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 > 学术论文

 

生态哲学美学视野中的音乐功能(纲要)

2011年5月14日 22:19

 按照卡普拉的生态世界观,“整体动力学是首要的,部分是次要的”。[1]其中的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些依据是杰弗里·邱的“S矩阵理论”和戴维·玻姆的“隐序观念”。“S矩阵理论”指出所有“自然规律”及其表达都是人类认识的结果和表达,不等同于实在本身。也就是说,规律的获得与人的认识手段相关,规律的表达与人的语言使用相关。因此,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物质模型和心灵模型之间是有机统一、整体自洽的。[2]这种理论与“关系实在论”相通:先确定关系,再谈论对象。[3]而“波粒二象”的微观世界现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一存在,在不同观测下分别为“波”和“粒子”。因此,是“波”还是“粒子”,首先要看观测手段。“S矩阵”中的“S”,与中国的“阴阳图”相通。“互补原理”的提出者波尔就用阴阳图来做自己家族的族徽。“隐序理论”将世界分为“显序”和“隐序”,认为“显序”是我们看得见的世界相对确定的局部的结构,而“隐序”则是连通的、流变的、未被分割的世界整体。隐序是基本的、整体的,显序则是表层的、局部的。二者是“体-意义”双向作用的关系。人的神经系统和精神现象正是这样的关系,是宇宙“体-意义”关系的表现或反映。因此,心物是整体的不可分的运动的两个方面而已。

生态哲学提供的美学思路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牺牲其他生物或环境为代价的美的索求甚至掠夺(例如象牙),强调全球乃至宇宙整体中的显序意义之美的发见与共享。为此,在第十八界世界美学会(北京2010)上,沃尔夫冈·威尔士Welsch, Wolfgang著名法国哲学家,弗里德利希·耶拿大学教授)做了题为《创作的零点》( At Point Zero of Creation)的发言。他认为人类的美的创造和审美活动都和宇宙整体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和宇宙整体联通,是整体的一部分。

所有事物的归属,即大爆炸,世界从真空、空无产生。它的发生无先在规则。宇宙出现就是绝对创作,绝对自律的创作,它创造了后来的一切事物。艺术家的绝对创造也如此。……大条件是宇宙演变的历程,事后的人、自然、社会,以及艺术创作都是它演变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人类绝对的零点创作是不成立的。……交通事故等等,也都是宇宙演变中的事例。我们有三种可选择的:试图表达演进的创造性。正如保罗·克莱所言,艺术作品是宇宙的微笑。艺术是象征的。要创造自然的“自然”。这样,艺术家只是创造自然的媒介。人是宇宙的工具,我们被宇宙所组成,而不是相反。其二,演技是艺术的重要特点,艺术家找到一个指导原则,与自然运转一致,……。其三,自然可以创造艺术,自然的表现,“被自然所创造自然”。埃米尔说,通过我的手,色彩在画布上自然形成绘画,就像植物的生长。……作品在不断发展。……要消除零点创作的绝对性,认识到我们的创作是在宇宙演进中所进行的创造。把自己的创作当作宇宙大演进的一部分;以有限表达无限;进行纯粹自然表象的表述。这样,艺术才能自然发展。[4]

以上的表述,都指向同一个生态哲学美学思想:人类及其艺术都是宇宙整体中的事物,都是宇宙运动的一些局部现象,都和宇宙整体演变同步发生。如此,文化进化也就是自然进化的一部分。记得早年笔者遇到的一位法国巴黎高师的博士(中文名字叫丽莉)就接受这种观点,她断然否定文化进化是和自然进化相对的另一种进化的看法。当时我就猜测那是欧洲学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

许多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是朴素的生态哲学美学观。笔者认同这种看法。就音乐而言,中国古人认为它来自自然,并能作用于自然。在中国古代,“天”是最高的范畴,所谓“惟天为大”。“天”原本高度抽象,后来才拟人化,如“昊天大帝”。古人遵循“天意”获得音律:将冬至正北子时地气吹动芦灰的芦管定为黄钟之律管,以此为基础生出其它音律。当时皇帝为“天子”,替天行道。据记载,古乐往往出自“先王制乐”。皇帝命乐师制乐,乐师或“效山林之风”,或“仿凤凰鸣叫”,制成音律。这种来自自然的音乐,属于自然也属于社会。古人认为“天地人”之“三才”是相连相通的,万事须天时地利人和方可成就。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人与自己和,从而与家人和,进而社会和谐,人、社会、自然皆和,天下太平。而“修身”的法门之一就是操琴。道家区分“五音”和“大音”,认为应该追求后者,因为“大音”是“道”——万物至和的体现,与道统一。

来自自然的音乐,反过来能作用于自然。记载中,中国古人利用音乐“开山川之风”,驱散环境中阻滞之气。这是音乐的生态功能之一(对自然的作用)。

如上所述,古人利用音乐来修身养性。古琴在今天成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代表作之一,原因在于它的独特价值,具有沟通人和自然的功效。操琴是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方式,最终目的在于达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此为音乐的生态功能之二(对人的作用)。

周朝立有采风制度,设有专职采风官,采集民歌,了解民情。民歌充分反映民间的喜怒哀乐,从民歌中可以了解人民的内心真实。如果民歌洋溢喜气,说明国泰民安;如果民歌充满怨气,说明百姓疾苦。先秦时期人们普遍否定悲声,否定悲剧美学(这一点恰恰和古希腊人不同),因为音乐中的悲声源自国运衰弱。反之,人们相信悲声能引起国家衰败,是亡国之音。此为音乐的生态功能之三(对社会的作用)。

概言之,生态哲学美学视野中,音乐与自然、人和社会具有显序和隐序的同构关系,四者彼此相通、构成自洽系统。因此音乐具有“和”的生态功能。在中国古代智慧中,“和”,指的是“不同”之间的一种最佳关系。最佳,即同生共荣。可见“和”就是典型的生态智慧的表达。事物之间或要素之间相生相克,达到动态平衡,即为“和”。“和”的美学意义即“美”。音乐之和,与万物之和同构,因此音乐的美本身体现了生态智慧,音乐的功能也体现了生态意义。



[1] V.奥辛廷斯基.徐元译.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空谈未来[T].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46

[2]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90

[3] 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 宋瑾.2010年8月10日上午北大中心会场的发言记录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宋瑾(中国艺术研究院)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