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区农民增收尽职尽责——记开化县第三届拔尖人才、开化县水产推广站站长占勇军
2011年8月12日 10:43
8月9日,记者在开化县音坑乡汶川口村的清水鱼养殖基地看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现场的群众告诉记者,他就是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占勇军。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开化县首席渔技推广专家”
1989年,占勇军从浙江水产学校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开化县鱼场担任技术员,在此期间,他刻苦工作、专心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表现出色,1992年被调到了开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调到水产站后,仍然刻苦专研、埋头苦干,在随后的几年间,不仅取得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学历和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历,还先后评上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成为了县水利局的技术骨干。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突出的工作表现,他很快就被任命为县水产推广站的站长,并被聘为“开化县首席渔技推广专家”。
自2005年担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以来,他和同事一起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生态绿色水产品将会越来越受欢迎,开化清水鱼符合消费趋势,又有生产传统与条件,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开化就是要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有机鱼产品。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群众的积极积极性高涨,我县清水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在他的沟通、协调下,开化县清水鱼产业得到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扶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把“清水鱼”产业作为我县渔业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养殖范围从原先的何田、长虹、苏庄等少数地方的220亩迅速发展到覆盖全县范围的820亩、5100多口流水坑塘,从业农民4050多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230多户)。2010年清水鱼产量达到1050吨,产值2600万元,利润近1000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3.3倍、4.5倍、5倍。农民养殖清水鱼户均增收2000多元,清水鱼成了开化农民的“增收鱼”,开化清水鱼产业也成了全省“百姓渔业”的典范;同时,石蛙、鲟鱼、小龙虾、娃娃鱼、珍稀龟类、溪流性鱼类等特色优势品种养殖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为民解忧
在日常工作中,占勇军始终做到尽心尽责为民解忧。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葛宏培告诉记者,这些年,我县的清水鱼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大力发展清水鱼产业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养殖户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还有就是一些新的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葛宏培相告,针对这些情况占勇军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会安排出三分之一的工作日奔赴到生产一线,到塘边、库区指导,及时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都会织组织全县养殖户500多人次参加技术讲座,分别采取自已主讲与邀请省市专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广“集中培训与实地小课”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使我县广大养殖户的生产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占勇军每次出差前都会到清水鱼养殖的重点区域进行实地查看,叮嘱养殖户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并与养殖户保持电话联系,只要养殖户有困难他都会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葛宏培告诉记者,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前段时间,中村乡西畈村有两户新的养殖户,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做好前期鱼塘的消毒工作,致使塘中的清水鱼大面积发病,占站长连续5次深入生产一线为养殖户进行实地查看、指导,还专门邀请了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为这两位养殖户进行指导,把养殖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他平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总是耐心细致地为养殖户提供各类服务。
坚持学习,愿为开化渔业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水产专业人员,占勇军十分热爱这个行业,总是在想自已还有哪些环节做得不够好,怎样才能使渔业效益最大化。因为他深知受消费环境的变化,开化整个生态渔业的潜在与后发优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也必将会成为开化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他在课题攻关方面也颇有成就。先后参加了省农业标准化项目《丘陵山区流水养鱼标准化推广示范》、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项目《太阳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开发》,主持完成了省科技攻关重点农业项目《山区自流水高产高效养鱼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省农业标准化项目《开化清水鱼养殖标准推广示范》等。他主持完成的《开化县特色生态渔业发展对策研究》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省科技项目《平胸龟生态资源修复技术》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参与起草了衢州市首个省渔业地方标准《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获得浙江海洋与渔业系统基层站所(办事窗口)行风建设先进个人、2008—2009年度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省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化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刘祺然
编辑:
舒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