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充实钱袋营造和谐
2011年11月7日 11:06
早就听说村里有个来料加工点,村民们还称它为能赚钱的“快乐驿站”。11月5日,记者来到这个加工点,体验了一把包装工的生活。
这个加工点是在开化县中村乡坑口自然村一村民家中。自从去年九月,村里有了加工点后,村中空闲的妇女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能鼓起钱袋出了一把力。“一个月多的2000,最少的也有600多元。”加工点的负责人张雅萍说,类似的加工点她在全乡设了7个,吸引了300余名妇女参与,一个月仅加工费就要发放20多万元。
早上8点,记者来到了加工点,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屋里传出的嬉笑声。走进一看,10多位村民正有说有笑地忙着包装动漫卡片。记者在一位花甲老人——陈大妈身边坐了下来。陈大妈今年75岁,自从来到加工点后,觉得生活很充实。她告诉记者:“来这里主要还是打发时间,有人一起说话,当然,一个月还能赚七百多元钱也是好事。”虽然年纪最大,但陈大妈眼明手快、动作非常熟练,其速度和加工质量丝毫不差于旁边的年轻人,因而大伙管她叫“老太君”。
陈大妈向记者介绍了包装工序,数卡、装袋、贴板等3道小工序,并演示流程。记者试着模仿完成一遍,质量还算过关。“贴板时卡片不能超过白线框,同样的图案不能粘在一起……”记者边听边学,慢慢地也熟练起来。
“师太,来个段子,让我们乐一乐。”从里屋传出了叫喊声,原来在另一间房里还有5人在包装。话音刚落,这个被大伙称为“师太”的大妈给大家唱了段《天仙配》,结束后,大家还为她鼓掌。除此之外,讲故事、说笑话陆续上演,整个屋子总是笑声不断。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每天都很开心。
通常乡下吃午饭的时间都较早,刚到11点,大伙就抢时间赶回家做饭。动作快的,扒了碗饭就来,慢的,一个小时后也能赶来开工。下午2点多,一旁的村民提醒记者,好戏就要开始了。记者有些纳闷,好戏在哪呢?直到闻有生姜味,才豁然开朗。抬头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只见有村民正在嚼生姜,或吃小米椒。为了不犯困,村民可算是想了狠招,备了点生姜和小米椒在口袋,想打瞌了就嚼几口,让自己保持清醒,继续工作。这还真有几分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每每这时,大伙又会相互“取笑”。
“晚上更热闹,全家老小一起上”。果然,在这个不足40平方米的客厅里挤了20多人,有帮妻子的丈夫,有儿子和媳妇一起来帮婆婆的,还有专门跑来找乐的,记者发现在这里“上班”的人精神状态都好。而每当老人们做好加工活、或表现得比年轻人速度更快时,年轻人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收工了,记者数了数,一共包了60板,按每板5角5分来算,9个小时赚了33元钱。包装活虽简单,但也要讲究技术,更需要耐得住性子。
体验了一天,虽然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让记者感到有些疲乏,但也是快乐的。老少共事、怡然自乐,这是加工点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在这其乐融融的劳动场景中,记者觉得,其实,像陈大妈一样来“上班“的老人们,看中的并不是工资,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设立加工点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而且还促进了邻里之间和家庭内部的和谐。
男女老少边说乐边干活
经纪人张雅萍正准备分发纸板
“老太君”陈大妈和曾孙一起包卡 乐融融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宋晓娟
编辑:
颜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