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优势 实现新突破】航头村发展来料加工助农民“坐地增收”
2012年3月2日 14:27
“家庭和睦多了,夫妻争吵少了;邻里团结多了,嚼舌多嘴少了;农民收入多了,家庭贫困少了。”3月1日,记者在开化县池淮镇航头村采访时发现,随着当地来料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村子里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
目前,航头村有来料加工经纪人5人,加工人数300余人,年发放工资300余万元,实现了皂花包装、服装加工、墙布编制、铅笔包装、开关组装等多个来料加工品种。
面对困境 村委转变发展思路
近年来,由于农村土地适度流转,村里的男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留守闲散妇女劳动力不断增多,就业问题突出,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走出一条新路子。
“村里要发展工业,受区域环境、资金来源、技术力量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制约,难度很大,也不符合县里的区位布局。村两委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最终找到了发展来料加工业这条不错的路子。”航头村党支部书记蒋云飞告诉记者,来料加工能发挥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富余的优势,是带领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的好渠道。
说干就干,村两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招商引资、来料加工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并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培养有经济头脑和组织能力的人当来料加工经纪人。航头村二组村民张红英,患有小儿麻痹症,家庭经济困难,为帮助其脱贫,村两委帮她申请创业贷款,用来支付来料加工的押金。为把有较强服装加工技术的村民盛灵玉吸引做经纪人,村委还多次与他协调沟通,并承诺无偿提供原航头小学2间教室作为其服装厂的加工场地。
独辟蹊径 唱好“增收大戏”
村两委意识到,要跳出农业抓增收,必须独辟蹊径。发展小点加工还不足以让村民实现充分增收,筑巢引凤才是王道。为找到好的商家和产品,村两委多次组织人员到义乌跑市场、找商机。在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引进了义乌玲珑工艺品有限公司。村委及时修缮了本村的原池淮中学和航头小学近一万平米的旧校舍作为起加工用房,接通水电。2011年,为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工作环境,村委又投入60余万元,修建围墙大门、硬化道路500米和新建厂房100余平方米,并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开展招工宣传。工人有了,环境佳了,投资方十分满意,增设了生产线,提高了人工工资,如今实现了村里90多名妇女稳定就业。
“通过筑巢引凤,将简单手工劳动生产线搬回村里,从而解决本地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以及老弱残农户增收难题,实现‘坐地增收’。”蒋云飞告诉记者。
零投入零风险 农民“坐地增收”
张红英,几年前经人介绍做起了墙布编制的工作。
“我每天做完家里的家务活再到汪双琴(墙布编制经纪人)那里做事,做多少就赚多少。”张红英告诉记者,墙布编制的操作不需要很大的体力与文化,熟能生巧,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就做,收入按制作量计算。张红英忙时在家养桑蚕和采茶,有收入3000多元,空时她编制墙布,2011年就收入了6000多元。
“农户是没有任何投入和风险的。”蒋云飞介绍说,来料加工是一项具有零投入、零风险,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安全、节能、环保,能实现多方共赢、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项目。
对于未来村里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村两委打算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把航头村来料加工业做大做强。
墙布编制
皂花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造纸
认真做着来料加工
火热的加工场面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吴莉莉
编辑:
颜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