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天然氧吧”的诱惑
2013年6月1日 09:06
背上柴刀,带上采集袋,揣上干粮……近日,当记者来到古田山时,在保护区工作的陈声文又要上山了。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监管范围是10050亩,主要工作是监测火情,防止偷猎、偷伐。这工作,他一干就是25年。
行走在山间小道,青山苍翠、林木葱郁、溪水潺潺、百鸟争鸣……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总面积121606.5亩,是拯救、维持和发展白颈长尾雉、黑麂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最佳栖息地,也是保护和发展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小型自然保护区,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达279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
“和陈声文一样,奔波在守护一线的工作人员有40余人。”古田山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余建平介绍,目前保护区已建立起管理局、保护中心、站、点四级共管队伍。同时,建立了一支13人的专业扑火中队,并组建义务扑火队、半专业扑火突击队9支,形成联防联控格局。
由于其特殊复杂的地理位置,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因此吸引了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此建立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院,其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和古田山管理局等三家合作建立的24公顷监测样地还是全国五大样地之一。除此之外,瑞士、德国、法国、美国、丹麦等外国专家也纷纷来此研究。
据浙大和浙师大研究人员调查表明,从1981年至今,白颈长尾雉的活动范围从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63平方公里,黑麂的活动范围从原来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据测,保护区清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最高浓度达每立方厘米14.5万多个,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生活在这的村民,其实是生活在一座“天然氧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古田山保护区在全国首创集体林租赁试点,对核心区内的16105亩集体林进行租赁,形成“保护区租赁经营集体林、自留山全额补偿到户、统管山分利不分林”的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林权改革模式,得到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肯定。“通过山林补偿,林农能够拿到每亩29.2元,山林面积多的自然村,仅山林补偿一项户均收入有500多元。”余建平相告,这一机制不仅农民得到实惠,又明确了管护责任,偷伐盗伐现象大大减少。目前,缓冲区的20110亩集体山林也被列入集体林租赁范围。
随着古田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古田、苏庄等村的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每户一年至少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多的高达十几万元。与此同时,“古田山”品牌,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种的油茶、吊瓜、名茶等农特产品的销售,苏庄镇6.5万亩油茶去年实现产值3852万元,经营农户平均收入达到9121元。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迎面袭来。从这风中,记者闻到了花儿的芳香、树叶和草儿的清香,同时也看到了古田山的村民正幸福地生活在“天然氧吧”里。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姚玲 徐祝安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