一些在抗大二队学习的师以上干部学员,都有点坐不住了,不少人找到校领导软磨硬缠,闹着要上抗日前线打仗去,叶长庚就是其中的一位。
叶长庚几次去找教育长罗瑞卿和训练部长刘亚楼,要求非上前线不可。罗瑞卿考虑他右手三个手指头在一次战斗中打残废了,劝他在抗大安心学习,但叶长庚始终安不下心。经过他的“死缠烂打”,最终他被介绍到八路军一二O师贺龙处。随即,他被安排在王震的三五九旅。
1938年,三五九旅撤往山西,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在河北省平山县成立,叶长庚担任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日军为了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所谓“大东亚新秩序”,从1938年起,不断抽调重兵对根据地进行围攻、扫荡等。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和封锁,晋察冀军区将主力部队划为东路、西路、北路三个纵队,叶长庚任北路指挥。他的任务是破坏敌人的铁路、电话线,袭扰敌人,牵制敌人的前方兵力,切断敌人的后方补给线。
一天傍晚,叶长庚接到情报,说日军有两车皮军火停靠在长寿站,准备第二天运走。他决定当晚搞掉它。当晚半夜时分,叶长庚带领人员,沿着铁路来到长寿站外。离车站约一里路远,有一个岗楼,驻有约一个排的伪军。当他们从岗楼边走过时,伪军发现了他们,便喝问是干什么的。当听说是八区队的便退了回去,再也不吱声。
他们来到车站一看,有两节铁皮车厢停靠在铁轨上,一名看押的日本兵正在打盹,没等这位日本兵察觉便毙命了。巡逻兵听到了动静,就大声喊叫起来,车站一片混乱。叶长庚一看行动已经暴露,便立即下令“打”。顷刻间,车站上弹火纷飞,敌人抵抗了一阵就撤退了。
日军的军火车厢封闭得很严密,大铁门用铁锁锁着,还用指头粗的钢条绞住,由于没有带撬车门的工具,车门打不开。叶长庚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车门打不开,也不能把军火留给鬼子,浇上煤油烧掉它!”就这样,在叶长庚的指挥下,日军两车军火如同为我军祝捷的鞭炮一般,让他们给“放”了。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余红军 丰智慧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