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衢州市首批孝文化教育基地
2011年11月18日 10:11
11月17日,记者从开化县民政局老龄办了解到,开化县大溪边乡大溪边村的大宗伯第、苏庄镇塘头村的方永同公祠被列入衢州市首批孝文化教育基地。
大宗伯第位于大溪边村的西面,坐北朝南。白墙青瓦,屋檐飞翘,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在碧水青山和蓝天的映衬下,透出庄严、古朴的气息。该堂分三进,第一进戏台,第二进面阔九间,二进到三进中间,有廊。三进屋面与二进相同,有楼,面阔九间。站在正厅细细端详,正厅门楼为四柱三间五楼,翘角用一组木斗拱支撑。明间上方书“大宗伯”匾,下方几次间梁、枋借用专雕镶嵌,有栩栩如生的龙凤、狮象等图案。据村党支部书记余苏平介绍,大宗伯第建于明朝年间,平面布局保存完整,是开化面积较大、门楼较为宏伟壮观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宗伯第又名追报祠,原为余氏追思光祖之功德而建。余氏祖光北宋宣和年间迁居该村后繁衍生息,与之后迁居该村的其他姓氏都能和睦相处,其间发生的众多孝道故事经大家相传,一直为后世诸人所效仿。大宗伯第于2001年被公布为开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村里共有26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700多个,7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多个。一直以来,村里较为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特在祠堂里设立老年活动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对大家开放。”余苏平说,活动中心备有2000多册图书供大家阅读,还有棋牌、电视等设施供老年人休闲娱乐。近几年来,村里于农历五月十三唱大戏的活动传统也得到了恢复。“庙会很热闹,吸引了本村及周边乡镇的村民过来观看,还有外乡人前来做生意,那场面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余苏平相告,祠堂就成了集中地,不管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大家相聚在此,其乐融融。村里的民俗民风也很好,“我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子女不孝的事情在村里从来没有看到过,村民们都很朴实。”
与大宗伯第一样古色古香的方永同公祠,位于苏庄镇唐头村内,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方永同公祠,总布局为纵长方形,坐西朝东。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戏台,大厅和堂三进。厅堂之间有天井,天井两侧有回廊,总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戏台面积为83平方米,明次间为九架抬梁式,山墙梁架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戏台台面用木板铺成阴阳合瓦,有瓦当,并有图案装饰。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马腿。
“建筑物整体的保存较为完好,木质雕刻很精美,为研究宗祠文化及方氏一族在开化的迁徙及居住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苏庄唐头村村书记方顺富相告,该建筑物于1994年公布为开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同公祠由方氏107世裔孙方永同主持建设,原是用于祭祀方氏先祖方元越太公的,方元越是个大孝子,孝敬双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乐于助人,救济灾民。族人历代祭祀并在此创办私塾,传播儒家文化。
“祠堂经过两次大修,平时也加强捡漏、保洁等管理。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两委还十分重视孝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祠堂这一平台,建立了村老年活动中心。”方顺富说,全村共有1200余人,70岁以上的老人有120余人。为了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活动场地,祠堂老年活动中心设有老年书屋,备有棋牌、麻将、乒乓球桌等活动设施,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在活动中心看电视和跳舞。
“每年春节农户们都会自捐酒菜等食物拿到祠堂里,邀请我们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共同进餐。”村里的老人们也纷纷表示,老年人经常在祠堂里聚聚,是件很快乐的事,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可以拿到300元的红包。
唐头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程意凤今年已95岁,虽然她于8年前因为意外摔倒而一直卧床,但她的儿子方正周一直在细心照顾着她。“照顾母亲是我应该做的,我做得好了,晚辈们也看得到的。我儿媳妇对我妈也很好,虽然儿媳妇在外打工,但只要她一回到家里,就会给奶奶送茶端水喂吃饭的。”方正周说村里敬老爱幼的氛围较好,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谱写人间真情。
新闻链接:
自今年6月份起,经摸底申报、考察审核、公众推荐、综合评定,市老龄委命名大宗伯第、方永同公祠以及孔氏南宗家庙等16个场所为首批衢州市孝文化教育基地。孝文化教育基地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宣传衢州市孝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孝文化教育基地命名后,衢州市将在各教育基地内增设设施,发挥和挖掘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组织开展各项孝文化教育活动,使孝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陶冶道德情操、培育公民道德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孝道精神、培养家庭美德的重要课堂。
(照片由当地提供)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舒萍
编辑:
颜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