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边乡来料加工创业者汪红梅事迹
2011年4月16日 15:35
本人汪红梅,现从事来料加工事业,主要从事经营头饰的加工和销售业。
本人1973年5月9日出生,在月岭村读完小学,在大溪边乡中学毕业。毕业后在家开小店,2002年担任月岭村妇女主任至今。
中学毕业后,我在家帮着父母开了一个小小的食品店,小本经营,一年下来收入有限,我一直在思考着今后的路怎么走,是平平稳稳的过日子,还是趁着年轻,闯荡一番事业呢?当时自己年纪还小,理想有点蒙胧,不够清晰,但这个念头一直埋在心里。
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2002年,我被任命为大溪边乡月岭村妇女主任,我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重了,我感到,我不能够就这样原地踏步,浑浑噩噩,我必须要干出一些事情来,以对得起自己的抱负,也为父老乡亲尤其村里的妇女姐妹们谋幸福。
当时,很多青壮年出去打工或做生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活上去了,过得是有滋有味。但是,还有一些家庭,还有一些村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脱贫致富。比如:那些必须在家照看学龄儿童的中年妇女,无法离家;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还有一些经营小店的业主,收入有限,又不能够离开家庭,所以一直过着比较清苦的生活。
我作为月岭村妇女主任,对上面这些现象和困境不能冷漠旁观,于是,我开始探索,寻找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门路。
当时来料加工业已经开始在农村出现,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我考虑到,本村轻劳动力比较富裕,所以应该也可以试一试。
我和村里的各位妇女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又走访了村里的老人,了解他们的家庭需要,对各位小业主也做了调查,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我决定,联合起来,在村里搞来料加工。
我趁着自己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独自一人到义乌市场跑项目,凭我的诚心终于找到了一家来料加工老板,姓刘,接下了来料加工业务。事业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步。那是2009年的6月份。刘老板先把货发过来,货刚到的时候,没人问起,我先让隔壁的邻居做起,一天做下来也就十来元的加工费吧。过了几天村里听说我这有来料加工半成品,也陆续有人来加工。起先,我的规模有限,就是村里的二三十个人。同时我还要自己上门送货,辛苦不说,还提高了成本。我不气馁,懂得万事开头难,艰苦创业,努力生产,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凭着一股韧劲,信誉度很快上升,并且各加工农户也帮我宣传,说我的来料加工项目简单,时间自由,不影响接送小孩、做家务事等等,以至我的业务也迅速发展到了周边的村子,例如墩上,阳坑口等,现在总共已经有了10个点,人数达到了500多,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来料加工生产经营队伍,效益也显著提高。在帮助她们致富的同时,我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的订单很密集,每个月平均有15万元左右的订单。许多客户主动打电话来要货,我生产的货源供不应求,已经赢得了很大的市场、很多的客户。每月利润都能达到5000元,年收入6万元。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来料加工项目上来,我准备投资50万元在墩南村建一个来料加工厂房,这样比较集中,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材料发送、装车也方便,并且墩南村是中心村,剩余劳动力充足,交通更方便。
在工作上我尽心尽职,任劳任怨,在生活上我关心亲朋好友和各位来料加工户,在年底经常去慰问老人,还组织了村里的妇女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帮她们洗衣服、包饺子等等。去年1月,我光荣地被评为开化县二OO九年度农村公共安全信息员先进个人。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