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开化新闻 > 时政要闻

 

陪着《舌尖2》剧组拍开化

2014年5月3日 10:04

  2014年5月2日,备注瞩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始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与第一季相同的是,《舌尖》受到了众多“吃货”们的追捧,与第一季不同是,这回有了开化的美食。作为唯一经历拍摄全过程的人,有太多的内容要剧透,之前因为《舌尖》剧组的保密要求要保持缄默,现在终于可以一吐为快。

  追舌尖追了一年多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各大频道轮番播出,掀起了一股美食文化的狂潮。那时我刚换岗到外宣办,在一边观看该片,让口水和泪水齐飞的同时,一边情不自禁地站在工作的角度来思考。看到那些拍得美轮美奂的家常美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和故事,心里不禁在想:开化也有优美的环境,有青蛳、清水鱼、炊粉等好吃的东西,也有悠久的历史,隽永的故事,我们也可以上《舌尖》。这个念头一起来,就再也难以平复。于是接下来的工作就多了一项内容,就是在网上寻找《舌尖》的幕后制作人员名单,搜索他们的通联方式。那段时间,《舌尖》真是红透半边天啊,相关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主创人员尤其是总导演陈晓卿更是成为各大媒体、论坛、访谈关注的重点人物。在浏览了大量信息后,一条不起眼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至今我还清楚地记着其中这样的一句话:“……总导演陈晓卿的好友,浙江卫视的导演夏燕平说……”至于夏导在报道里具体说了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浙江卫视”、“夏燕平”、“好友”这几个词如漆黑夜空中的闪电一样划过,让我找到了方向。我立马从县广电总台的同事处问来了夏燕平的手机号码,非常冒昧地就给他发起了短信。开始是谈谈对《舌尖》的感想,接着开始推荐开化的生态环境、美食,邀请他来开化考察。夏导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的主任,著名的纪录片《西湖》就是他的作品。由于工作的关系,夏导对开化的了解不是很多。在你一句我一句的短信中,素昧平生的夏导开始对开化有了点印象,就是这一点点的印象在后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夏导的介绍,我也给央视的栏目组发去了相关的一些介绍资料。但是资料发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半点音讯。

  到了2013年的3月22日,手机来电提醒上突然出现了夏导演的名字——夏老师来电了。果然,夏老师带来了一个惊喜:陈晓卿导演想在《舌尖2》中增加些螺蛳的内容,问有没有好的建议。这个时候我们前期的推荐就看出效果来了。夏导电话里向陈晓卿推荐:“有个叫开化的地方,出一种叫青螺蛳的东西,其它地方都没有,味道很好,还有很多好吃好拍的东西,生态还不错。”夏导当时没来过开化,但在电话中十分笃定地向陈导热情地推荐开化。陈晓卿当下就决定,让《舌尖Ⅱ》的分集导演马上到开化来一趟,进行一个前期的调研。

  沈导的烦恼:陈老大来了胃口走了

  在煎熬中等待了一周,我们终于迎来了分集导演。导演叫沈晓闽,福建人,其影像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与网上看到的光着脑袋的照片不同的是,沈导留着胡须和长发。他解释说,刚转了三个省,收到陈老板的信后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4个多月没功夫理发。顾不上休息,沈导就投入紧张的调研中。三天时间内,我们跑了齐溪、何田、马金、苏庄、长虹、林山等乡镇,对开化的美食、环境及文化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考察。我注意到,每到一处,沈导都要认真地查看场景、光线、机器走位,拿着照相机一一记录,凡是可能涉及到的人物都要进行深入地交谈。因为《舌尖》一片不仅仅是一部反映美食的片子,其对文化、人的关心远远超过美食本身。调研完毕,沈导要马上赶写100多页的分镜头报告,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除了幽默风趣、喜欢聊天拍照,作为美食纪录片的导演,沈导当然是一位真正的“吃货”。要安排好沈导的接待,吃上还真得上心。从第一天开始,就带着沈导吃遍开化无论乡村、县城、农家乐、大小酒店。沈导对开化独特的美食也是赞不绝口,让我们这些当地主的也与有荣焉,介绍起来也更带劲。和众多吃货一样,每个菜上来,沈导都要拿着手机左拍右拍变着光线拍,拍完还要发微信微博,还直说要“馋死那些吃盒饭的”。原来和在北京的剧组其他人顿顿吃盒饭相比,能吃到正宗美味的开化菜真是太幸福了。

  可是4天之后,沈导的胃口就不那么好了,因为他口中的“陈老大”,也就是《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要来开化了。陈晓卿一直以拍片要求高、对美食文化的理解深、说话直爽闻名业内。看得出,沈导有点不安,当然吃饭胃口也就差了一点。果然,总导演一到开化当晚就提出要连夜开会讨论选题。第二天一大早,沈导就一脸苦瓜地抱怨着要重新开展调研。因为“陈老大”否决了前期的选题,包括场景和人物,还提出要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定位——开化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世外桃源;价值观——对美食要有敬畏之心;审美观——所选的人物要有灵气。人物和故事要围绕以上三个内容进行挑选。于是,紧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围绕这三个问题,开始寻找“陈老大”心目中的那个“捞青蛳的人”。

  “拍开化青蛳的过程就像拍科幻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着了一个叫余云山的捞青蛳的人。从他的身上我们知道了青蛳的职业捕捞方式和捕捞过程的艰辛。在零下的冬日深夜,余云山要身穿两条棉裤一件棉袄,再套着捕鱼裤。在齐腰的冰水中干活,每半个小时要上岸烤火。就这样要连续辛苦5个多小时才能捕捞到10多斤的青蛳,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赶到菜场帮助妻子卖青蛳,只有到了中午才有时间躺下休息。真是验证陈晓卿的说法:每一个美食的背后都是人艰辛的汗水。

  总导演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找一个“一天不捞青蛳就无法生存的人”,他还要求:要了解开化的水文情况,青蛳的科学习性,比如爬上来要多久,以何为食,为什么昼伏夜出,和螺蛳有何不同等等,甚至还提出要拍到“螺蛳青”吃青蛳的场景。沈导禁不住抱怨:“这哪是拍美食,简直是BBC拍《自然》,是拍科幻片。”

  于是,为了拍到青蛳的生活习性,我们办公室多了一个大鱼缸,并有模有样地养起了青蛳和螺蛳青,办公室几个人除了工作之余还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观察记录青蛳的生活习性。可是一直从3月到6月,直到几条螺蛳青不堪我们的骚扰愤然自杀,都没有观察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6月5日,整个《舌尖》剧组在北京开会,所有的选题都上会审定,开化青蛳的内容也是。我们在忐忑中等待,当通过评审的消息传来,我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直到这一刻梦想才逐渐成为现实,开化美食要上《舌尖》了,开化青蛳要火,开化要火了!

  6月8日,开化迎来了《舌尖Ⅱ》的拍摄剧组。让人意外的是,来的导演不是之前熟悉的沈晓闽,而是一个年轻的不像话,有着大大眼睛和两个酒窝的美女导演——胡博。青蛳的安排也从原来的《家常》安排到《时节》。

  胡导不仅仅是个美女,在纪录片领域还是个资深导演,拍摄播出的《超级工程》刚刚获得上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细皮嫩肉的胡导工作起来也是个拼命的,三天时间我们这样度过:凌晨3点起床爬钟山拍日出,白天顶着烈日,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拍捕捞过程,晚上还要泡在水里喂着蚊子拍夜场,就连吃饭一点点时间都不忘要补几个镜头。摄制组的摄像郑毅之前在千岛湖在水中镜泡了三天,肚子疼的起不来,可是一到了现场仍然一丝不苟要求严格。三天下来,包括细皮嫩肉的胡导在内每个人都被紫外线严重晒伤,掉了一层皮。

  为什么《舌尖》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美食片。正因为有着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有着对人的深层次的关怀,有着这种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才有了《舌尖》的高质量高水平。观众在欣赏《舌尖2》精彩节目的同时,千万别忘记背后凝聚了摄制组和相关人员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导演们来到开化,对开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浓郁独特的美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霞山古民居中,一间带着明瓦的厨房还让陈晓卿找到了儿时在厨房边玩边等奶奶做饭的童年回忆,据他说,这是他最早的关于美食的记忆。用《舌尖》人的话来说,食物不只是食物,食物是故乡的密码,是故乡全部信息的数据接口。可能,正是那时那刻对奶奶做饭的美好回忆,最终决定了陈晓卿对于拍好美食纪录片的执著,这才有了《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2》与开化的缘分可以归结为三个“三”:调研三周,拍摄三天,最后播出三分钟。三分钟里充分见证了文化的力量和美食的魅力。《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注定伟大的纪录片,开化青蛳能在其中留下足迹,从而大放异彩,也让我们这些人足以用此告慰自己的职业生涯。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朱宇翔  编辑: 郑宏亮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