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开化行之二十二 “金星”璀璨钱江源
2014年6月27日 17:02
华埠镇金星村的早晨是静谧的,村后的封山上,鸟鸣啾啾,棵棵青冈、樟树和苦槠高大、苍翠,根根毛竹挺拔、修长,那山峦似一道绿色的屏障,默默守护着村庄。
村前的芹江里,河水潺潺,岸边柳树静默,似乎还沉浸在昨夜温润的梦里;绿化带整齐划一,展示着不同的图案,花花草草的叶片上挂着露珠,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晨曦中,到金星一个叫深渡的地方坐坐,一定是不错的享受。这里江面开阔,江水浩浩荡荡,在不远处拐了一个弯,只是少了几条渔船,少了捕鱼人的影子。据村里的老辈人讲,很久以前金星村没有大桥,要进村靠摆渡,船上人水性好,他们常年吃住在渔船上,以打鱼为生,几十条渔船在江上游弋,场面蔚为壮观。夜晚,点点渔灯像萤火虫游荡,把芹江幻化成温柔的水乡。
说起金星村的历史,得追溯到1000多年前,夏姓族祖夏史烈为避黄河水患从河南南迁,行至金星,觉得这里风水不错,便将山上的一棵野生银杏移栽于此,视其死活定去向。结果银杏成活,夏史烈便定居了下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现在这棵千年银杏高近40米,胸围7米,冠幅400多平方米,树干好几个成年人都围抱不过来,虽经风雨和火灾,仍傲然挺立,冠如华盖,郁郁葱葱。
这棵千年银杏,见证了许多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也见证了金星村发展的变迁。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记得,1994年,自己走马上任,当时全村人祖祖辈辈盼望的金星大桥正在建设中,他与其他村干部每天起早贪黑地扑在工地上,工人施工到天亮,他们也在现场忙到天亮。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郑初一都带头冲在前面,坚守一线。大桥建成花费60多万元,比原计划省了整整100万元,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金星村山多地少,1994年人均年收入仅有1000多元,郑初一带头种植名茶,办起了名茶加工厂,成立了名茶专业合作社。茶农从最初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两百多户,茶园也扩大到1000多亩,仅名茶一项全村每年增收300多万元,茶园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如今的金星村,依靠茶产业和苗木产业等,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万元。
近几年来,金星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饮用水、电网改造、旧村改造、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土地整理等二十多个项目,建成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和3000米长的环溪绿化景观带,浇筑了7000米长的“五纵四横”主干道,消灭了“赤膊墙”,还安装了80盏路灯。建立“门前三包、集中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机制,向每家每户发放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还聘请卫生保洁员常年清扫村道和公共场所。在改善公益事业的基础条件上,做到治厕、治污与新型能源工程相结合,拆除露天粪坑,建造村内公厕,加快发展沼气,实现生活废物有效利用,目前全村80%农户用上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建设农民新村,35户农户实现了下山脱贫搬迁。去年村里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墙体改造和河道整治,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如今,农民公园、文化墙、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已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面对全村12000亩山林,近些年,金星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村庄绿化、保护古树名木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村里聘请两名专职护林员经常巡山,同时与农户签订护林公约,守护好偌大的“绿色银行”。党员干部带头种树,村民自发绿化美化庭院,整个村庄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绿意葱茏。
金星人总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五水共治”攻坚战中,该村建设了200多米长的银杏大道,开展河道改造、绿化、彩化,河岸用鹅卵石砌成,做起了花坛,撒播波斯菊、蛇目菊、石竹等花草籽,原来杂草丛生、杂乱无章的江边成了美丽的公园。村中有家养猪场污水直排芹江,臭气熏天,污染环境,村两委干部10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难题,协助其寻找合适的养殖地点,还帮助解决了用电、交通、审批等方面的困难,使养猪场实现顺利搬迁。
多想变成一尾鱼,快乐地游在金星村前的芹江里,让清澈的江水拥抱着我,抚摸着我;多想变成一只小鸟,栖息在金星村的茂林里,自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金星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钱江源头,镶嵌在我的心中。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汪东福 方承豪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