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四方重楼 唐风气象
2014年11月4日 10:54
一
盈盈的月色下,根宫佛塔被照成一个巨大的剪影。依然空阔的塔身收放着园区下方公路上车辆行驶过的呼啸声。如果在白天,站在高处的醉松亭,可以望见前方浓密的梧桐叶在风中翻飞,而塔身,就遥遥立在树丛之上。如果在黑夜,站在塔身下方,就只可见凌空跃起的层层挑檐向外伸出,指向暗夜下深蓝的苍穹。
参照唐代楼阁式为设计样式的根宫佛塔,以砖木结构为主,四方形制,占地1000多平方米,塔建13层,高79.9米。顶部为重楼,即由窣堵坡演化而来的塔刹,下为十三层的砖木构楼阁。塔身十分高拔,直立入云,正符合古代佛塔接引天地神的主旨。古人常在高地或山腰建塔,特别是因为塔基需要打在非常坚硬的地基上,山腰延伸出来的平地常常带有岩石,而且至少一面可以挡住风的阻力。
在历史上,从最初传自印度的半球形“窣堵坡”开始,中国陆地上的佛塔,在建筑形式上不断吸收本土的风格形式,灵巧善思的中国工匠们将“窣堵坡”的覆钵式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继而衍生出楼阁式佛塔、密檐式佛塔。南北朝和隋唐以来的中国佛塔大多数都楼阁式的。
唐代楼阁式塔是从中国固有的楼阁发展变化而产生的,特别是将“窣堵坡”的形象安置在塔刹上,其上端再安设相轮、伞盖等。被建成多层楼阁的佛塔,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更可凭栏远眺。唐代楼阁式塔从平面到塔身,基本为方形,后改成六角形或者是八角形。
根宫佛塔采用的四面方形形制,明朗大气,在审美上契合根宫佛国唐式建筑总体恢弘大气的艺术风格。相较于六角形和八角形佛塔,方形塔在空间上有更强的力量感。但即使在历史记载中,方形塔不胜枚举,但实际上遗留下来的却不多。一是方形佛塔多建于唐代,且全部依据木结构来建造,年代久远,保存不了。二是四面的建筑形制受风雨侵袭的伤害大,木结构的寿命更短,因此在明代以后,多出现玲珑秀美的六角形或八角形佛塔。
根宫佛塔就属四方的楼阁式佛塔。当地的人常说:四方塔的形制,恰好与佛塔坐落的八面山相对应,以此印证其震慑四面八方的气魄。
根宫佛塔虽然采用了唐代方形塔的外在形式,但在结构上,根宫佛塔剔除了砖木作为承重主体的作用,而以现代建造的混凝土结构为主,规避了木结构不易保存且承重差的缺点。在主体建筑的表面也仍用青砖贴墙装饰,营造佛塔清心宁静的艺术特性。同时,根宫佛塔仍以木结构做大量的大型斗拱进行内部叠涩,以实现佛塔“吐水疾而溜远”的飞檐效果。使得在方形厚重的塔身上,又体现宗教建筑接引天地的灵性之美。
在佛教用语中,常有“浮屠、休屠”,也有人常说七级浮屠。浮屠就是指佛塔,七级是指层数。在传统建筑中,塔层要以单数为准,比如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七层佛塔是最常见的,七层源于七宝,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根宫佛塔为十三层,十三代表着佛教最吉祥的数字,因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宗派为十三宗,佛塔建成十三层,代表着功德圆满。
站在塔底往上看时,朵朵素净的斗拱如莲花盛放在塔身。这是根宫佛塔为数不多的主要装饰之一。承袭了唐式建筑风格的根宫佛塔,在装饰上极其朴素,在外部基本无雕花彩绘。在一层、二层四面做三角形歇山顶,顶尖贴传统金色玄鱼,象征着清静、廉洁。其余建筑外梁等部分用金色铆钉装饰,古代富贵人家或皇宫苑囿就常用铆钉作装饰或装饰固定的小构件用。
在佛塔内部,墙面装饰以佛教黄为主。古代塔的内部也全用木结构,比如楼板、楼梯,塔楼的楼梯在古老的建筑形制中,被规定为一尺八,颇有“黄道吉日”的意味。塔身狭窄,楼梯只能一人上下。但根宫佛塔的楼梯宽度为三尺六,游客上下可随兴而至。在巨大的塔身内部,也有直达十一层的电梯,顶层中间则安放巨大的铭文铜钟。
二
在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中,寺为地,塔则为天,这两者组成了寺庙园林的整体。塔身虽在寺庙园林中占据着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却起着供人膜拜、点化风水的作用。虽然各式各样的宝塔成为书写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对象之一,但大多实例都围绕着宝塔的形式演化展开,在历史上,宝塔因为“孤立”存在,它的环境营造,都是依托寺周围的园林为主。
与人们在其他地方所见的宝塔相比,根宫佛塔在规模上会显得特别有意思。它并不是单一的塔楼,从它的背后,还在建造一条与山下五百罗汉长廊相似的观景廊类似一条尾巴,就与根宫佛国主题建筑背后连接出来的那条长廊口一样,根宫佛塔与周遭环境相融合。不仅如此,如果从总体看,可以得出根宫佛塔突破了传统佛塔环境营造的随机性与单一性,而是作为一个小型园林来设计的。
如果游客去参观根宫佛国,会首先进入一道门。门似乎是根宫佛国给大家打的禅语,景区门口那里就有道门,这里的这道门,则取名叫“缘起”。门楼以根雕阴沉木搭建,是时光的沉淀,也是心境的沉淀。如果这是佛教的缘起,那也是游客游园的前戏。“缘起”门楼挡住了宝塔前方空旷的广场,用障景手法引起试图一探究竟的心理作用。巨大的塔楼是根宫佛塔景点的高潮,巨大的塔身,从塔楼俯瞰景区与开化全城,远山皑皑,而塔楼内令人震撼的观音雕像与八百罗汉,足以令人高潮迭起。
如果去查阅中国佛塔的历史,可见自1964年起,中国就再无建造新塔。大多行走天南地北拜谒佛塔的信徒,也多寻找古塔,古塔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感与沧桑感,在时间的沉淀上不能克服。但来看过根宫佛塔的游客,许多都会感叹一句:“道场很足。”
在佛教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佛偈叫“庭前柏树子”。
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由此可见,寺院前一定会有古柏森森。
古人常在寺院种植柏树,根宫佛塔也不例外。柏树与松一样,是长绿植物,象征万古长青,与佛教中众位神的精神永存。而且从自然科学角度扣篮,柏树的寿命极长,耐旱且耐寒。从艺术审美角度,柏树很合乎寺庙附近常种植的娑罗树所开的塔形的花,柏树则是一整个都是塔形的,种植与根宫佛塔一侧的整排柏树,与高大的塔身交相辉映,既显得肃穆庄严,又幽静典雅。
除此之外,根宫佛国还在广场周围种植了十三株银杏,对应塔层数代表功德圆满的十三。银杏与巨石按疏密布阵,几块巨石遗落边缘,又有几块巨石布于广场中央,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与庞大的巨石为广场营造了视觉上的厚重感,共同为这个新建的“道场”增添了历史感。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