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 > 学术论文

 

关于青少年生态美育

2011年5月14日 22:19

生态美育的创造性培养

有一个“快乐学校”,是“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的美景中”引导孩子们的。创办这个学校的就是富于创造性而又深谙美育之道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非常重视孩子自然美欣赏,并把它有机地融入学校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在教育学上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快乐学校的第一课是在葡萄园里开始的。孩子们坐在葡萄园的草地上环视四周,觉得果园被绿色薄雾笼罩着,犹如海底的童话世界一般。大地表面的田野、草地等似乎在透明的热气中颤动,阳光照射在树木上好象满树都有火花在闪烁。一个孩子低声说“太阳在洒火花哩。”苏霍姆林斯基便以“太阳在洒火花”开始,讲起太阳的故事,而且边讲边画。孩子们被这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尽量利用孩子的视觉、听觉、言语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大自然的音乐,以及有关大自然的故事,真正做到对孩子的自然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认为学生们面向知识本原——大自然的时间越多,理应铭刻在他们脑海中的周围世界的形象和图画越鲜明。他又说,人曾经是并且永远是大自然的儿子,大自然既然诞生了他,那就应当被用来丰富他的精神素养。儿童身边的世界,——这首先是有着无数复杂纷繁的现象,蕴含着永恒的美的世界。在这里,在大自然中,有着儿童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的确,只有让儿童和成人一样,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感到惊异,才能开始创造新的美,才能使心中的美焕发出光彩。也只有让儿童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才能使儿童成其为人。几千年几百年以来,人就是屏心静气地倾听着这奇妙的生命的乐章。儿童也应该像其他人一样善于倾听这种乐章,享受美,以利于他们将来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通过美妙的自然美育,培养一代创造性的学生。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法过时了吗?不。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它包含的合理内核越来越令人注目。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美育已发展为具有21世纪新时代特征的生态美育。

现在人们关注青少年创新能力,但如果把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发展比较一下,会发现后者比前者内涵更广,还包括对现实世界观察、思考和探索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促进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途径很多,生态美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生态美育是自然美育的发展,对青少年进行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美的教育,使他们对当前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自己创造性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以此促进他们创造性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生态学时代,从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角度看,生态美是地球上众多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和和谐形式,以及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的人工美。观察、思考和探索生态美,是每一个具有当代文化素质的人应有的行为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生态美育适应这种行为和社会需要,一方面让青少年走出课堂,直接地面对和亲近自然生态环境,得到生态美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在和生态美的交流与融会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另一方面让青少年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艺术教育,间接地受到艺术作品中生态美的感染和影响,使他们在对艺术生态美的鉴赏和品味中,孕育自身的创造激情。

 

把生态美育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实践

艺术生态美是自然生态美的反映,它应该和自然生态美一样受到我们重视。过去我们常常在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中,只把古今中外艺术作品中的自然风景表现当作一般艺术美欣赏。现在看来这样做远远不够,只是传统艺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而没有从自然生态角度进行美育,失去了应有的生态美育作用,也削弱了青少年创造性的开掘和培养。

这里尤其要指出目前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把语文教材中,表现生态美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法布尔的《蝉》等,仅仅当作一般美文或传统意义上的诗文来教学,与其说没有与时俱进地以新的视角挖掘教材的内在意蕴,不如说没有知识更新,不能在语文课中自觉地融入生态美育。当然在语文课中自觉地融入生态美育也是不容易的,它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生态意识,理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思路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萌发关怀自然生态的环保主义思想,具有一种创造性的生态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如能这样,那么语文课上就会出现新的景观。例如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课上,学生会看到文章中所描写的“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美在风景,更美在自然生态,而风景之美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生态之美。不但如此,学生还明白文章中所谓“山水之乐”,表面看来是为山水之美乐,实质上是为生态之美乐,没有后者之乐就没有前者之乐。所以整篇文章洋溢着作者对生态美的愉悦和赞美的情感,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的同时,又使人对生态美产生深深的爱和深深的思索。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必然会联系现实,油然而生珍惜和维护自然生态的思想感情,以及自然生态避免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的意愿,由衷地希望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更好地改善生存状态和提高生命质量。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和融人生态美育,决不是应景文章、权宜之计,而是一种让学生得到生态美的情感陶冶、生命体验和心灵感化,提升学生生态意识、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的教学改革。

 

青少年生态美育的实施

至于青少年生态美育的实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青少年在生态美育中获得从生态审美到生态伦理的感悟,形成创造性的生态智慧,从而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和善待生命。

生态美育具有使青少年向往和追求真善美,识别和拒绝假恶丑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克服自身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天之骄子”狂妄心理,自觉地抑制人类贪得无餍的物质欲望,在参与摆脱全球性生态困境的实践中保持人的自然本性。这种生态智慧的创造性在于青少年与自然生态的亲密接触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可贵的生态直觉,感悟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和善待生命的生态伦理真谛,知道为什么和怎样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人文主义,达到美轮美奂的生态美境界。这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和今后的人生发展,无疑也是创造性的飞跃。

(二)青少年处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能够培养和激发创造性的基质:精神自由和诗意想象。

 当青少年全身心融入生态美时,会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觉,不仅使情感得到愉悦,更重要的是心灵上获得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心理上腾飞瑰丽奇特的诗意想象,形成十分重要的创造性基质。创造性靠精神自由得以激发,靠诗意想象得以发挥。显然尽可能地使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必然能够扩展他们精神的自由度,发达他们诗意的想象力,具有古人所说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神思”,即创造性思维才能。

(三)青少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自然生态审美观照,能够创造性地把自然的生态美和人类的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维系在一起。

不论是直接的现实中的自然生态审美观照,还是间接的艺术中的自然生态审美观照,都能陶冶青少年的自然生态美感,形成对地球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美”的审美注意,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以及热爱、珍惜、呵护自然生态的审美情感。这种创造性的审美观照同时激发青少年前所未有的生态意识和生命意识,并把这两种意识有机地维系在一起,化为对自然生态的美好情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殷切希望,从而物质变精神,自然的生态美转化为人的生命美。

(四)青少年把自然生态作为审美对象,可以内化为一种重要的审美素质:创造性的“内在的尺度”。

 马克思曾说人之所以比动物高明,在于人有“内在的尺度”。这种尺度使人创造性地把握美的规律,人的创造就是运用“内在的尺度”,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青少年把自然生态作为审美对象时,能够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把握生态美。从而形成兼有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素质,使官能性的浅层情绪上升为整个心理的深层体验。这种审美素质是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一种内在因素,成为他们积极地投入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社会活动的重要原因。

   

附录 

关于生态美育的断想

蝴蝶翩跹于花丛,更凸现舞姿之美;花丛有了蝴蝶的眷恋,更显得生机盎然。你看,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美妙的生态关系,蝴蝶怎能不为花丛的恩施而悉心呵护,蝴蝶的悉心呵护又怎能不使花丛倍加欣慰呢?

如果说,因为花丛的恩施而使蝴蝶的生命的放飞充满活力,就是生命美育;那么因为蝴蝶的呵护而使花丛生机无限,就是生态美育。生态和生命的缘份不就是如此,生态美育和生命美育的关系不就是如此?

真的,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叫我好感功。一个小男孩在潮水回落后的海滩上,把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扔回大海。有个人劝他别白费力气,那么多的小鱼你能救得完吗?再说人家也不在乎你这样做。小男孩看了他一眼,继续干着,一边扔一边说:“你不在乎,这条小鱼在乎,那条小鱼也在乎……”这难道是小男孩天真的举动吗?或者只是小男孩童心的流露吗? 

不,这是人类原始生态情结的自然表现,是人类“天人合一”观念在心灵深处长期积淀的外射。在这个小男孩身上,人类原生态的热爱自然、关爱生物、注意生态平衡的的良知和真情尚未泯灭。本来嘛,人类来自自然,来自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怎能不对类似鱼与大海之间的生态亲缘情有独钟呢?

然而,事实上不要说如今不少孩子对生态亲缘浑浑噩噩、茫然无知,就是许多成人也对它淡漠了,疏远了。这与其说是自然的悲剧,不如说是人类的悲剧。

看来,要不让这种悲剧一幕幕一代代演下去,只能寄希望于把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扔回大海的那样的小男孩。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和造就无数个那样的小男孩呢?

我想,除了生态美育,别无选择。

生态美育是攸关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头等大事,然而它的实施却又要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做起。

你带领孩予倘佯于公园、踯躅于田野时,有没有让孩子细细听听小草睡梦中发出的轻柔的呼吸声?有没有让孩子好好看看小鸟在枝头翻飞时那活泼泼的姿态?有没有让孩子轻轻地走,轻轻地说,轻轻地笑,别踩伤了小草,别惊吓了小鸟?

你和孩子在公园里,有没有抱一抱大树,亲一亲大树,让孩子和大树说一说心里的话?你和孩子在田野时,有没有引导孩子发挥想象,想象自已是田里迎风摇曳的嫩生生的禾苗,是上壤中蠕动着身子的长长的蚯蚓?或者想象自己是从远山流来的一道晶亮的小溪,小溪中一条快要长出小腿的蝌蚪?

你有没有在晨风中披着霞光和孩子一起去山林捉害虫,又把自己和孩子一起做的鸟窝高高地挂在树上,然后和孩子悄悄地躲在一旁,等待着鸟妈妈飞进鸟窝时那令人惊喜的一刻?当你和孩子回去时,有没有一起弯下腰,向山林爷爷深深地鞠一个躬?有没有一起唱个歌,歌声中荡漾着自然之子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你有没有培植孩子一颗关怀生态、体贴万物的仁爱之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小树小草共生共存,和小鸟小鱼地位平等?你有没有使孩子心系自然的情感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为小树小草的欣欣向荣而声声欢呼,或为小树小草的渐渐枯萎而默默流泪?为小鸟小鱼的勃然生机而笑逐颜开,或为小鸟小鱼的不幸死亡而黯然神伤?

当然,生态美育还少不了艺术的介入。

美育课上的名作欣赏,例如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小白桦树林》,孩子能透过画上一棵棵小白桦树细嫩的枝桠,嗅到充满氧离子的特有的林中气息;而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则使孩子明白有了一泓潺湲而清澈的山泉,才有清脆悦耳的十里蛙声。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体验,离不开自然风景的写生,虽然孩子的观察不怎么仔细,体验也不那么深刻,但自然生态之美还是能够通过孩子笔下稚嫩的线条、涂抹的色彩,牢牢地烙印在孩子纯洁的心灵。这是美术课的收获,还是生态美育的成果?正确地说,是将生态美育融入美术教育的结晶。  

生态美育融入学校教育途径很多。语文教材中的有些古今诗文利用了没有?课外阅读中的有些中外名作注意了没有?我总觉得,对生态的关注最为真切动情,对生态的描写最为细致入微,莫过于古往今来的作家、诗人了。但不少语文教师对此没有注意,没有利用,即没有从生态角度品味和赏析,引导孩子对生态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这未免太可惜了,岂不失去了生态美育的机会,浪费了生态美育的资源?

语文教师只要是个有心人,生态美育的机会和资源决不会失之交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设色清丽,天趣盎然,仅仅表现江南水乡渔人眼中的景和心中的情吗?我们不是分明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融融泄泄、和和美美的情调吗?这种情调不又是使我们感悟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生自由的生命状态的源泉吗?

那么,生态美育是否就是通过良辰美景或名作佳句欣赏莺飞草长、鸟啼蝉鸣之类自然景象,获得生态之美的体认呢?不完全是。

完整意义的生态美育,是既要让孩子体认自然环境的真善美,又要让孩子体认自然环境的假恶丑。今天,我们必须让孩子看看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怎么令人烦恼,再看看工业污水怎么使小河里的鱼虾惨遭厄运;听听田野里残留的青蛙怎么哀叫,再听听山林中屠杀飞禽走兽的猎人怎么狂笑。只有让孩子知道森林的大量砍伐会导致洪水泛滥,懂得过度垦荒会促使大地沙漠化,才能感到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多么可怕,知道人类遭到大自然报复是罪有应得,才能在他们这一代实现生态学家的地球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美”的期望,达到古人向往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审美境界。

看来,我们教师的肩上担子还真不轻呢,这不,生态美育又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重任了。

看来,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要求每一个教师要有崭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而且向每一个教师提出了一个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把生态美育纳入教学计划了吗?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村,为了地球村的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每一片云彩,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是不是都应该为生态美育的的倡导而鼓掌而欢呼呢?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姚全兴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