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都市报》5月7日报道:昨天下午,永嘉某小学四年级的40名学生在操场上集体为各自的妈妈洗脚。主办方称,在母亲节临近之际,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倡导孝心和感恩的心。读罢这则报道,笔者不禁有些纳闷:难道只有“给母亲洗脚”,才能培养孩子的孝心和感恩意识吗?
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在寒暑假、母亲节、父亲节等一些重要节日中,给孩子布置“洗脚”作业的学校还不在少数呢。看了这些学校不约而同地给孩子布置“洗脚”作业,笔者真有点哭笑不得。学校开展孝心和感恩教育无可厚非,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十分有益,可一些学校动辄就用“洗脚”来让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是有点“机械”了?
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是做一件两件事就能达到的,要懂得感悟父母常年辛劳、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必须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日常生活,了解父母是怎样工作和挣钱的,知道父母是怎样养育自己的,多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在父母、长辈们身体不适的时候悉心照料。“洗脚”其实和捶背、唠唠家常或者做饭、刷碗、扫地、收拾房间、倒垃圾等家务活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孩子能更直接与家长身体接触,疲惫粗糙的双脚能给孩子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可是当“洗脚”成了培养孩子感恩的惟一选项时,难免会让孩子们滋生反感情绪,也会让许多父母感到“有些做作”而十分“尴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感恩父母,这是人之常理。但孩子个性不同,感恩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有的喜欢与父母说说悄悄话,有的喜欢做家务活儿,这些都是感恩的表现,而非千篇一律地强调“洗脚”。只要这种感恩是朴实的、真诚的,出自于内心的,即使是轻轻的一句问候,也会让父母、长辈们感到温馨和高兴,孩子们也会慢慢学会感恩。
孩子给父母亲献孝心,表感恩,其实方式有多种多样。平时,学校应引导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放学回家帮父母拖拖地、洗洗碗、擦擦桌子等,要让孩子的孝心融入到日常行为中,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孝心,也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但愿学校以后少开展些“洗脚”这样千篇一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