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开化行之十一 印象“小溪边”
2013年12月31日 09:31
“叫一声小溪边,我一生的眷恋,生在此长在此,我可爱的家园。四面青山翠屏围,一条小溪碧浪翻。千年古村落,百世文脉延。宗祠存古训,新楼藏梦幻……”这是我县第一首村歌《余玠故里好家园》的歌词,悠扬的歌声把我带到了那个美丽而淳朴的小山村——村头镇小溪边村。
小溪边村虽然很不起眼,但它却与一位历史名人有着割不断的关系,民族英雄、南宋抗蒙名将余玠就出生于该村。余玠字义夫,号樵隐,幼时家贫,就读于沧浪书院、白鹿书院,失学后,投奔淮东制置使赵葵作幕僚,不久即以功补进入副尉,又擢升作监主薄。嘉熙元年(1237年)冬,蒙古兵大举进犯,余玠率领精兵大败侵江淮的察罕蒙军,解除滁州之危,以劲旅三千大败敌兵二十万之众,被誉为中兴大将军。1242年12月,宋理宗见四川战局不利,任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抵重庆后,广纳贤才,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10余城。各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屯兵聚粮,形成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入蜀当年,便在资州、嘉定、沪州等地赢得了与蒙古军大小36战的初步胜利。1246年春,蒙古军大将塔塔歹贴赤分兵四路入侵四川,余玠率军抗战,以新筑之山城为屏障,重创蒙古军。1252年10月,蒙古军汪德臣、火鲁赤部大规模入侵,进抵嘉定,余玠调集蜀中精锐部队,组织大规模会战,将蒙古军击退。1248年,余玠因抗蒙治蜀有功晋升为兵部尚书。
这几年,小溪边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举办余玠文化节,祭祀先祖余玠将军,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还成立了全县首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余玠故居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走进古老的敦怡堂,四周的展板介绍着余氏的历史渊源、余玠生平等,让村民充分了解这位南宋名臣的丰功伟绩。祠堂中供奉着余玠将军的雕像,每当重要节庆,村民们就来到这里进行祭拜,缅怀先辈,重温古训。站在余玠的雕像前,我深深地三鞠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面对将军的雕像,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了800年前的那个朝代,和这位战功显赫的英雄作了一次长谈;我仿佛看见在刀光剑影中,将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
离敦怡堂不远处,还有一座祠堂叫敦睦堂,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轻轻推开那扇木门,我放慢了脚步,怕惊扰了这里的寂静。岁月的烟尘熏黑了整座祠堂,但掩盖不了它昔日的容颜,雕梁画栋,牛腿雀替,各种造型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2011年,敦睦堂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冬日的暖阳照在村边的柿子树上,宁静而安详,那柿子树已落光了叶子,一个个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缀挂在树上,充满了喜气。茶树如一行行诗句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透露着无限生机。村干部介绍,小溪边村有茶园500多亩,其中300余亩被外地老板租赁,建造厂房,开发有机茶,产值成倍增长,村民像城里人一样上班,在茶园里劳作,在茶厂里开着机器。茶园附近就是土地开发项目,挖机正在施工,原来遍山乱石,茅秆疯长,如今经过整理,造出了层层梯田,明年这里将种上黄秋葵,我想,那时的景色一定很美。
山谷中,一座养鸡场引起了我的注意。鸡场的主人余建平才30岁,小伙子精明能干,把整个鸡场打理得井井有条。2011年,他利用得天独厚的山地养殖芦花鸡、贵妃鸡、黑毛乌骨鸡等,至今已售出1万多只,这些生态鸡远销上海、杭州、义乌等地。层林尽染,一只只土鸡在夕阳下,或悠然散步,或在树下觅食,或互相追逐,好不自在。“唱一唱小溪边我一生的爱恋,一世世一代代我永远的家园。村前流的是金水,村后靠的是芳山。竹林笙箫脆,茶园山歌甜。男人勤耕作,女人持家贤……”小溪边,一幅朴实无华的素描。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汪东福 徐建华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