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开化新闻 > 时政要闻

 

方健忠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开化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13日 11:54

创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开化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方 健 忠

(2012年1月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开化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共商发展大计、同创美好未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创造绿色竞争新优势,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开化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回顾过去五年的不凡历程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开化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把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与开化实际相结合,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定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路径,较好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

    过去五年,是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开化实际、具有开化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战略引领上,逐步形成了“两大战略、三条路径、四大目标”的战略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更加突出了生态的战略地位。在统筹发展上,先后作出了推进生态县建设、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县、推进平安开化和法治开化建设、推进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部署,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格局。在改革创新上,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民生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创造了开化经验。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五年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一番多。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比2006年增长1.24倍;财政总收入6.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4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03倍和1.38倍。累计引进项目42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6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74.9亿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特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5%,比2006年提高6.1个百分点,形成了 “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的格局。工业“3+5”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被命名为“浙江省硅产业基地”和“硅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工业平台提质扩容,县工业园区面积拓展到5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8%,华埠、池淮、马金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生态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根博园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预计2011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稳步推进,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占比达42%,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开化龙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开化龙顶”名茶蝉联浙江省十大名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达到1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13.5亿元,是2006年的4.4倍。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的五年。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修改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一城三区”组团式架构初步形成,城市规模达10.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7个百分点。文化艺术中心、南湖公园、芹北和岙滩农贸市场以及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一批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旅游金名片城市。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开化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破土动工。淳开公路、城白线城关至张湾段建成通车。江滨路、环城北路、桃溪路、解放街等综合改造全面完成。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路面硬化率均达100%。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生态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具有开化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完成188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解决24.1万农民饮用水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行政村数量由449个减少到255个。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同比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87元,年均增长11.4%。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56%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加快推进“特扶”项目建设,计划投资额达到15.2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06亿元。强化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3.7万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307名,2011年发放加工费3.62亿元。积极开展下山脱贫,推进人口内聚外迁,共下山搬迁安置4037户15063人。

    过去五年,是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周、“5·5”生态日、绿化造林、绿色创建等活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浙江省生态县和国家生态县,成为全省6个国家生态县之一、衢州市首个国家生态县。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否决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化生态功能区要求的项目,淘汰和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深入开展省循环经济 “991行动计划”、“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举办“生态文明美学思考”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龙顶开茶节、钱江源生态旅游文化节等大型主题活动,联合拍摄上映全国首部以茶叶名命名的电影《龙顶》,促进生态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过去五年,是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的五年。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90.7%。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63%。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保障性住房5.99万平方米,完成4625户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任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本完成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被命名为省教育强县。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创新新农合“三规范一控费”总额预付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接《都市快报》等媒体,联合开展“反哺钱江源”系列报道;对接浙江电视台,开展“让开化飞”第三届新农村冲击播电视助推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文化、广电、科技、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被命名为省体育强县,荣膺“浙江文化名城”称号,苏庄香火草龙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强化基层基础,深入推进 “平安开化”、“法治开化”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人民调解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连续5年实现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刑事发案率居全省最低水平。齐心协力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灾害,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过去五年,是党建工作全面推进的五年。在“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一学两创”等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注重在艰苦环境和工作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一批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建立人才关爱激励机制,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三民工程”,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深入开展“先锋工程”和“五好”村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党员星级管理,创新开展“阳光新农村工程”建设,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和完善县领导联系“六个一”工作安排、联系“四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联系招商引资等制度,深入开展 “三服务”、“作风建设年”、“两提高、两降低”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制定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实施细则,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注重发挥统战、群团组织作用,人民武装、双拥、对台、慈善、档案、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引以自豪;五年来积累的经验,我们要继承弘扬。实践告诉我们:

    ——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环境,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提出了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经济结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正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速转变。实践证明,只有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与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相统一。一方面,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把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按照 “小财政大民生”要求,决策优先考虑民生需求、财政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促进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硬任务相促进。经济欠发达是开化最大的县情,我们始终坚持开化的第一要务是加快科学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硬任务,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硬道理和社会和谐稳定硬任务两手抓,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才能确保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开化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开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钱江源生态优势没有真正转化成产业竞争优势,没有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二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光伏产业发展处于低谷,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紧缺,破解发展难题的机制和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四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累积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城镇化进程还比较缓慢;五是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足、作风漂浮、精神懈怠等问题,干部考核、激励、评价、使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民主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展望今后五年的美好前景

    今后五年,是我县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更是发挥后发优势、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未来五年,现实机遇叠加,必有作为。一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导向孕育机遇。从工业看,我国重点培育发展壮大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县的光伏、有机硅、半导体照明等主导产业符合国家新兴产业政策。尽管目前光伏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全国性的,也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增强信心、练好内功,就一定能化危为机,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从农业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预期不断增强,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符合这一消费趋势;从服务业看,随着旅游产业将从过去的观光游过渡到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游,我县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正当其时。二是山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提供机遇。在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将把山区科学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制订山区发展规划,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实行陆海联动,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从2011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对包括我县在内的12个重点欠发达县分类实施特别扶持政策,我县将连续三年每年获得2亿元的资金补助;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这些都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决策蕴含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分别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部署。我县作为“浙江文化名城”,生态文化、根雕文化、龙顶茶文化、举重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将助推开化转型发展。

    未来五年,后发优势凸显,必能作为。一是生态资源的后发优势。我县作为国家生态县,生态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4%,拥有大片的原始次森林,素有“浙西林海”、“绿色明珠”等美誉;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在Ⅰ、Ⅱ类水平,出境断面水质优于省定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以优为主,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全县各类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0余个,是浙江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省、市要求山区发展实行战略转型和产业转型,把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山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这为我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二是区域旅游的后发优势。我县地处黄山、三清山、婺源、千岛湖等著名旅游景区的交通节点和“长三角”地区旅游客源市场与赣皖旅游资源集聚地的黄金节点。随着黄衢南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特别是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九景衢铁路开化段的规划建设,我县交通条件将极大改善,这为我们变交通区位劣势为旅游区位优势,融入浙皖赣周边旅游经济圈创造了条件。

    未来五年,发展形势严峻,必须作为。一是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特征明显,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国际看,国际市场陷入低迷,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能源资源竞争更加激烈,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金融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从我县看,光伏产业受欧债危机、产能过剩和国内市场启动缓慢等因素影响,将面临一轮产业洗牌,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拉高发展标杆,不断掀起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热潮,这对我们提出了不断争创新优势、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课题。三是人民群众对未来发展和幸福生活充满期盼,优先改善民生与地方财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都警示我们:不作为,再多的机遇也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不作为,再好的基础条件也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不作为,我们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至连原有的优势也将丧失;不作为,我们就有愧于党的重托、人民的期待!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的举措增创优势,以志在必得的气魄追赶跨越,奋力开创开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深入实施 “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 “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为路径,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保障,以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标是:咬定 “十二五”发展目标不动摇,确保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省欠发达地区中等行列、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到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亿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1.8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年均增长14%,其中出口1.6亿美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0元,年均增长11%;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年均提高2.2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任务。

    具体工作中,必须树立三大理念

    ——保护生态既是重大政治责任,更是绿色竞争优势。开化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整个钱塘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保障源头生态安全,送出一江清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让“绿水青山”变成 “金山银山”,加快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生态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区域发展既需统筹推进,更须突出核心竞争。面对当前区域发展特色竞争的趋势,我们既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更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瞄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突破口,集聚资源,主攻重点,敢于舍弃,打造精品,以前瞻的眼光构筑长远发展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在更大平台、更高层次、更广空间的转型发展。

    ——资源整合既要立足开化,更要放眼全局。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们面临更加开放的环境,必须坚持开放的资源观,不仅要立足开化,充分整合存量资源,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国内国际,让开化更 “开化”,坚持 “走出去”与 “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挑商选资与借脑引智并重,全方位汲取县内外优质要素,多领域统筹县内外优质资源,多方式引进紧缺人才,在区域合作与竞争中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五项任务:

    (一)以 “产业高新”为导向,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立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

    做优做强新型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 “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按照 “坚定发展 ‘三新’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注重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 “3+5”产业为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使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向高端提升,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市场话语权。重视解决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特别要鼓励引导企业内外联合、抱团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度过难关。深入研究对接国家产业政策,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重点突破,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着力改变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状况,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扶强龙头企业。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扶持措施,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兼并、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引导和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行业旗舰和 “单打冠军”。优化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低丘缓坡开发政策,千方百计扩大用地规模。坚持规模扩张、内涵提升并举,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和华埠、池淮、马金等乡镇工业功能区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和功能配套。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园区专业招商、项目建设、企业管理服务和滚动开发能力。完善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促进园区发展提档升级。

    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围绕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富有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 “两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创新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精品园区。深入推进 “开化龙顶”品牌战略,提高研发水平,加强品牌保护,努力实现名茶品质、效益双提升。实施食用菌产业提升工程,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引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基地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山茶油、清水鱼、高山蔬菜、瓜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毛竹、用材林、蚕桑等林特产品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型、都市体验型、观光休闲型农业,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深化 “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资料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强化农业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以高科技农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项目,着力培育科技型、加工型、销售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推进农副产品品牌化。加大品牌整合推广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通过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同类同质产品品牌。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源头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各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以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引导和管理,推动现代服务业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培育和建设各类专业市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完善和优化商贸基础设施,发展建设餐饮美食特色街、综合商业区块和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引进名品名店、大型超市、专业市场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商贸市场,努力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商贸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仓储、运输、分装、配送服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业,谋划建设华埠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打造区域性重要的综合物流平台。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住宅新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养老居住房产,有序开发旅游地产,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推动商务会展、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科技创新等服务业加速发展,建立健全服务经济体系。

    (二)以 “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抓手,增强县域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的优势,以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突破口,使开化的自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高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增强县域核心竞争力。

    做大旅游产业。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是我县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要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构筑以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引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山区经济新格局。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县大景区”理念,科学编制《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规划引领旅游业发展,争取2012年列入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产品开发。打响“根雕佛国”品牌,加快根博园三期建设,展示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实施八面山、西渠、城华三十里黄金水岸线等旅游景点建设,加快国际大酒店、南湖旅游综合体和“龙顶”茶博园、森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县城核心景区旅游功能。加大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快“西里线”、“苏古线”通景公路建设,深度开发莲花塘、枫楼度假村及古田山温泉等旅游产品,启动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南华山、圣潭沟、白石尖等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古村落、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开发,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一批农家乐旅游特色村,以点连线,串连成片,打造不同能级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创业、创新、创造”为主题,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注重“钱江源”品牌旅游商品系列开发,积极发展生态养生、文化休闲、运动康体、会务培训等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摄影、写生等创作基地,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注重宣传营销。主动加强与黄山、三清山、婺源、千岛湖等著名景区合作,形成规划对接、市场共赢、产业共兴的区域发展格局。整合资源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旅游网站信息平台,举办“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公开征集开化城市标识和旅游品牌营销口号,提高开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强旅游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推进旅游工作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合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环境建设、行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升旅游发展整体水平。

    促进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注重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加强对生态文化、根雕文化、龙顶茶文化、举重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强县”建设,进一步打响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围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旅游特色资源开发等,实现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相互融合。树立文化产业创意理念,鼓励举办节庆、赛事、表演、会展等文化创意活动,以“中国根雕艺术文化节”、“开化龙顶开茶节”、“中秋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节庆为重点,推进节庆文化常态化、表演化;探索发展创意设计、广播影视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和内涵。以“生活上共同富裕和精神上共同富有”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提升产业、引导社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的功能。

    优化生态环境。生态是开化发展旅游的核心资源。生态是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类未来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编制实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编制实施《钱江源绿化彩化规划》和《百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有序发展名贵树种,推进森林扩面提质;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大力发展碳汇林业,积极参与省内森林代保和林业碳汇交易;合理控制林木采伐指标,严格限额采伐制度,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乡绿化率,推进“森林开化”建设,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立足源头山区生态特色,坚持把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升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打造水利景观风景线。全面加强节能减排,重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严格的耗能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弘扬生态文化,提高文明素养。

    (三)以“小县大城”为载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定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城华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中心镇、中心村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确保城乡规划、专项规划相衔接。编制《“小县大城”建设规划》,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城市空间拓展、人口集聚规模、产业功能布局、公共服务配套,明确“小县大城”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订年度推进计划。突出拉开城市框架和城华一体化开发,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推动各片区协调发展。着力构筑区域交通枢纽,扎实推进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黄衢南高速公路与205国道接线、九景衢铁路开化段等项目实施,加强城乡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县域交通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按照“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核心景区”的定位,致力生态、文态、形态、业态“四态融合”,加强城市功能区块整体设计,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坚持新城拓展与旧城改造并举,加快岙滩新区开发建设,多途径推进旧城改造。深化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两城联创”,创新城市管理,推行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市场化”管理模式,开展城市交通、占道经营、违法建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城区秩序,改善城区面貌,塑造良好形象。

    建设“生态乡村”。按照“建生态乡村、享品质生活”的要求,紧扣“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总目标,以“六化促六美”为抓手,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打造“真山真水真空气、原汁原味原风情”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具有开化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人口集聚平台规划,完善村庄布局,创新政策举措,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户籍制度“四个一体化”,有序推进高山远山、库区、水源保护地、地质灾害点农民搬迁,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有序集聚。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民饮用水工程,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和主要河道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提升及景观林带建设,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农村新社区,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基础,深化“平安开化”建设。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大接访机制,深化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包案调处疑难信访制度,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健全完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网格化排查、动态预警和综合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重视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扎实推进社会综合管理。继续推进“平安开化”建设,全面整合社会防控资源,落实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突出问题严管严控措施,建立“打防管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煤采砂、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阻扰重点工程建设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处置和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危化物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为目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和改进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加强网络虚拟社会动态管理和网络舆情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障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渠道,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社会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努力形成和谐社会建设人人参与、和谐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法治开化”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司法行为,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保体系,尽力帮扶解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居民增收计划。全面落实“特扶”政策,加快实施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创业主体,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推进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来料加工等“短平快”项目,保持农村劳动力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转移就业。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千方百计助农增收。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单位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加强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助学、医疗救助等制度建设,构筑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建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师德师能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完成城乡幼儿园布局调整,实现等级幼儿园就读率85%以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基本实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全覆盖。促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巩固体育强县创建成果,实现体育小康村全覆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做好国防、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外事、侨务、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看三年,关键看头年。今年是新一届县委工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更加重大。今年县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破难题、树形象、开局面、打基础”的工作思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抓好各项工作的分解落实,努力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县委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任务。

    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规划体系。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修编完善各重点区块控制性详规、重大产业发展规划、重要领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钱江源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总体规划》、《“小县大城”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和《钱江源绿化彩化规划》,通过规划带出项目、整合资源、出台政策,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规可依。抓好规划衔接。加强上下位规划、平行规划之间的衔接和融合,确保各项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相关规划的对接工作,争取上级更多支持。严格规划管理。建立土地规划建设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规划统一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公众参与、集体决策”的“阳光规划”机制,推行规划听证制度,提高各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健全属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城乡规划区范围规划监察工作,依法严肃整治违法建筑,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有序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2、抓好项目工作抓实项目前期。用足用好项目前期专项资金,抓好年度“四大工程”、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如期推进。围绕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突出山区经济发展项目、文化产业项目和休闲旅游项目,科学谋划、包装、储备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争取力度。加强宏观政策的研究分析,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项目争取考核力度,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中央和省、市计划盘子。推进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工作县领导联系、责任考核等推进机制,开展项目建设“互看互学互比”等活动,扎实推进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是省“特扶”项目“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决战年,各项目联系县领导和责任部门要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倒排时间进度、落实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

    3、创新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考核激励办法,引导招大商、招好商,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 “四个转变”:一是招商方式要从全民招商为主向以专业招商为主和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相结合转变,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二是招商重点要从 “招商引资”向 “挑商选资”、 “招才引智”转变,坚持 “产业高新”导向,更加注重引进产业链项目、配套项目、龙头带动性项目和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更加注重引进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高端人才和产业化项目。三是招商产业要从注重工业项目向工业、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现代农业等项目并重转变,进一步调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四是项目门槛要从“投资额度高”为主向“税收贡献高、科技含量高、就业贡献高、用地面积少、能耗排放少”等标准多管齐下转变,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4、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帮扶企业。密切关注国家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完善各项预警机制。继续深入开展“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活动,完善并落实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度过难关。着力破解旧城改造难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征地搬迁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搬迁改造区块,乡镇、部门联系责任包干对象等制度,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认真反复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健全搬迁改造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信访责任机制,及时掌握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对遗留问题,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积极稳妥地做好政策处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着力破解要素保障难题。加大土地综合开发力度,积极争取用地专项指标,加快土地收储和报批工作;强化 “亩产论英雄”理念,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加大技改投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深化金融创新,积极培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存贷挂钩、企业应急专项资金的作用,规范融资担保平台,提升融资能力;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积极关注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求变化趋势,做好供需协调服务,加快推进杨村、马金等输变电所建设,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需求。着力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各级党代会、“两会”将陆续召开,10月份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做好今年的信访维稳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切实把接待群众来访、解决信访问题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第一课、作为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课、作为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的第一课,完善落实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制,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把信访总量降下来、把信访存量化解掉、把源头问题治理好,努力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提供坚强有力的党建保障

    实现宏伟目标,核心在党,关键在人。要按照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紧扣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全县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奏响绿色竞争、转型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合唱。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解放思想中增强干事创业的新动力。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钱江源论坛、每周学习会、农民讲坛等学习载体,建立健全专题研讨班、专题培训班、专题进修班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坚决破除怕担责任、封闭保守、畏难怯阵、眼高手低、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和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树立新的理念、在干事创业中探索新的举措、在破解难题中形成新的作风。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活动,在蹲点中摸实情、增感情、干事情;在蹲点中强责任、优服务、提效能,切实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一学两创”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舆论宣传引导,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公正用人中激发干事创业的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探索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从群众公认度、工作实绩、履历经验、从政道德、廉洁自律等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德才表现,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推出来,把那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选出来,把那些不找关系、不跑门子、埋头苦干、务实正派的干部用起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理念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选拔,完善领导干部上挂、下派、外派、岗位交流等制度,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强化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把关心爱护干部与从严管理干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出台专门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建立与养老、度假并行的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老干部作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中挖掘干事创业的新潜力。全面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提升“三民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双强示范”、“五型争先”等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争当 “六员”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光荣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创先进、争优秀、做表率。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按照党员教育“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进广场”的要求,完善教育设施,丰富教育手段,探索网络党建工作,努力实现进村入户到人全覆盖。按照“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做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干部创业承诺、辞职承诺等制度,健全完善村干部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大在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统筹做好各领域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关爱、帮扶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怀体贴,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切实增强党员归属感,激发党员自豪感。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勇于担当中提升干事创业的新能力。职位是权力,更是责任。只要权力不负责任的职位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其他地方没有,开化也不允许有。在其位必负其责,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要开展“岗位责任强化年”活动,推进“责任开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精神,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在矛盾面前不退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项目克难攻坚年”活动,以历史遗留问题 “破难”、重点项目建设“清障”、违法违规建筑 “整治”、公共服务窗口 “擦亮”四大行动为载体,分批梳理任务,落实责任举措,合力破解制约开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工作落实促干部责任到位。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精神,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主动深入基层和项目一线调查研究,落实措施,解决困难。主动走出去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一切有利于开化发展的支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公仆”意识,倡导苦干、实干、真干,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责。健全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创新乡镇、部门年度目标争先考核机制,探索推进乡镇领导干部“实绩分类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使用。深化完善县领导联系“六个一”工作制度和牵头重点课题调研制度,建立健全年度重点工作分工抓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组织部干部监督室的力量,加大对县委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例行检查、明查暗访制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作风漂浮、执行不力等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开化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实施细则》,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整治“庸懒散”现象,对不作为、乱作为干部进行问责,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坚决予以组织调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清正为民中展现干事创业的新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出台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结果应用办法,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抓好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党员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一办三中心”建设,规范和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和专项治理,严肃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阳光新农村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相关规定,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大惩处力度,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总揽全局中凝聚干事创业的新合力。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 “阳光党务”行动,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逐步构建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的党建工作新机制。落实和完善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等制度,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切实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支持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在全县上下形成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目标宏伟,使命崇高;迈步新的征程,我们豪情满怀,责无旁贷!让我们高举旗帜,牢记使命,同心携手,激情奋进,共同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五年!共同描绘开化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颜苗娟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