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开化县2012两会 > 两会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2月17日 10:26

2012年2月9日在开化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谢剑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定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之路,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9%;财政总收入6.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2%和19.0%;固定资产投资46.93亿元,年均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7亿元,年均增长17.8%;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8583元,年均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60%和4.96‰,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除地区生产总值外,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十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五年来,我们致力产业并重发展,转型提升,综合实力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二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80.4%提高到86.4%。“3+5”产业量质并举。以“产业高新”为导向,出台一系列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政策,认真落实帮扶企业各项举措,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显现,被命名为“浙江省硅产业基地”和“硅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6.58亿元,年均增长21.1%。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亿元企业14家。加强科技发展、品牌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利502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参与起草、修订国家标准10项。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较2006年提高21个百分点。特色农业稳步发  。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开化龙顶”茶蝉联浙江十大名茶,入选中央国家机关接待服务总会推荐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开化黑木耳入选浙江十大名菇。清水鱼、油茶等特色产业较快发展。7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被授予“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服务业加快发展。根博园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节”、“根雕艺术文化节”、“开茶节”,积极对接 “反哺钱江源”、“让开化飞”系列活动, “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品牌知名度初步打响。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家电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顺利完成,通讯信息、社区家政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致力加快统筹发展,协调联动,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突出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生态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编制实施县域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一城三区”建设。西入口、南湖等区块有序开发,江滨路、桃溪路等城市路网综合改造顺利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南湖公园、城市供水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旧城区整治和岙滩村迁建稳步推进,城市规模由2006年底的8.1平方公里扩大到10.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33%提升到39%。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新增城市绿地25.85万平方米,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城关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城镇。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建成省市级绿化示范村40个,“一线一环”轮廓初显。全县73.7%的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推进下山搬迁,五年累计安置下山农民4037户1.5万人。全面加强水利建设,深入实施“强塘”工程,建成标准防洪堤119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5座。加强采砂制砂管理,整治河道223公里。公共服务快步提升。全县新增等级公路455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硬化率均达到100%,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3.5%。农民饮用水工程深入实施,24.1万农民直接受益。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村村响”,全面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建成新农村电气化乡镇8个、电气化村180个。

  五年来,我们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大投入,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90%。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县财政统筹安排4.48亿元,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障覆盖面由2006年的11.2%提高到82.5%。医疗、失业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得到及时足额落实,医疗救助、爱心助学、慈善募捐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新增保障性住房5.99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4625户受益。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1.99亿元增加到51.29亿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54.5平方米增加到65.2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累计培训农民9.6万人次,转移就业3.7万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推进,来料加工业快速发展,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基本消除。社会事业持续进步。2011年教育、卫生经费投入4.8亿元,五年增长3倍。完成开化中学、马金中学等一批学校迁建,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县电大升格为浙江电大开化学院。基本完成教育布局调整,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全面开展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逐年提高。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省无偿献血先进县称号。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孕检,提高优生优育水平,荣获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实施“文化八大工程”,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被授予“浙江文化名城”称号。苏庄香火草龙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人入选“文化新浙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扎实推进体育强乡镇、体育小康村建设,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县。关爱儿童成长,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开化县志(1986-2005)》出版发行。社区、档案、红十字等工作继续加强,妇女、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致力深化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努力优化发展空间。发展平台快速拓展。以大平台建设支撑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发展,全县工业平台面积由4平方公里拓展到8.4平方公里,集聚就业人口1.7万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7个。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土地开发1.38万亩、建设用地复垦0.54万亩,新增耕地1.72万亩,建设标准农田14.45万亩。新增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3家,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4.88亿元和66.94亿元,是2006年末的2.56倍和2.97倍。建成220千伏古田变、110千伏华埠变等一批能源工程。有效投资增长较快。五年实施“四大工程”和政府性投资项目308个,累计投资153.3亿元。单体投资最大项目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成通车,总投资34.1亿元。争取到每年2个亿的省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五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74.9亿元,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累计引进外资1334.6万美元。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竞价择位,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入选全国林改典型县。落实“扩权强县”政策,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华埠经济强镇体制改革,支持城关、马金中心镇加快发展。顺利实施移民后扶政策,有效落实种粮农户综合直补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五年来,我们致力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注重绿色发展。编制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等一系列规划。广泛开展“5•5”生态日、全民义务植树周等活动,完成造林更新20.9万亩,建设景观林0.6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扩大到1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加强古田山、钱江源建设保护,生物丰度指数稳中有升,被命名为“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沼气、卫生改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县污水处理厂和一批集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规划,扎实推进“811”环境保护行动,关停了“五小”等一批高耗低效企业。深入开展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被命名为“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2011年,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

  五年来,我们致力建设“平安开化”,创新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牢固树立“稳定第一责任”理念,落实长效机制,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开化”、“平安开化”建设,五年均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突出抓好工矿企业、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五年“零增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全面完成,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发案率稳定在全省最低水平。健全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完善人民调解体制机制,发展劳动和谐关系,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积极稳妥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历次特大洪灾、重大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基础更加稳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深入开展,人武人防、国防教育、双拥优属工作继续加强。

  五年来,我们致力推进职能转变,健全制度,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型、责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清理规范性文件788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1759件,较好解决了一批社会普遍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57项。完成40个单位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基本实现“两集中、两到位”。新建工业项目审批环节由67个减少到35个,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深入开展小金库等专项治理活动,从严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全面规范公务员管理和津补贴,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有四点体会尤为深刻,更需继承弘扬。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不动摇,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生态与民生互促共赢、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科学跨越不动摇,把握发展机遇,突出项目带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动摇,围绕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创业活力,形成合力氛围,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动摇,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工作任务,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开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开化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总量仍然不大,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不尽完善,光伏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要素制约日益趋紧,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提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矛盾加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还任重道远。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城、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征地拆迁、旧城改造、城市管理、违章建筑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处理还有待突破。三是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加重。基层民主、平安创建、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社会转型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类矛盾纠纷易发高发。四是政府自身建设任务紧迫。少数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干事创业激情不够高,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不够强,主动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上述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