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县委组织部)
2012年2月28日 15:05
2011年以来,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紧紧抓住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在“夯实基础、规范运行、发挥作用”三个方面求真务实、大胆实践,结合县情实际创造出一些具有开化特色的经验做法,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村级换届强基工程”,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011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县委以“选出满意班子、实现和谐换届”为目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一是谋划在先筑基础。认真分析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结合“三民工程”建设,组织网格管理员走村入户摸选情、开展“民情沟通日”等活动,摸清底子,加快新村融合。倒排48个后进村,采取领导联系整转、部门帮扶整转、乡镇书记包干整转、分类指导整转等措施,在村级换届前完成整转。积极开展村两委班子届期考核,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公开选拔,重点村、复杂村财务审计、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牢牢掌握村级换届主动权。二是好中选优建队伍。坚持以选优配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为目标,按照省委提出“五种情况人员”零当选的要求,严格抓好候选人资格审查,全县共谈话劝退“五种情况人员”18名,取消候选人资格16名。将“扩大民主,竞争择优”原则贯穿村级组织换届选人用人始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规定党员民主推荐和群众测评推荐分值各占50%,使群众由支部换届选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党员群众参与度,以阳光操作赢得党员群众满意。三是履职培训强素质。换届结束后,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6期对全县511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主任进行了岗前轮训,紧扣农村工作实际,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了县“十二五”规划、省三年特扶政策解读、农村财务管理、水利、林业、国土、计生、消防、药品安全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村主职干部尽快找准自身定位、进入工作角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新一届村干部适岗履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运行机制提升工程”,增强村级组织规范运行水平
对照《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要求,完善推广一批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管用实用的经验做法,逐步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一是推行“三议三公示”村级议事工作机制。明确村务决策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三议”过程公示、决议结果公示、执行情况公示的程序步骤进行,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村务决策民主科学。二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总结村账乡管、村级财务“双代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补充规定》,从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管理、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财务公开管理等5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意见措施,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根据规模调整新村和村级组织换届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开展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远教站点摸底调查工作,积极向县财政争取资金支持,确保三年内基本解决规模调整村活动场所问题。2011年的建设项目已确定并开始实施,预计通过三年努力,我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水平将会有新的提升,同时还将建成一批新的农村基层精品阵地、示范场所。
三、实施“红领创业带富工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引领创业、带富群众作用
一是孵化集体经济。引导各村按照“一村一品”原则,着重特色产业培育,加快规模调整村资源整合、规划融合,稳步推进各项后续工作。合理借助特扶政策,在全县实行集体经济“孵化工程”,确定31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逐村指导制定发展思路,帮助盘活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二是搭建创业平台。通过采取专题讲座、专家辅导、远程教育、发放资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使每名党员普遍掌握至少1门实用技能。在全县农村基层党员中开展“五学五比”活动,通过建立设岗定职、党员承诺等制度,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积极搭建党员发挥“双带能力”的作用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联心结对。组织开展万名农村党员创业富民活动,通过走访、谈心等形式,发动党员“入户服务”,了解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主动征询意见建议。结合创先争优“一句话承诺”活动,每名党员分别联系1至2户,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创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县委组织部
编辑: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