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2014年11月4日 10:54
它那拔地而起的雄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傲骨,溶注着令人神往的经历和传说,帮助我们了解与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
塔,玲珑挺拔,瑰丽多姿。它“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高高地耸立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城胜地,使高山更为雄伟壮观,使江水更为清蓝多姿,使古城更为神秘诱人。它为秀美的祖国河山增添了隽雅的轮廓线,使我国蔚为壮观的古建艺术,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
塔,历尽沧桑,久经风雨。塔,起源于印度,辉煌在中华,誉满至世界。它那拔地而起的雄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傲骨,溶注着令人神往的经历和传说,帮助我们了解与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看,屹立在杭州西湖畔的那座婷婷玉立的宝塔,是北宋赵匡胤于公元975年灭南唐后,吴越国王钱镠奉召进京(今河南开封),由于久去未返,大臣们为祝福保佑他平安归来,特在西湖边建了此塔,取名为“保俶塔”。
福建晋江县的姑嫂塔,是一座闻名闽南和南洋的怀乡塔,全塔都是用花岗岩砌成,历时800多年,仍巍然屹立。塔的来历启源于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古时闽南大旱,一青年农民为生活所迫,抛妻别妹,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约定三年一定回家。三年逾期,杳无信息,姑嫂二人站在海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未见踪影。于是抉石登高,望尽归帆,等待她们的只是不尽的涛声。姑嫂凄然而泣,纵身大海。后人为纪念这两位深情的姑嫂,特在他们抉石处建了一座石塔,取名为“姑嫂塔”。现在,该塔成了闽南海外华侨怀念故乡的标志。
巍巍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是我国八年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脊梁。它和清清的延河水一起,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英杰,扛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塔,是乡情的象征。每一座古塔下面都埋藏着一个个令人思念的往事,每一面斑驳的塔墙上都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归乡省亲的侨胞,总希望到家乡的古塔前来倾吐自己的内心独白,来圆自己的怀乡梦情。有一对华侨夫妇,一回到家乡江苏常熟,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城里的方塔前,这塔是他们婚约的见证,面对方塔,祖国情,故乡意,一齐涌上心头,激动得热泪盈眶。
塔,宏伟中带有挺健,古朴中现出精美。它以瑰丽巍峨的造型点缀着山水风光,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映射出华采,成为风景名胜的重要内容。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长江岸畔的振风塔,橡林蕉荫之间的曼飞龙白塔,山西应县的释迦木塔……吸引着多少中外游客前来观赏、瞻仰,当人们拾级而上,登临塔顶,遥望远山,俯瞰碧波,抒发过多少的豪情壮志,又牵动了多少的家国思绪,从而熏陶出对祖国无限的深情和爱恋,使古塔成为我国旅游事业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塔,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创造,其可视形象成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地方的标志。六和塔代表了杭州,大雁塔代表了西安,琉璃铁塔代表了开封,虎丘塔代表了苏州……当你回忆去过的地方,塔都给你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塔,巍然屹立在江海岸畔,是古代航海的标志。在我国沿海,古塔成为海上归舟的标记,在天晴气朗之际,在百里之遥就能望见它高耸而亲切的身影,频频地招呼着迷途的航帆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塔,是我们民族特有的高层建筑典范。它采用了筒体结构的力学原理,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暴侵袭和地震干扰中,吹不垮,震不倒,安然无恙,体现了我国祖先的智慧、文明和进步,为建筑物的防震、抗震,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当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塔,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对美的启迪。多少画家、诗人,用手中的笔描绘它,赞美它;多少影视摄影者,把心灵的镜头对准了它;多少旅游者,喜欢在它巍峨的雄姿下留下身影;多少设计者,把它那高耸的形象长留在丝绸、花布、地毯、枕巾和书籍的装饰上;又有多少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用牙、玉、石、木为原料,把它的形象再现在自己的巧艺中……
我国是世界上古塔最多、最丰富、艺术文物价值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历史上遗留在祖国各地的古塔有3,000多座。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塔,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外观上分有单层塔、密檐塔、楼阁塔、喇嘛塔、傣族塔、花塔等,从材质上分有木塔、石塔、砖塔、金属塔、琉璃塔等。这一座座珍贵的古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那宏浑挺拔、雄伟壮观的身影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地在神州大地上闪烁出瑰丽的奇光异彩。
愿古塔千秋万代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