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脚步总是闲不下来——记开化县第三届拔尖人才、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慧玲
2011年8月12日 10:41
8月1日上午,记者前往开化县人民医院采访刘慧玲时,见证了作为一名儿科医师同时身为业务副院长的她忙碌的身影。
上午8点,刘慧玲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三级查房,她的查房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病情复杂特殊的病人进行查看,指导下级医生开展诊疗工作,并做好病患关系协调。8点30分,陆续有人带着孩子专门找她看病,病史询问、体检、写病历,每个环节,刘慧玲都耐心以对。9点左右,她亲自给一名早产的双胞胎婴儿擦身、换尿片,在她和家属的悉心照顾下,这名早产1个多月的双胞胎婴儿体重已从之前的1千克左右上升到现在的2千克多。
直到上午10点以后,刘慧玲才渐渐从忙碌中抽出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弹指一挥间,在这里一呆就是20多年。”今年50岁不到的刘慧玲头上青丝已有不少褪成银发,“这是岁月回赠的礼物!”在办公室,刘慧玲半开玩笑地说。
1988年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的刘慧玲来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医院轮岗一年后被安排在了儿科。由于是刚成立的科室,专业医生不足,医学条件有限,诊疗范围局限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为了提高儿科的整体医疗水平,1997年,时任儿科主任的刘慧玲前往浙江省儿童医院进行学习进修,半年后带回了先进的儿科医学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儿科的医护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升,诊疗范围不断扩大,诊疗水平有了大的提升,尤其在早产新生儿救治方面取得较大突破。2001年,刘慧玲以出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被推任为业务副院长。
工作虽然忙碌,但刘慧玲对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坚持不懈,她不仅自己学,还鼓励同事们利用一切学习机会进修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几年来,她在县内首先开展了对溶血尿毒综合症、嗜血细胞综合症、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肺一肾综合症、瑞氏综合症、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诊治和研究,率先用新技术开展了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多种少儿疑难病症的治疗,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患儿前来就诊,得到了家长的信赖和赞誉。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个孩子病了,牵动的是好几个家庭。身为儿科医生,责任重,压力大。”刘慧玲常常以此来告诫自己,提醒科室里的医务人员,要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生病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医护。她总是身体力行,做好率先垂范。给病人一个微笑,耐心为孩子做身体检查,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细心、耐心、用心、专心是她多年从医养成的好习惯。
2008年,全国爆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在开化蔓延,人民医院成为接收手足口病患者的定点医院。刘慧玲带着内二科、儿科医护人员另开专门病区,对患手足口病的孩子进行第一时间治疗。“回想那几个月,像打仗一样。”刘慧玲说,那段时间,两个病区来回跑,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得睡,常常从早上忙到半夜才回家。遇到病情严重的孩子,刘慧玲坚持亲自在医院守护一夜,直到第二天病情好转才略作休息。在刘慧玲和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开化没有发生一例因手足口病引起的幼儿死亡事件,获得了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她个人荣获了县政府三等功。
“她是个以院为家的人,她对工作的任劳任怨和敬业精神,是我们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刘慧玲的同事吴芝兰悄悄地告诉记者,为了病人需要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救护现场,几年前,她连房子都买在了医院附近呢。
“这些年都忙于工作,家里很少照应得周全,一家人难得有闲一块儿外出走走。”说到这里,刘慧玲感觉挺对不住丈夫和正读高中的儿子的,不过她说,医生这一职业的成就感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最大力量,每当看到孩子们从病痛中走出来,灿烂地笑了,这是她最大的安慰。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郑霞凤
编辑:
舒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