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干净得出乎我意料”——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碧辉
2011年5月15日 20:41
“过去我没有接触过根雕,以前见过的也是一些根雕小作品,有限的认识也是从电视上看到的。这次在开化看到体形这么大、这么富有灵气的根雕作品,让我感到非常震憾。”5月13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美学室副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碧辉张口就道出了开化之行的感受,认为根博园的那些根雕作品让她记忆非常深刻。
谈及生态建设,徐碧辉认为,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对环境的保护,对濒危物种的抢救保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问题,甚至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生态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意味着人们必须从哲学上反思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理论,意味着人们必须对全部人类文明和文化进行根本上的反思。
“开化在很多年前就提出生态建设,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很有战略眼光。”徐碧辉说:“开化是个融山水为一体的城市,处处体现着自然美,空气非常清新,县城很干净,干净得出乎我的意料。”徐碧辉在来开化之前,专门上网查阅了开化的相关资料,看到开化根雕要走产业化之路,她就非常担忧,认为如果根雕一旦走了产业化之路,那会不会就有人去砍伐仍是活着的树?而这样的忧虑,在她参观完根博园之后烟消云散,“原来这样的根雕作品是无法用活树根雕刻的,看来用破坏森林来发展根雕业的这种担忧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谈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徐碧辉说,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都是以自然的人化为基础的,是在自然的人化基础之上才能成立的。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无处不在。“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已不再是见到一块土地就去开发,见到一个角落就去开垦。我们所需要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去保留这种尚未开发的原生态,它不再是人类的能源库,要为人类留下最后一块净土、一个根。”徐碧辉认为,人也是一样的,不要去强作妄为,不要逆天而为,要做的就是这种自然的、纯生态的、顺应自然的事情,当然不是臣服于自然。
5月13日上午,徐碧辉在开化“钱江源论坛”专题报告会上,还为大家作了题为《城市的生态美》的报告。她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规划与建设要自然天成,要融入自然美和生态美,实现“生态”的平衡。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舒萍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