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开化县2011年两会 > 两会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4月7日 15:51

2011年3月28日在开化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开化县县长    金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及政府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频发的自然灾害,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突出“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主线,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县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8亿元,是2005年的2.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财政总收入5.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5.26亿元和32.5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其中出口0.75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2.7倍和2.4倍。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2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3.4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78.2%提高到86.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两硅”产业实现产值40.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2.3%,比2005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产值占比为65.5%,比200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93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0%,以年均增长8.8%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3.7%的经济增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5.2%和16.9%,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99元,是2005年的1.7倍。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4.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行,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4.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5%,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9.1和12.4个百分点。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十五”期末的74.1岁提高到现在的75.2岁。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开化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县新增等级公路679公里,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0.6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8平方米。深入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20.4万农民直接受益。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加快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一)致力扩张经济总量,加快转型发展
  工业经济量扩质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立产业发展领导和协调机制,加大奖扶力度,全面落实企业清费减负各项政策,推行工业企业转贷周转金等举措,全力帮扶企业、服务企业,有力推动了企业在逆境中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亿元企业15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通过联合重组、产业招商等途径,有效促进了“两硅”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硅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态势显现,被命名为浙江省硅产业基地和硅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县规模以上“两硅”企业实现利税3.43亿元、利润2.9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2.5倍。制笔、电光源、绿色食品加工等其它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现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8家,其中年进出口千万美元企业4家。
  特色农业持续增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业总产值14.3亿元,年均增长5%。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粮油生产保持稳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举办“开茶节”、 “斗茶会”,拍摄电影《龙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有效提升了开化名茶产品档次和市场美誉度,我县被确认为“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开化龙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蝉联浙江十大名茶;完成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推广金针菇标准化栽培,开化黑木耳入选浙江十大名菇,名茶、食用菌产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4%和28%。清水鱼、毛竹、油茶等产业加快发展。6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扎实推进“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74个,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产基础不断夯实。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0亿元,是2005年的2.1倍。旅游产业稳步发展,钱江源大峡谷、根博园二期、枫楼坑二期等景区景点建成开放,南湖公园、旅游商品市场、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根博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国开化?钱江源生态旅游文化节、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积极对接《都市快报》“反哺钱江源”系列活动,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完成“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三年工作任务,利群物流配送中心、财富广场建成营业,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话、宽带,移动通讯信号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通讯事业全面发展。
  (二)致力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创新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行政审批综合窗口和企业服务科,组建5个行政服务分中心,完成40个单位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基本实现“两集中、两到位”。整合再造新建工业项目审批流程,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精减审批环节,承诺办结时限缩减一半。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落实种粮农户直补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扩权强县”相关政策,推进华埠经济强镇体制改革。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数量由449个减少到255个,农村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工业平台快速拓展。工业园区茶场片区及城关、华埠、池淮、马金等工业功能区建成投产,全县工业平台面积由1平方公里拓展到5.1平方公里,项目承接能力显著提高,工业新城框架初步形成。开化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80万元/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水平位居全市第一。完成220千伏古田变电所、110千伏华埠变电所增容改造,建成35千伏青联、独山变电所,有效保障了工业用电需求。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实施“四大工程”、政府性投资项目273个,累计投资131.04亿元。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以提前实施。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淳开公路、城白线城关至张湾段建成通车,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新水厂相继建成,杭新景高速公路和九景衢铁路开化段即将开工。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抓”不动摇,创新体制机制,组建招商分局、异地商会,开展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五年累计引进项目467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65.78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7个,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综合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人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五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3家,建成开化硅材料、茶产业等2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著名商标11件、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产品5个、省级名牌产品11个,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积极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新增担保公司、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9家,2010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81.56亿和58.7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7倍和3.1倍,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致力改善城乡面貌,加快统筹发展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西入口、岙滩、南湖、工业园区、华埠江东新区等区块建设,城市规模达到11.1平方公里。玉屏公园、龙潭公园先后进行了改造,江滨路、桃坑路、解放街等综合改造工程如期完工,城北、岙滩农贸市场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深化城区卫生保洁制度改革,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推行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理,推进旧城改造,城市形象得到提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成省市级示范村24个,全县70%的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居住环境有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土地开发1.06万亩、建设用地复垦0.36万亩,新增耕地1.31万亩。建成高标准防洪堤119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5座,整治河道23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65平方公里,新建扩建林道96.2公里,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东城、星口、后山等下山脱贫小区建设顺利推进,累计下山脱贫3200户1.23万人。完成244个405公里康庄工程项目建设,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路面硬化率均达到100%。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大力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 6个乡镇173个村电气化改造,农村供电质量逐步提高。
  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完成。牢记源头保护责任,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编制实施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全面开展生态县工程建设,实施了生态移民、饮用水源区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一大批项目,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深入开展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五小”等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企业,关停境内所有煤矿、石煤矿,完成砖瓦窑、石灰窑等专项整治,支持清华化工做好停产歇业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建户用沼气9987户,完成卫生改厕7227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25.6万亩。创新宣传教育方法,设立“5?5”生态日,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营造生态县创建工作浓厚氛围。国家生态县顺利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
  (四)致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谐发展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教育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累计投入4.8亿元,完成开化中学、马金中学等5所学校迁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6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1251万元、爱心营养餐费932万元。开化中学升级为省二级重点中学,县电大工作站升格为浙江电大开化分校,我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县。稳步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初步形成具
  有开化特色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门诊次均费用明显下降。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连续八年被评为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开通开化新闻网,实行电影巡回放映制度,有线广播电视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根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庄香火草龙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开化荣膺浙江省十大文化名城。扎实推进体育小康村建设,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县。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孕检,优生优育水平明显提高,获“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完成《开化县志(1986-2005)》修编及出版发行工作。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作用,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老龄、红十字、慈善等工作有了新进步。
  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强化新型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五年累计培训农民4.08万人次,转移就业农民3.56万人。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由2.2万户减少到0.8万户。扎实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程,积极推进企业和险种两个“全覆盖”,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7万人和3.18万人,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报销医药费1.35亿元,109万人次受益,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称号。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县共有4.17万名城乡居民按月领取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6.7%和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12元和188元,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4076万元、物价补贴649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5.8万平方米,完成2885户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任务,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4200名残疾人受益。
  “平安开化”建设成效明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连续5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迎奥运、反侵财、保民安”等系列整治活动,全力抓好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刑事发案率稳定在全省最低水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连续被评为省级“平安县”。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编制39项应急预案,建成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高。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下降。成立县人民调解中心和5个分中心,完成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联动接访下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建立疑难问题交办、干部包村包案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支持驻开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人防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致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强自身建设
  出台《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规定》,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权限,认真落实《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等四项制度,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议、意见。五年来,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1717件,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出台《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规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清理788件规范性文件,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成功改版,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建立县招投标统一平台,理顺管理体制,加大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行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商业贿赂、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从严控制单位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公费出国经费支出,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2010年,县政府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4.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面完成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八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以“产业高新”为导向,致力扩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建设,全年新增单晶炉327台、线切割机65台,分别增长189%和186%,太阳能单晶硅棒产能突破3000吨;新增多晶浇铸炉20台、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5条,产业链不断延伸,利税、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整合提升强农惠农政策,规划和启动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特色农业实现增效增收。二是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县域总规、土地利用总规,城市规划用地全部调整为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发展空间更大、布局更趋合理。成功争取到省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计划3年内实施40个项目,有效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城关、华埠等工业功能区建设,新增熟地2500余亩。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四大工程”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累计投资34.1亿元,较上年增长15.2%。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2个,协议引资91.2亿元,实际到位县外资金16.5亿元,同比增长16.6%。三是推进“小县大城”建设。按照“强功能、提品位、严管理”的要求,注重外延拓展、内涵提升,推进“一城三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编制实施下山搬迁五年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推进人口内聚外迁,完成东城脱贫小区一期319户安置工作。城市供水、西渠截污等一批市政工程如期完工,全省一流的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使用,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考核获得全省一等奖。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成功入选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四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发展适应主导产业用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本地就业。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参保缴费任务,参保人数达15.71万人。稳步推进医改试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完成了国家生态县、省体育强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复评。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开化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我们始终坚持创业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能,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实施富民惠民行动,进一步激发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工作干劲,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县成功实践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合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一直关心、支持开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水平不高;二是要素资源制约明显,用地指标紧张,融资平台控紧,节能减排要求更严,提速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惠民安民任务艰巨,旧城改造等部分重点项目没有达到时序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四是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开拓创新力度不够大,主动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 [2] [3] 下一页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