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开化之行印象都很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廷芳
“徜徉在钱塘江之源,感觉很舒服、很惬意。森林覆盖率达80.4%,常绿阔叶林植被好,空气很清纯。虽然来过开化四次了,但仍然喜欢开化的山山水水,尤其爱喝开化的龙顶茶。”
今年70多岁的叶廷芳是衢州人,博士生导师,名字录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历任北京大学教师,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文学室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中国残联评委会副主任、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对于文学和美学颇有研究的叶老得知开化有许多地处深山和远山的村民下山脱贫,村民像市民一样用上了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设施后,非常高兴。“我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对农村很有感情。开化乡村的淳朴气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在苏庄镇唐头村,叶廷芳与村民亲切交谈,还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为村里的“千年唐柏”拍照留念。
在品尝过地道的农家菜后,叶廷芳兴致勃勃地迎着和风细雨走进古田山的原始森林,他的相机里又多了很多“开化印象”。“沿着潺潺涧水一路前行,在古田山里还看到许多中药材。”站在苏庄镇富户村的“吴越古樟”下,叶廷芳说:“开化生态好,古树名木也保护得很好。要利用这样的好资源,做好旅游文章。”随后,他还前往金茂茶场,向茶农了解茶叶种植、加工和茶农收益等情况。
对于开化的根雕,叶老赞不绝口:“开化根雕经过适当加工,神态各异,这是艺术与自然美的结合。而艺术的奥妙就在于是与不是之间,激发人的想像力。而根雕完全具备这样的作用,给人以想像和沉思。”喜欢看油菜花、喜欢自然美的叶老乐呵呵地说:“在城市呆久了,就特别喜欢田园生活。生命为生活而存在,离开生活,生命就没有意义。”叶老几次提起他的快乐童年,即使是间杂着一些辛酸的回忆,叶老都用极为淡定的语气去描述当年的磨难。在与他的交谈中发现,尽管他在生活道路上遇到过各种各样常人未曾遇到的困难,但厄运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他用热情、宽容的心态对待人生,他认为人要有主动的精神状态,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