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中国(开化)根·佛文化节 > 寻根游记

 

“根疯”淘金记

2013年5月21日 20:49

  “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开化县根雕企业在国内起步较早,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营销、技术、管理等基础优势和市场规模。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开化根雕产业在省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已逐渐被根雕工艺业界公认。

  山川秀丽,必育奇才。说起原开化根雕,肯定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被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称为“根疯”的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谷青。

  情钟根雕,“他人笑我近痴狂”

  徐谷青读完初中便失学在家,如今一手“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全是后天磨炼成的。他出生在开化县林山乡梅岭村。自幼家境贫寒的他,为谋生计,先后种过田,打过工,做过箍桶匠。为解除体力劳动的枯燥与疲乏,徐谷青时常模仿小人书学画画,学雕刻。有一天,家里买来一张年画,徐谷青发现画上的根佶屈而苍劲,煞是威武。“这玩意挺漂亮的,做起来可能会更好看。”思维的火花一经迸出,打柴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形象便纷涌而来:楮木、杜鹃、乌饭果、黄荆条……数月之内,徐谷青伴着青灯烛影,昼思夜想,如痴如醉,不久便凿出了一具浮雕,徐谷青也从此魂附树根。

  1988年,徐谷青应邀到县园林管理所帮助看管花草树木,并进行盆景制作。虽然每月七八十元的收入还不足以糊口,但他依然乐在其中,他说“一个人有自己喜欢的特长,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白天,他种花种树,晚上他拜当地书画家叶长鹰为老师, 同时四处搜寻有关诗词、盆景、根雕等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啃读。

  十几年来,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村庄小沟,山巅丛林,寻访奇根异桩,他多次走出家乡,北上京城,东去上海、杭州、无锡,参加盆景艺术函授与培训,寻访名家大师学艺补身。

  1989年盛夏,烈日当空,云淡风轻。开化县池淮镇石板桥村的机耕路旁,两位烧焦泥灰的老农兴致正高,用锄头给一盘螺旋状的树桩覆盖上柴草与泥土,持着引火准备往柴草里塞。眼看就要点着了,一条人影忽地窜了过来,喊道:“千万别烧!”一只手往下一把扯起树桩,连连恳求:“不要烧,10块钱卖给我行不行?”看他们犹豫不决,徐谷青摸出20元往农民手里一塞:“20块,就这么定了。”说完扛上树根往自行车上一架就走。两位老农相视而笑:一个烂树桩,哪能值这么多钱?

  回来后,经过徐谷青巧手的精雕细琢,一只“开屏孔雀”便翔翔然扑来,晚霞千里之时,圈圈树根如同斑斑翎翎,晶莹闪烁,光彩照人。

  又一回,徐谷青听说黄山某地有截树根生得离奇,当即驱车100多公里赶到那里。目睹被弃在河滩上的庞然大物,他喜得手舞足蹈:这哪是树根,分明是个世上罕见之宝!货主知是奇货,便漫天要价,徐谷青一咬牙,掷下1.7万元现款,便把这截数抱粗、4米多高、重约5吨的大树根运回了厂里。历经1年时间的取精剔垢,一尊半圈破袈裟的弥勒佛便煌煌而立,灵意盎然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消息传出,国内外许多艺术界、新闻界人士及客商不远千里奔赴开化县城观光,著名作家、93岁高龄的冰心女士听说此事,欣然提笔,题写“根雕大佛”四字相赠。有行家断言:这是迄今为止华夏最大的根雕佛,一定会成为国家级文物。有位外商甚至扬言愿以50万元人民币购此宝物!徐谷青笑曰:“至宝无价。”

  历经磨难终成正果

  在深山,平岗陡坡,悬崖绝壁,到处是树根。夕阳西下时,农夫们很自然地挑回一担预备煮饭烧菜的干柴根。1991年10月,忽然有个消息:徐谷青要办厂了,原材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柴根。

  “树根不是废料,不是灶膛之物,而是一种宝贝,甚至价值连城。”看到山里人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徐谷青心里隐隐作痛,不由涌起一种责任感。他发誓:一定要让树根从千家万户走出来。在开化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他3天内就办好了营业执照,随即招了几个工人,一座占地200平方米的根雕厂在开化城东凤凰山下开工投产。徐谷青一边带徒授艺,一边遨游在自己的根雕世界中,一块2米多高的烂心树桩,爬罗剔块、刮垢磨光之后,成了抓握危岩、振翅凌空、裂喙扑击的“雄鹰”;一块浑身皱纹、沟沟坎坎的顽根,经过心灵的浇灌,赋予人生的艰辛,成了短喙斑白经久风霜的“老者”;而那雄视古今的“神龟”,正踯躅于纷繁人间与水晶宫,不知何去何从而蓦然问天……

  徐谷青心里一直充满着渴望,渴望着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艺术宫”。1993年春夏之交,在一次展览会上,一位台商看中开化根雕,需要徐谷青提供大量的产品,并预付1万元人民币。徐谷青立即回厂招兵买马,租赁场地,员工由原来的10多名增加到40名,场地也扩至千余平方米。不料,当40万元贷款全部注入,根雕源源而出时,台商突然没了音讯,根雕厂陷入困境。

  徐谷青从事的是根雕艺术,而在世人眼中,盆景才是艺术,柴草之类的东西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办企业需要企业家的头脑,当年27岁的徐谷青只有艺术的心灵,给自己的创作品开出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人代销,贷款又收不回来,根雕厂栽了。

  思绪纷乱之时,徐谷青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中母亲嘱咐他要经得起磨难。第二天,徐谷青坦然走进办公室,选择了一条“为了艺术而商品”的起跑线:以商养艺,以粗养精。他把库存的根雕按照不同档次该卖的卖,该送的送,该砸的砸掉,开始承接宾馆、餐厅、招待所的根书、根画、根屏风、根雕古式装潢等业务,销售根雕家具。同时,他又筹措近8万元资金,先后在上海、杭州举办了4次展览,使产品不仅打入国内大中城市,还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荷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4年10月29日至11月10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画廊,由浙江省根研会和开化根雕厂联合举办的“浙江省根雕人物精品展”和“开化根雕艺术品展览会”,汇聚了全省根雕之精品,引来了众多客商,使一度沉寂的浙江根雕再次喧腾起来,《浙江工艺美术》杂志誉之为“浙江根雕新纪元。”1995年9月16日,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他断然北上,在北京市北海公园内办起了全国根艺协会成立以来的首次个人展,300多件艺术品每天吸引着数千人前来观赏,使行家里手刮目相看。

  闯新路 根雕技艺蜚声海内外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徐谷青在艺术上造诣极深,他创作的根雕艺术品在国内大型展评活动中多次获得殊荣,捧回了20几个奖项。他的事业也走出了一条由小作坊式的艺品加工业向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发展的辉煌之路。

    如今醉根产品已远销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了经销点,逐步扩大了“醉根”产品的销售网络。

来源: 浙江林业  作者: 齐振松、程向红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