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开化新闻 > 综合新闻

 

美丽乡村开化行之十九 寺坞之美

2014年5月21日 14:53

  寺坞之美,美在生态,美在自然;寺坞之美,美在恬淡,美在奉献。

  车过开化第一大畈池淮畈,便可觅得桑树的影子,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片。等快到寺坞时,大片大片的桑园宛如一块巨大的绿地毯出现在眼前,直铺到远处的山脚,和同样是绿色的山峦融为一体。

  一个个桑拳已经抽枝长叶,像一把把小雨伞,撑起了无限绿意,那绿色透亮、逼眼,泛着诱迷人的光泽。近2000亩连片的桑园是寺坞人祖祖辈辈的依靠,他们种桑养蚕,辛勤劳作,洁白的蚕丝编织起了幸福的日子。

  桑树亭亭玉立于肥沃的田野上,尽情地舒展着身子,它们用自己的姿势俯瞰着脚下的泥土,回报着大地。再过一段时间,桑树上将挂满紫色的桑葚,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摘桑葚果,吃农家饭,看农家屋,桑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寺坞,以庙得名。唐朝周显德元年(约公元954年),村后坞头山脚建有一寺庙,名曰“兴福院”,古木参天,曲径通幽,香火缭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中这块宝地,迁居到这里。如今,兴福院已经不复存在,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在坞头山脚,我们找到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兴福院的兴衰历史,石碑残缺,字迹模糊,但字字珠玑,真实可信。

  “你猜猜我们寺坞村像啥?”在村口,村干部老方冷不丁问了我一句。我一下反应不过来。“像燕窝。”老方自信地说。我这才仔细观望起来,寺坞四面高山环绕,中间凹陷,真的像极了精巧的燕窝!

  站在村口,觉得寺坞很小,绿树掩映下的民房星星点点,毫不起眼,可越往里走,越觉得开阔,穿村走巷,东拐西转,似乎有迷路的感觉。

  寺坞感觉始终被绿色拥抱着,田间地头、沟旁路边、房前屋后,到处是参天的古树,田是绿的,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水是绿的,连空气里都飘荡着绿色的清香,我深深地吸一口气,清香直透心底,整个人顿觉头脑清醒、精神焕发。老方自豪地说,自古以来村民爱树护树,舍不得砍伐,时间久了,就留下了这个不可多得的“绿色银行”。“现在我们村光挂牌的古树名木就有120多棵哩!”我又是一阵惊诧。

  在一座造型别致、古色古香的凉亭前,我抬头仰望,凉亭前后分别书写着“舒眼而归”、“顺时宜往”等两幅字,笔迹苍劲雄浑、磅礴大气。亭内的墙上画有一幅兴福院全景图,层峦叠嶂之间,古木葱翠之处,寺庙被云雾包围,神秘莫测。凉亭旁,几颗千年古樟根深叶茂,宛如慈祥的母亲,将整个村庄拥在怀里。

  幸福泉边,村姑在洗衣、洗菜,笑声荡漾。树木倒映在睡眠,泉水一片碧绿。幸福泉不大,面积仅20平方米,但清澈如玉,波光粼粼,她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源泉,虽然现在有自来水,但村民还是喜欢到这里挑水做饭,千百年来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它。去年,村里花巨资对幸福泉进行清淤,砌青石板,修筑栏杆,铺鹅卵石路面,把幸福泉装扮成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每一个到寺坞游玩的人都要参观幸福泉,掬一把甘甜的泉水。

  提到寺坞,一定要说说两个人:村支书赖家余和村主任刘建和。赖家余今年51岁,清瘦个矮,其貌不扬,穿着朴素;刘建和今年53岁,一米八的个头,终日衣服笔挺。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反差虽大,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配合得十分默契。在他们的带头下,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整个村庄管理得井井有条,面貌一新。寺坞的路旁、沟边,你找不到一丁点垃圾,用“一尘不染”四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赖家余和刘建和几乎每天要到村里走走,发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村民也不好意思了,慢慢改掉了乱扔乱倒的陋习,村干部用行动教育了每一个人。休闲文化广场旁的村道原先坑坑洼洼、柴草乱堆、非常肮脏,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被戏称为“牛粪路”,村里想方设法进行了硬化,还装起了太阳能路灯,种上了绿化苗木,“牛粪路”变成了风情小道。

  文化礼堂是寺坞的一抹亮色,蓝天、白云、桑园、桑诗、舞蹈,构成了一幅富足、和谐的乡村美图,也把寺坞村这个蚕桑专业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寺坞村文化礼堂专属标记图案由桑叶和寺院组成,体现当地蚕桑文化特色和村庄的历史。村里的展览室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全景式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最美人物、美好家园等。蚕桑文化陈列室展出蚕桑的历史文化,介绍了开化蚕桑的变迁,打造开化蚕桑文化基地。村里还请专业老师编排采桑舞,利用文化讲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举办各种培训,举行开蒙礼、成人礼等,把寺坞文化礼堂建成了聚人气、有生气、树正气的精神家园。每当夜幕降临,数十位村民就在文化礼堂的院子里合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排舞,文化礼堂已经浸润了村民的生活。福山书院,精湛的木雕让人留恋,爱不释手;知青楼,那段尘封的故事使记忆又重新回到了40年前插队落户的日子。在楼底自然村,村民指着好似一把雨伞的青山,自豪地说:“我们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生活越过越甜蜜!”我突然明白,形如燕窝的寺坞,就是安居乐业的最好注脚,就是村民幸福的乐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汪东福 徐俊伟 余小康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