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开化新闻 > 综合新闻

 

开化青瓷:水火土的艺术融合

2013年7月6日 09:40

陶瓷拉坯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瓷器一直是国粹。英文中“china”(瓷器)与中国China字母相同,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独特而至尊的地位,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婺州窑又是浙江青瓷的重要窑场,而开化境内的青瓷窑则属于婺州窑的分支。目前,在开化境内仍有继承和发扬开化青瓷的制瓷艺人,他就是开化善品陶瓷(白鹤轩)主人——葛毅辉。

  开化青年制青瓷精美绝伦亮人眼

  “我刚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去近四百件文玩类陶瓷作品,没想到竟然销售一空,得到了会展方以及圈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有的商家还直接向我订货。”7月4日,记者在位于华埠镇联丰村封家自然村的“白鹤轩”见到了葛毅辉。他清秀的脸庞上透露着儒雅之气,简洁的衬衫上散落着些许泥点子。

  在会客室的陈列架上,摆满了葛毅辉制作的各类青瓷作品。瓷质温润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如真。端详罢作品,记者不仅感叹:如此精美的青瓷作品,竟然出自这位只有34岁的青年人之手。

  年纪虽轻,可葛毅辉“瓷龄”却有15年了。他还在童年之时,就表露出对绘画、玩泥巴等的特殊兴趣爱好……

  童趣驱动制陶梦亲友师长助他行

  在原封家镇老政府旁有一个小土坡,每逢下雨时路人便将路上的泥巴踩得稀烂。但8岁的小毅辉却如获至宝,家里的阳台上便有了许许多多小泥人、小动物的造型。由于土质风干后易裂,做好的泥人不久便碎了。他不记得听谁说过,捏好的泥人要放到火里烧过后才能坚固。很快,家里厨房的灶孔里又被塞满了泥人,弄得他父母哭笑不得。可是,小毅辉烧制好后的泥人、泥动物很快又碎了。

  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葛毅辉也渐渐了解陶瓷背后所要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我一定要制成属于我自己的瓷器!”1998年,19岁的葛毅辉从原开化渔塘农中毕业后,与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接下来面临的是就业问题。虽然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在工厂里上班干活,可不想当工人的他决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时的梦想再次驱动葛毅辉,他向父母提出要学习制陶瓷的想法。看着儿子如此的坚决,父母也赞同了。

  背上行囊,葛毅辉只身一人来到中国瓷都——景德镇。在这个许多年轻人怀抱梦想的制瓷圣地,他和师兄弟们勤奋学习,全然不顾物质生活上的清贫,一心投入到学艺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同是开化人的吴水宝。在创作理念上,吴水宝给予了葛毅辉极大的帮助。“我们要以超前的眼光来看待瓷器创作,不能固步自封,老是停留在技法的研究上,要用心去做瓷器,这样你就能做出不落俗套、个性化的作品。”

  看画展、与制瓷大师们切磋闲聊,葛毅辉的创作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是要往前走的,但何不经常停下来回过头看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往后走走看看。这样就能回到人的本性,平淡、天真,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如真如纯,拙中藏巧。”这样的教诲一直铭记在葛毅辉的心里。

  刻苦研习制瓷术国际场上显水平

  葛毅辉的努力和付出逐渐收到了回报。他引起了全国著名的陶瓷拉坯技能大师占绍林先生的注意,并被收为徒。拉坯在陶瓷制作中极为关键,器型的高雅与否全在拉坯中决定。此时的葛毅辉学习更为刻苦,由于学习的人多,机器又少,外地籍的学员只有在本地学员学好之后,才有机会进行练习。葛毅辉经常在工作室一呆就是一晚上,直到凌晨才回宿舍休息。那年的冬天非常寒冷,大雪之后迎来了严重冰冻。葛毅辉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用榔头砸破水缸厚厚的冰层,取水继续进行拉坯练习。刺骨的冰水把他的双手冻得通红,一会儿便十指僵硬,他简单地擦了擦手上的泥巴,把冻得冰冷的双手塞进衣服里稍微暖和后,便又继续练习。

  揉泥、拉坯、修坯、雕刻绘画、上釉、烧制,能完成整个制瓷过程的艺人在全国范围内也为数不多。葛毅辉做到了。

  2000年,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会在景德镇召开,其中日本代表团派出一位艺人,熟练地完成了整个制瓷过程,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花瓶。这使得国内的陶瓷艺人大为惊讶,可在场的中国艺人却没人上去PK。因为在国内,每个制瓷工序都有分工,很少有人能学得所有技艺进行融合。

  这时,占绍林想到了葛毅辉,便叫人把他从工作室叫来和日本艺人切磋。在完成一套复杂而又娴熟的工序后,一只精美的玉壶春瓶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展示在大家眼前。顿时惊诧四座,热烈的掌声不知何时响起。葛毅辉不但赢得了日本代表团的尊敬,也给国人挽回了面子。从此,葛毅辉的名字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响起。

  南宋残片洗铅华研习六年胜于蓝

  在苏州开过陶吧、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过、在杭州做过陶瓷复古工作,多年的社会飘泊也让葛毅辉有些浮躁。在杭州的一次陶瓷展上,当他看到、摸到南宋官窑的陶瓷残片时,他为自己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感到羞愧,觉得自己在古人面前仍是一名初学者,之前的意气和傲气顿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辞掉工作,潜心研习古人制瓷的精髓。

  白鹤村,富春江边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却是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隐居之地。这个美丽如画的村庄给了葛毅辉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也修养了他的平淡之心。在此村时,葛毅辉努力学习古人的制瓷方法,陷入痴迷。他口袋里每天都会放上一块残片,就连晚上睡觉前都不忘摸着残片入眠。细细品味残片的弧度、转折、韵味。在六年的学习中,葛毅辉不但详细了解了古人制瓷的精髓,他还跟浙派古琴大师徐匡华研习古琴,用触类旁通的方法进入古瓷世界,更开拓了眼界,使葛毅辉制瓷艺术再上一个台阶。

  本地瓷土“唤”子归平淡之心待得失

  2010年4月,饱学之后的葛毅辉决定回乡创业。“我们本地的瓷土叫紫金土,含铁量较高,土色呈褐色,烧制出来后釉面更温润,看起来像老器物,釉光古朴、金光内敛、器型典雅,能做出非常优异的瓷器,这也是我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一有空,葛毅辉就四处寻找瓷泥,并根据不同的地点制作出不同的器物,再对它们进行研究,寻找最适合的瓷泥和烧制的火候。作品完成后,他又把它摔成碎片,然后再进行研究。如此反复,葛毅辉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一件件用开化本地紫金土烧制的瓷器艺术品悄然诞生。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陶瓷艺术的研究,他接受了国内顶尖画院荣宝斋和朵云轩文玩类瓷器的订单,大到笔洗、香炉,小到墨床、笔舔、水注,每一件物品他都认真对待,决不让一件次品流入市场。高端的茶具、花器、餐具更是订单不断,应接不暇。“陶瓷艺术不光要坯拉得好,烧制过程中的火候掌握太重要了,火候方寸间,有时会让你欣喜若狂,有时会让你欲哭无泪。”有一次在给客户完成订单的过程中,满满一窑近400件作品因为火候未把握到位,导致整窑瓷器全部报废。当葛毅辉打开窑门的那一刻,心都碎了,几个月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瞬间化为泡影,让他欲哭无泪。

  他轻轻合上窑门,心情沉重地走到户外,待自己放松后拨通客户的电话,如实相告,然后又继续赶制。面对他的真诚,大多数客户也都能谅解。面对失败,葛毅辉积极调整心态,抱着平淡之心,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讲究品质,确保下一窑及时交货。

  开化青瓷展风采寸土杯水故乡情

  天公也有成人之美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烧制近千件瓷器后,葛毅辉发现有十几件瓷器发生了窑变。所谓“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自然变化。其中一种就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是为窑宝,邈不可得。在此次赴京展览的作品中就有窑变佳品,众人皆赞不绝口,当场被国内知名收藏家马未都收藏了莲花系列笔洗一套,也让开化青瓷这个名字走出了浙江,走向全国。

  谈到自己的梦想,腼腆的葛毅辉谦虚地告诉记者,目前他还在不断地研究开化本地紫金土制瓷的特性及开化青瓷的制作,希望有更多的开化人能和他一起把开化青瓷发扬光大。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出开化青瓷的美丽,葛毅辉将在合适的时候成立开化青瓷博物馆,将集中展示开化青瓷的发展历史、加工工艺等制瓷历程。

香炉

笔洗
 

印泥盒

花瓶

紫金土制作的鼓形罐

茶具

每件作品都认真检查

空闲时吹一首陶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余问清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