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开化新闻 > 综合新闻

 

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有梦想就有未来

2013年9月17日 10:21

  一只病小鸟,难上九重天。梦想何时现?努力伴终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但志不残;他们有一颗向上的心,在不断改变命运。虽然不能拒绝命运的不幸,但却可以选择自强不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刻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他们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举动:主动拿出家人的照片跟记者分享。在跟记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时,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为残疾人,他们更加渴望家庭的温暖,也格外珍惜这份亲情。他们对当前的生活很知足,也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

  童政茂:修鞋匠的阳光生活

  一个工具箱、一台老式手摇补鞋机、一把靠背椅外加几个小板凳,这就是残疾人修鞋匠童政茂的全部工作家当。在县城解放街新华弄的弄口,童政茂在烈日寒风中守护着自己的摊位,他总是笑着迎来送往顾客。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童政茂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今年65岁的童政茂家住渠西路27号(邮电局老宿舍),原华埠镇五一村人(现为龙太村),肢体一级残疾。他在20岁时患了腿疾卧床不起,遂向“土郎中”讨了些偏方,没想到非但没有治愈反而促使病情恶化。之后,虽四处求医但无果。在他25岁时,因为肌肉萎缩和骨髓缺髓,他不得不选择左腿截肢。

  20岁,正是挥洒汗水、享受青春的年纪,童政茂却只能躺在床上承受病痛的折磨。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慢慢吞噬他的生活,但他不向命运低头,选择自立自强。童政茂开始一边编斗笠,一边开始摸索着修鞋。“那时候还都是解放鞋,一开始给村里人修补鞋子也不收钱。慢慢地我就成了一个修鞋匠。”童政茂说道。

  1999年,童政茂在大姐的资助下,跟妹妹童云仙搬到开化县城居住。童政茂说:“一开始在原商业大厦那边摆摊修鞋,第二年就搬到新华弄一直到现在。”13年来,老童不但手艺好获得口碑,而且他的为人让人称道,因此,常有熟客光顾。

  童政茂患病以来,家人一直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是妹妹童云仙。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童政茂一直跟着童云仙一起生活。2008年,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童政茂,童云仙关掉在商贸城做了三年的茶叶店,陪着童政茂一起做了修鞋匠。童云仙说:“早上要送他出摊,中午要给他送饭,晚上还要帮他收摊。掉在地上的剪刀他都捡不起来,我在商贸城开店无法顾及,索性就跟着他一起修鞋,方便照顾。”

  长年累月的露天做工使得童政茂的皮肤黝黑而显苍老,手指粗糙,布满老茧和龟裂的裂口,背也有些驼。“干我们这行就这样,麻烦、难看、脏。夏天热得没处跑,冬天冻得没处躲,早上7点钟左右出摊,晚上6点钟收铺回家,一年365天,一天也不落,习惯了就好了。”老童笑着说。

  童政茂每月修鞋摊的收入再加上残疾补助,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生意好时,我跟妹妹两个人一天能赚200多元,平平淡淡过日子没有问题。”虽然失去了左腿,童政茂靠着自己的勤劳汗水,快乐得生活着。 

  谢根土:“半个人”的精彩人生

  一位不能站立、双腿残疾的人,修炼了一手娴熟的开锁修锁技术,成为当地的“锁王”。县城里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平头百姓,锁坏了都会去找他。他就是县城解放街上望灵锁行的店主谢根土。

  今年54岁的谢根土是城关镇上溪村人,肢体二级残疾。他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没钱看病,时间长了,小根土的两腿越来越细,根本无法支撑他的身体。8岁以后,他开始靠一条小板凳和左膝盖着地行走。

  在一般人的思维里,谢根土只能靠别人帮助而活,然而现实中,他却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14岁那年,谢根土就开始自食其力。“一开始在原百货公司门口摆摊修鞋。每天走到县城就得花一个多小时。”谢根土回忆,尽管他用胶皮垫在膝盖上,可还是经常磨破皮,但他咬牙忍痛,每天坚持练习走远路。日子久了,谢根土的左腿膝盖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尽管当时补一只鞋只收几分钱,但积少成多,谢根土勉强能养活自己。对于前途,谢根土也一直在思量。因为自小就喜欢捣鼓锁具,渐渐的,修锁之路在他心里明晰起来。他对未来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

  开锁是一门特殊的技艺。因为担心心术不正者借机走歪路,开锁师傅一般不会将技术轻易外传。所以谢根土找不到师傅,只能自己琢磨。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凭着一股子韧劲,谢根土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精通各种锁具。从此,谢根土与“铁将军”结缘。

  谢根土的自强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善良的林山姑娘郑云仙。郑云仙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谢根土,全心全意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1998年,在妻子的鼓励下,谢根土的望灵锁行开业了。30余年来,谢根土为客户开锁修锁数以万计,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的锁行也成为县公安局110的定点合作锁行。

  谢根土回忆道:“2010年10月,城北一位80多岁老人因为高血压而突然昏迷不醒。更糟的是,门被风吹关上。我接到电话开着三轮车马上赶过去,不到3分钟,门锁就被打开了,老人被及时送到医院。”

  靠着开锁修锁的技巧,谢根土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如今,谢根土锁行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富裕。谢根土说:“2004年时,靠自己修锁的积蓄,向信用社贷款5万,还跟亲戚朋友借了9万,盖了一幢3层小楼房。今年3月份已经把欠款和利息都还清了。”

  说起自己的经历,谢根土表示,自己能有今天,首先是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同时保持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接受现实,选准目标并义无反顾地朝前走。他说:“像我这样只有‘半个人’的身体,只要自立自强,照样能改变命运。”

  郑永军:双腿截肢的“豆腐大王”

  在城东凤凰路5号,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里,几名工人正在连夜赶制豆腐,这就是郑永军的城东豆制品加工厂。

  一次意外,夺走了郑永军的双腿,痛苦不已的他却选择了坚强。他的事业跟他的身躯一样重新崛起,如今,郑永军已是开化的“豆腐大王”。

  郑永军今年43岁,华埠镇郑家村人,肢体一级残疾。1995年,郑永军在江山进货时发生了意外,他被飞驰的火车辗断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郑永军跌到了谷底,他说:“出事的头三年都不敢出门。”

  1996年的中秋节,郑永军在上海中山医院安装了一副价值4.3万元的假肢。安上假肢后,郑永军经过40多天的康复训练,终于能在别人的搀扶下或拄着拐杖行走。郑永军说:“直到去年,我终于能扔掉了拐杖,靠自己‘双腿’行走了。”

  说起县残联对自己的关心,郑永军感动地说:“他们在我最需要时帮了我一把。”2002年,郑永军的假肢需要更换,而此时正赶上他的豆制品厂扩大规模,手头紧张的郑永军犯难了。“县残联帮我申请到了价值13800元的假肢,而我只需要支付1000块钱。”郑永军说:“明年我又该更换假肢了,我也已经申请到新的假肢。今后的假肢更换也都不用愁。”

  眼下虽然是加工淡季,但郑永军的豆制品厂每天加工大豆仍有400多公斤。“到了春节最忙时,我一天要加工大豆900到1000公斤。”郑永军自豪地说:“我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有4000多元,还包吃包住呢。”郑永军在城北菜场和岙滩菜场都设有摊位,年营业额在150万左右。

  2010年4月1日,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施行,按照新规定,双下肢缺失但能够自主坐立的残疾人可以申请自动档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代号为C5。2011年4月,衢州市第一届残疾人驾照培训班开班。郑永军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马上报名参加驾照培训,成为衢州市第一批考取C5驾照的残疾人。同年10月份,郑永军也成了有车一族。他说:“我买了辆东风本田CRV,请杭州的专家帮我安装了残疾人驾车手动辅助设备。现在,我觉得我跟正常人区别不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胡绍康 丰智慧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